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 总复习 教案(6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 总复习 教案(6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30 21:5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 总复习

课本第113~119页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混合运算,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有余数的除法,数学广角和统计。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 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混合运算,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 表内除法的复习



课本第113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二相关习题。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课件



1.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
概括分为七部分:统计、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万以内数的认识、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克和千克及数学广角等。
2.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板书:表内除法)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课件)
32÷4     81÷9     15÷5
24÷6 42÷7 40÷8
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3.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
出示挂图:教材第116页的第1题。
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1.口算。
15÷5=    6÷3=    16÷8=    9÷3=
45÷9= 56÷7= 49÷7= 2×4=
45÷5= 56÷8= 63÷7= 8÷2=
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复习



课本第113页练习二十二相关习题。

1.通过总复习,让学生比较系统地回忆起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
2.在有层次的练习中深化对有余数除法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在学习有余数除法知识过程中所学会的本领,特别是能正确、熟练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能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合理地作出判断和处理。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梳理清楚有余数除法的来龙去脉,并能灵活运用。



1.水果超市的老板听说我们这个学期又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本领,想请小朋友帮助她解决这么一个实际问题:
水果超市准备把36个苹果袋装销售,有以下几种方案(填序号):
(1)4个一袋 (2)5个一袋 (3)6个一袋 (4)7个一袋 (5)8个一袋 (4)9个一袋
刚好分完的是(  );还有剩余的是(  )。
(将学生的作业展示。最好错题)你哪一种方案判断错了,请说给同桌听,这种方案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2.思考: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我们都用到了什么方法?

1.今天我们一起来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一次总复习(板书课题)。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学生自主复习第六单元全部内容。
3.谁来说说看余数是怎么产生的?(平均分东西时,分了之后不能再整个继续分了)
4.请同桌小朋友一起想一个生活中需要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问题,然后列出算式并列竖式计算。
(1)抽检交流:指着学生的算式:你知道他解决的可能是什么问题?
(2)怎么来验证?
(3)同桌互相检查并验算一下是否正确.
小结:在解决这两个实际问题时,难一点的我们列竖式计算,简单的可以口算完成,最终结果都必须使余数小于除数。还应对结果进行检验。

1.水果店老板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
有一箱苹果,如果每袋装4个,最后余下3个;如果每袋装5个,最后也余下3个。请问这箱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2.公园门票每张6元,50元够买几张门票?
3.有50位小朋友去划船,每条船限坐6人,至少需要几条船?
4. 按“两红两黄”这样的方式穿珠子,从左往右数,第19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第28颗呢?第37颗呢?
5.有一堆苹果,如果每袋装4个,最后余下3个;如果每袋装5个,最后也余下3个。请问这堆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回忆一下,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到底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我们是怎样进行复习的?平时我们学习的知识如果不经常复习,这些知识在我们脑子里就会渐渐模糊,而且凌乱,通过整理,这些知识变得清晰,相互之间又有联系,这样就不容易遗忘。


第三课时 混合运算的复习



第五单元内容及练习二十二相关习题。

1.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计算习惯,并能验算。

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耐心细致的计算习惯,并学会检验。



1.口算:
72÷9     24÷4     13×4     65-17
56+18 90÷3 28+42
2.揭题:刚才的口算都是几步计算的题目?其实我们这个学期还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老师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来复习一下这部分知识。

1.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同学们知道这部分内容是我们在第几单元学习的,在书的多少页?你怎么很快知道的?把书翻到第五单元,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书。
(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把觉得重要的话用笔画一画。
(2)你哪部分知识学得不太好,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2.知识的梳理:
结合刚才的看书,提问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谁能用书上的话讲给大家听听。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3.小组内说一说,在学习这一单元的时候,你觉得哪儿学的不好,哪些地方你经常犯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今天这节课希望大家不要犯错。

1.说出运算顺序。
计算45-5×6时,第一步算(  )法,第二步算(  )法。
计算35÷7+13时,第一步算(  )法,第二步算(  )法。
计算14×(39+42)时,第一步算(  )法,第二步算(  )法。
结合刚才的三句话问为什么。
2.小马虎做的题对吗?
 50+5×7     40-7×4     15×3-25    
=55+35 =40-28 =45-25
=90 =12 =20
3.看谁都能算对。
 98-59+46         24-6×2
= =
= =
 5×(71-68)  35-(84-68)
= =
= =
4.一个面包3元,一盒饼干4元,一袋巧克力8元。
(1)买3个面包和1盒饼干,应付多少元?
(2)买4袋巧克力,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在这节课中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犯了什么错误,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大家吗?你觉得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注意什么?


