第四单元 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60分,每小题2分)
1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客观条件是( )
A.旅游动机
B.经济条件
C.旅游偏好
D.年龄大小
2、一个旅游者应具备的条件有( )
A.健康的身体和向上的追求
B.有快捷的交通工具
C.有旅游动机、时间和金钱
D.有拍照技能和旅游经验
3、西安碑林和华山的游客相比( )
A.年龄较大
B.文化程度高
C.好奇心强
D.喜欢清静
4、文物古迹直接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旅游者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
B.当地居民对珍禽异兽的捕杀
C.旅游者乱抛的垃圾
D.在旅游区修建的道路
5、造成旅游地生态结构失调,以至环境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道路、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
B.旅游者的触摸、拍照
C.个别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
D.旅游地居民不适当地利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
6、下列活动不会对旅游景观造成破坏的是( )
A.交通线经过旅游区,方便游客乘车
B.在森林公园内野炊,品尝野味
C.在敦煌莫高窟用闪光相机拍照
D.在海滨浴场游泳、晒日光浴
7、下列不属于旅游活动设计内容的是( )
A了解旅游者出游的愿望和能力
B多种渠道收集各种旅游地信息
C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D旅游过程中因事故中断旅游活动
8下列不属于旅游动机的是( )
A追新求奇
B宗教朝拜
C闲暇时间
D疗养健身
9有关人们出游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的出游能力主要受经济条件和闲暇时间的限制
B经济条件的差异影响旅游胜地的淡季和旺季分布
C节假日国内著名风景区旅游高峰的形成,主要受游客经济收入的影响
D闲暇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过程中消费水平的高低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自然景观宜在夏季开展不同的观光、健身、科考等旅游活动
B海滨旅游区在一年四季都适合进行亲水活动
C西藏、云南成为国内旅游的热点,主要是巨大的环境差异对游客的吸引力增加
D经济距离与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没有直接关系
11影响贵州黄果树瀑布和十丈硐瀑布旅游接待规模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知名度
B瀑布规模
C区位条件
D与游客居住地的环境差异
12有关影响旅游安全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质灾害对旅游安全影响只限于山区
B河流活动须在水流量不超过4立方米每秒时进行,方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旅游安全
C突降暴风雪不会对游客造成威胁
D大东海海滩地貌平缓,适合游泳,其安全程度不受季节的影响
13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
C旅游活动中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14目前许多地区提出“绿色旅游”口号,主要是针对( )
A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环境污染问题
D冲击正常社会秩序
15旅游区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
A发展交通运输造成的
B旅游宾馆、饭店产生的垃圾
C旅游者乱扔的垃圾
D旅游区动植物形成的垃圾
16文物古迹直接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旅游者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
B当地居民对珍禽异兽的捕杀
C旅游者乱抛的垃圾
D在旅游区修建的道路
17“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 )
①保护景区环境②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③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④保障旅游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下列属于旅游活动直接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台风过后,海边一些旅游设施遭到破坏
B为改变“自古华山一条路”,近年来人工开辟了复线旅游线路
C在许多旅游风景区的著名景物上留有诗人和书法家的诗句和石刻
D修建黄山索道,砍掉山上的林木48450立方米
19影响旅游者出游决策的主观因素是( )
A旅游动机和旅游偏好
B职业和经济收入
C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
D景观特点和距离远近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旅游动机不会变化
B老年人沉着老练,活动量不如青年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
C每个人会因为性别、年龄、心理、兴趣、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家庭结构、常住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不同,而喜欢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旅游活动
D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喜欢清静的地方
21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客观条件有( )
①经济条件②闲暇时间③年龄大小④旅游偏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距离即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地之间的距离
B居住地与旅游地之间的空间距离越大,越会降低旅游者的出游能力和对游客的吸引力
C经济距离随着居住地到旅游地之间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加
D经济距离增大,能提高旅游者的出游能力
23近年来,南方游客春节期间到东北旅游的人数大大增加,主要是因为( )
A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B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
C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
D喜欢东北的美食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行前预先规划旅游线路,充分了解交通路况,进入山区应注意塌方落石与路面塌陷
B登山前特别要注意服装和鞋子,尽量轻装上山、少带杂物以减轻负荷
C行前注意天气预报,适时增减衣服
D照相时选择最特别的角度和位置,越高越好
25下列对旅游者的合理行为说法错误的是( )
A旅游者的合理行为对于保护旅游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对旅游区的文化建设没有影响
B旅游者的合理行为可以保护旅游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C旅游者的合理行为可以为旅游区的文化建设做贡献
D旅游者的合理行为促进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相互尊重、彼此了解
26.一般说来,旅游者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①旅游动机 ②旅游伙伴 ③闲暇时间 ④经济条件 ⑤娱乐消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27.当前许多地方提出“绿色旅游”的口号,其目的是减少旅游时带来的( )
A.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对环境的污染
D.冲击正常社会秩序
28.我国在2003年旅游外汇收入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 )
A“非典”疫情的影响
B我国对出入关政策的调整
C我国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
D旅游资源质量有所下降
29.去桂林旅游的基本条件是( )
A交通
B食宿
C游览
D娱乐
30、旅游业的经济作用有 ( )
A、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B、有了旅游业的发展才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C、有利于国家间、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D、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综合题。(40分)
31、读甲、乙、丙三城市2003年市民参加各种旅游活动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城市 人口(万)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旅游(万) 跨国旅游(万) 洲际旅游(万) 人均次数
甲 30 500美元 10 0.7 0.3 0.37
乙 50 1200美元 25 10 5 0.8
丙 150 3500美元 110 25 30 1.1
(1)三城市中人均参加旅游次数最少的是___________城市;参加跨国旅游人均最多的是___________城市,参加洲际旅游人均最少的是___________城。
(2)上表反映了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32.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15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甲图反映的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乙图反映的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还有哪些?
(2)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对旅游者的宣传教育
B.为了保持良好的环境,应该限制发展旅游业
C.适当控制旅游规模,使其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D.旅游部门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规定
33、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15分)
(1)云冈石窟附近有全国最大的_________煤矿。
(2)近十几年,石窟前面的109国道上每天有数千辆运煤车隆隆驶过,使整个石窟景区煤尘飞扬。国家投资2.2亿元,将109国道云冈段改线,其积极意义是 ( )
①减少煤尘对石窟佛像的污染和腐蚀 ②避免载重车辆对石窟的震动性破坏
③改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④消除云冈石窟景区的酸雨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鉴于汽车运煤对石窟的损害,请举出两种可以不用或少用汽车运输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A 5、D
6、D 7、D 8、C 9、A 10、C
11、A 12、B 13、D 14、C 15、C
16、A 17、B 18、D 19、A 20、C
21、A 22、C 23、B 24、D 25、A
26、D 27、C 28、A 29、A 30、D
二、综合题。
31、(1)甲 丙 甲
(2)社会经济发展 旅游经济
32、(1)环境污染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2)ACD
33、(1)大同
(2)C
(3)建铁路专线、加强铁路运输,研究煤的气化、液化,转为管道运输,建坑口电站、改为电力输送,发展重化工业、减少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