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
单元
第10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2·理解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本质;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理解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本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的经历吗
。蚊虫叮咬之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在家庭中可使用浓肥皂水涂抹,可迅速止痒。
积极参与,发表观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知识1:中和反应【活动1】中和反应【教师】呈现视频,以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师生小结】1、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现象:生成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H2SO4+Ba(OH)2=BaSO4↓+2H2O。2、取一支干净的试管,往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仔细观察现象。无明显现象。【思考】你能设计出可行的方案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吗?在烧杯中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活动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师】呈现实验视频。【师生小结】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显红色,随着滴加盐酸,颜色逐渐消失至无色。【讨论】(1)
酚酞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3)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
借以判断反应有无发生。(2)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3)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结论:中和反应实质:H++OH-=H2O。【归纳总结】(1)定义: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2)中和反应的注意事项:①任意酸与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都生成盐和水。②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③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并且恰好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放热反应还有:CaO+H2O=Ca(OH)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3)盐定义: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活动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师】呈现实验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师生小结】1、农业:改良土壤的酸碱性。植物需要在一定酸碱性的土壤中生长,但近年来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或酸雨的形成,破坏土壤的酸碱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应怎样去改变酸性土壤?用熟石灰中和。【思考】是否可用NaOH代替熟石灰?思考2、能用生石灰代替熟石灰吗?为什么?1、相较于与熟石灰,NaOH不实惠且腐蚀性更强。2、可以,因为:CaO+H2O=Ca(OH)2。2、工业:处理工厂的废水。例如:硫酸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等物质。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Ca(OH)2+H2SO4=CaSO4+2H2O。3、医疗:治疗胃酸过多。(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2)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Al(OH)3+3HCl=AlCl3+3H2O。也可用Mg(OH)2中和胃酸:Mg(OH)2+2HCl=MgCl2+2H2O。4、其它。(1)改善生活:食醋去除皮蛋的涩味、食醋去除热水壶上的水垢等。(2)中和蚊虫叮咬时“注射”的蚁酸,可以用含碱性物质的溶液,如肥皂水、稀氨水。【跟踪练习】1·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用氢氧化钙溶液处理废水中的残余硫酸B.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C.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答案】B【解析】A、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此项不符合题意;B、熟石灰属于碱,硫酸铜属于盐,和中和反应无关,此项符合题意;C、胃酸中含有盐酸,碱性药物常用氢氧化镁为一种碱,与中和反应有关,此项不符合题意;D、熟石灰为碱,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发生的是中和反应,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溶液pH值越来越大,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图中b点所示溶液pH=7,酸碱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是NaCl;图中c点所示溶液pH>7,显碱性,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选B。3·
和
生成
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的
与碱电离的
生成水.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反应.大多数酸是可溶的,它跟可溶性碱或不溶性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答案】酸;碱;盐;H+;OH﹣.【解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的氢离子和碱电离的氢氧根离子相互作用生成水的过程,即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4·【2019.河南】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示意图。(1)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有哪些?(2)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请写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答案】(1)钠离子和氯离子;(2)H++OH﹣═H2O。【解答】解:(1)由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2)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课堂检测】1·人被蚊子、蜂等昆虫叮咬后,皮肤红肿疼痛.这是因为被注入了一种叫蚁酸(甲酸)的物质.此时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水
B.肥皂水
C.桔子汁
D.米醋?【答案】B【解答】蚁酸(甲酸)的物质,最好涂抹显碱性的物质,这样可以中和蚁酸.肥皂水显碱性.故选B.2·【2019湖南邵阳】下列食物的pH如下:果汁(2.9~3.3)、葡萄汁(3.5~4.5)、牛奶(6.3-6.6)、鸡蛋清(7.6~8.0)。其中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合吃( )A.牛奶
B.鸡蛋清
C.葡萄汁
D.苹果汁【答案】B【解答】胃酸过多的人适合吃一些碱性食物,中和过多胃酸
故:B。3·如下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盐酸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填离子符号).(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因为该溶液中含有________.(3)从粒子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H+、Cl-
OH-
H+和OH-结合成H2O分子【解析】(1)盐酸在水溶液中以H+和Cl-的形式存在;(2)溶液中含有OH-离子时,溶液显碱性;(3)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是盐酸中的氢离子与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4·【2019黑龙江绥化】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时,溶液p变化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______滴入到______中。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中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2)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答案】(1)①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②H2SO4、Na2SO4;
(2)氢氧化钙。【解答】解:(1)①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硫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2SO4、Na2SO4。
(2)氢氧化钙具有碱性,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
【活动1】仔细观看视频、阅读课本,然后认真完成学案。学生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活动2】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然后认真完成学案。学生组内讨论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活动3】仔细观看视频、阅读课本,然后认真完成学案。学生组内讨论完成。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活动1】培养学生观察、阅读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活动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活动3】培养学生观察、阅读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本节学习效果。
课堂小结
一、中和反应
1.概念
2.实质
3.理解二、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独自回顾本节所学能容。查漏补缺。
锻炼学生归纳能力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课后测评
1·下列做法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食醋腌木瓜放入食盐进行调味
B.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
C.焙制蛋糕时加入碳酸氢钠使蛋糕膨松
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D
【解析】A、用食醋腌木瓜放入食盐进行调味,没有发生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是利用了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C、焙制蛋糕时加入碳酸氢钠使蛋糕膨松,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受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D、Al(OH)3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正确。故选D。
2·下列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二者发生反应的是( )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石灰水和稀盐酸
C.铁锈和稀硫酸
D.镁和稀硫酸
【答案】
【解析】A、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能否进行;
B、石灰水和稀盐酸混合时无明显现象,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能否进行;
C、铁锈和稀硫酸反应的现象是溶液变成黄色,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能否进行;
D、镁和稀硫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能否进行。
故选B。
3·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Na2CO3+2HCl=2NaCl+H2O+CO2↑B.2NaOH+H2SO4=Na2SO4+2H2O
C.SO2+2NaOH=Na2SO3+H2O
D.Zn+CuSO4=ZnSO4+Cu
【答案】B
【解析】
A、碳酸钠是盐不是碱,盐酸是酸,虽然会反应,但不是酸和碱的反应,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是碱,硫酸是酸,两者反应生成了盐硫酸钠和水,符合定义,故B正确,
C、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不是酸,氢氧化钠是碱,虽然生成了盐和水,但不符合定义,故C错误,
D、锌属于金属单质,硫酸铜属于盐,反应物不符合中和反应的定义,故D错误.