第四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课本练习二十二相关习题。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使用。



五一假期,老师去电器广场收集到了一些信息。它们的价格是多少呢?下面请大家当一回小小记录员!我报价格你来记!记在卡片上,老师只报1次哦!比比谁听得仔细,记得最准确!
1.活动过程:师报价,生记录。
2.活动反馈:学生开火车读数,屏幕出示校对。
①空调5199元 ②空调10000元 ③空调6080元 ④空调扇589元 ⑤空调6006元 ⑥空调9920元

1.读数复习:
你认为读数要注意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10000”怎么读?为什么读作“一万”?“ 6006”怎么读?四位数中间的两个0怎么读?
2.写数复习:
老师想把9920记录在黑板上,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写?你们的脑海里是不是都有一张数位顺序表?
一起来复习一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完整数位顺序表。
3.你能提醒大家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4.除了读数、写数,你还能介绍9920这个数的哪些知识呢?
5. 听清要求数数练习:(开火车数)10个10个地从9920数到10000;1千1千地从10000倒着数到1000。
6.你能找到更大四位数吗?复习9999,1000,10000特殊数。那么六个数呢,你能按一定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吗?拿出卡片比大小。
7.引导全班学生小结复习大小比较的方法。
8.引导学生画“知识结构树”。以后,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整理与复习”学过的知识。(板书课题)

1.填一填:
①1000里面有(  )个百, 100个一百是(   )。
②一个数,是由8个千、2个十、9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它的相邻数是(  )和(  )。
③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相差是(  )。
④用1, 2 ,0, 3四个数字组成的所有四位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2.解读信息。
我校图书义卖情况统计表
2011年5月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收入(元) 1510 3915 2100 1704 1991 4820
从上表中,你获取了什么数学信息?

复习了这单元中,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什么比较难或者有疑问的?



第五课时 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



课本练习二十二相关习题及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的复习。

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复习“图形的运动”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对称图形。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课件等等。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我们现在来做几道计算题。请大家拿出口算卡。
100+200=    110 - 20=    620+100=    120+360=
130 - 70= 240 + 70= 2000+50= 1000-30=
1200-40= 140 - 40= 860 - 80= 880+1200=

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17页第7题,你能说出每幅图的重量吗?
学生根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小组讨论,把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
2.复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

1.填一填。
(1)生活中,我们常用(  )和(  )来表示物体有多重,称较轻的物品时,用(  )作单位;称较重物品时,用(  )作单位。
(2)时针运动是(  )现象,拉抽屉是(  )现象。
(3)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移动属于(  )现象,车轮运动属于(  )现象。
2.一个鸡蛋约重55(  ) 一本数学书重300(  ) 一个苹果约重100(  ) 一袋奶粉500(  ) 一瓶墨水(  )克 一支牙膏(  )克
3.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用去15元,1千克苹果多少元?
5.五一节,超市进行水果促销活动,小李在百姓超市买了500克重的西瓜12元,小王在银河超市买了1500克重的西瓜33元,你认为谁哪家超市卖得便宜?说说你的理由。
6.在方格里画出小鱼向右移动8格后的图形。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第六课时 统计和数学广角复习



课本练习二十二相关习题及统计和数学广角复习。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简单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3.通过猜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简单推理的经验。

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并做出简单的预测,通过猜测、实验等活动体验推理。

课件


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有关统计方面 的知识。谁知道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这节就继续学习统计和推理的知识。

(一)复习统计
1.课件出示课本119页第15题。
请你仔细读一读这幅图,想一想,图上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道了什么?
第一步: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第二步:将你在图上找到的信息内容板书在黑板相应的题目下面。
第三步:全班交流、补充。
2.利用星期天和爸爸妈妈考察有趣的题目,作出统计表,并寻找信息,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3.如何进行二年一班同学睡眠时间的统计活动。你想怎样统计?
(1)以本组为单位记录本组睡眠时间的数据。
(2)小组汇报,全半汇总。
(3)展示大统计表的汇总结果。
(二)复习数学广角
1.创设情境,生生互动猜两本书。请两个小朋友上来,一人拿语文书,一人拿数学书,把书藏在背后。一个小朋友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们俩分别拿的什么书?
2.提高难度,创设新情景:找三名同学,师布置情景。根据提示猜一猜哪本是语文书,哪本是数学书,哪本是音乐书?
3.说一说,你在刚才的推理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推理方法?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4.小结:小朋友,你们真棒,我们刚才在猜一猜的时候,根据提示 一个一个排除信息的方法,数学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排除法,接下来就让我们用排除法继续猜一猜吧。

1.我写字时,用的不是左手,那是(  )手。
2.老师的电话号码前五位是86323,后两位上分别是8和5,但最后一位上不是5,老师的电话号码是86323(  )(  )。
3.小红、小丽、小刚拍球比赛,分别拍了32下、31下、30下。
小红说:“我不是最多的。”
小刚说“我拍了30下。”
猜猜他们各拍了多少下?
4.小东、小强和小亮比高矮。
小东说:“我不是最矮。”
小强说:“我最高”。猜一猜最矮的是(  )。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