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21课
2019年统编版
课程标准:
1、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业
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起权益转给日本
中国代表向巴黎和会提出的要求
一、废弃势力范围;
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
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
四、撤销领事裁判权;
五、归还租借地;
六、归还租界;
七、关税自由权。
接着,在中国旅欧学生要求下,中国代表又向巴黎和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和归还大战期间日本强占的原德国控制的山东各地的要求。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山东永远是中国的,她就象母亲的孩子,永远不会送给任何人!
“胜利者”的耻辱
顾维钧 (1888—1985),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
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我看这两个分赃会议与世界永久和平……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陈独秀《两个和会都无用》
1919年5月《每周评论》第20号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
——《国闻报》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运动
导火线
过程
结果
意义
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起权益转给日本
性质
五四运动的过程
5月4日起
北京
青年学生
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罢课
学生被捕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游行队伍向天安门进发
游行示威的女学生队伍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
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外争国权”的表现?
内惩国贼的表现?
五四运动的过程
5月4日起
6月初起
北京
上海
青年学生
工人阶级
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罢课
罢课,罢工,罢市
学生被捕
释放学生,拒绝签字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1919年6月7日和6月9日,《申报》大幅报导,上海工界和商界、学界一致行动,实行罢工、罢课、罢市。
上海学生总罢课
五四纪念章
公司不卖日货
顷阅县商会通告,不胜痛感今日之会,乃众商之公意,会长之召集。今被勒令停止,试思商民不能于商会开会,于何处开会?抑商有何日开会?况集会自由,载在民国约法,何能以武力压迫停止?民权至此剥削尽矣。呜呼!北京政府,以日本待朝鲜之法待学生;乃上海官厅,以政府待学生之法待商民。北京学生全体罢课,上海商民应有如何感想!
——上海商民泣告
我们花界,斯业虽贱,爱国则一。愿我同胞,抱定宗旨,坚持到底。国贼弗除,学生不放,誓死不休。
——青楼救国团泣告
工人罢工大约开始于6月5日到11日之间。参加罢工的人数一直没有完整的统计,有些估计约6万到7万,也有估计9万多,但也有认为10万或更多的。
虽然不是所有的上海工人都参加了罢工,但运动却激起了劳工群体对政治极大的关心。6月6日,上海市一个劳工甚至积极地给驻节南京的江苏督军李纯拍了一通电报,鼓动他发动革命,宣布江苏省脱离北京政府而独立。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工人罢工罢工目的由加薪改善待遇变为政治诉求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运动
导火线
过程
结果
意义
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起权益转给日本
中华民国的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免去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性质
被捕学生获释
罢免卖国贼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运动
导火线
过程
结果
意义
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起权益转给日本
中华民国的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免去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性质
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3、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运动
导火线
过程
结果
意义
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起权益转给日本
中华民国的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免去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性质
1、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3、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4、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领导阶级
革命范畴
理论指导
革命前途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运动
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运动
背景
成立
意义
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组织基础
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运动
背景
成立
意义
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组织基础
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国际条件
共产国际派代表到中国,先后与陈独秀、李大钊商议建党事宜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运动
背景
成立
意义
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组织基础
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国际条件
共产国际派代表到中国,先后与陈独秀、李大钊商议建党事宜
中共“一大”
时间
1921年7月
地点
内容
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任书记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共一大召开--中共的诞生
中共“一大”代表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运动
背景
成立
意义
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组织基础
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国际条件
共产国际派代表到中国,先后与陈独秀、李大钊商议建党事宜
中共“一大”
时间
1921年7月
地点
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内容
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
领导机构
陈独秀任书记
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无产阶级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马克思主义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工人、农民和人民大众
时间
1922年
地点
上海
最低纲领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
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运动
①中共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运动
①中共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运动
①中共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背景
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目标
打倒列强、除军阀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运动
①中共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背景
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目标
打倒列强、除军阀
胜利进军
①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②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运动
①中共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背景
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目标
打倒列强、除军阀
胜利进军
①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②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失败
标志
蒋、汪“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运动
①中共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背景
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目标
打倒列强、除军阀
胜利进军
①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②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失败
标志
蒋、汪“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