故选:B
4·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c点表示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A、由图示可知,a到b过程中,氢氧化钠逐渐减少,碱性减弱,故pH值逐渐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逐渐升高,在b点前后温度是两种情况,b点温度最高,b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b到c的过程中,是盐酸完全中和完氢氧化钠后继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过量,故c点溶液中的溶质含有NaCl和HCl,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上升,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5·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
H2O
B.
H2SO4
C.
NaOH
D.
CaCO3
【答案】C
【解析】水为中性物质,可以减低稀盐酸的酸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7;硫酸为酸性物质,可以增强稀盐酸的酸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值<7;氢氧化钠为碱,可以和稀盐酸反应,而使溶液的酸性减弱,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值为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则溶液呈碱性,而使pH值大于7;碳酸钙可以消耗盐酸,溶液的pH≤7。故选C。
6·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
A.氯化钾
B.烧碱
C.熟石灰
D.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
【答案】C
【解析】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土壤pH=7.6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氯化钾呈中性,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烧碱是氢氧化钠俗称,属于强碱,腐蚀性强,不能用来改良土壤结构,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熟石灰呈弱碱性,故符合题意;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HCl和NaOH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滴入溶液”指的是盐酸
B.m点所示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
C.m点和n点所示溶液蒸发结晶可得同样成分固体
D.P点所示溶液pH小于n点
【答案】C
【解析】A、图中pH的变化是由小于7逐渐增大到等于7,大于7可知,该图表示的是碱溶液加入酸中,故图中“滴入溶液”指的是氢氧化钠,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m点pH<7,显酸性,不能使酚酞变红色,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m点时已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故m点中的溶质有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及过量的盐酸,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是氯化钠。n点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此时n点中的溶质为氯化钠,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是氯化钠,故m点和n点所示溶液蒸发结晶可得同样成分固体,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n点的pH=7,p点的pH>7,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25℃时,向20.0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
B.由b→c的变化过程是酸性越来越强
C.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无色
D.图示能体现反应过程中放出了热量
【答案】A
【解析】A、d点表示的是氢氧化钠过量,故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A符合题意;
B、由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增加,酸性减弱,B不符合题意;
C、d点对应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故向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为蓝色,C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中只能看出溶液的pH随氢氧化钠的变化情况,不能看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情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向盛有一定量Ba(OH)2
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下列图像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B.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C.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D.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答案】D
【解析】A、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的pH逐渐减小,恰好反应时pH为7,继续滴加稀硫酸,pH继续冲减小,不符合题意;
B、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被氢离子消耗,逐渐减少,直至为零,不符合题意;
C、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开始就产生沉淀,逐渐增加,氢氧化钡完全反应后,不再增加,不符合题意;
D、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没有开始溶液有水,烧杯中水的质量开始不为0,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在医药方面,如人的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有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物质的药物。被有蚁酸的蚊虫叮咬后,涂一些含有
物质的溶液,就可减轻痛痒。
【答案】碱性、碱性。
11·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若改用7.4g氢氧化钠与相同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
【答案】Ca(OH)2+2HCl=CaCl2+2H2O;HCl和CaCl2;<。
【解析】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a(OH)2+2HCl=CaCl2+2H2O。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的pH<7,即盐酸剩余,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HCl和CaCl2。由图像可知,7.4g氢氧化钙与盐酸恰好反应,所得溶液的pH=7。
Ca(OH)2+
2HCl=CaCl2+2H2O
,
NaOH
+
HCl
=
NaCl
+
H2O
74
73
40
36.5
若改用7.4g氢氧化钠与相同量盐酸反应,则盐酸有剩余,故所得溶液的pH<7。
12·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写出下列应用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1)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硫酸)
;
(2)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
(3)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工业产品中的残余的盐酸
.
【答案】(1)Ca(OH)2+H2SO4═CaSO4+2H2O;(2)Al(OH)3+3HCl═AlCl3+3H2O;(3)HCl+NaOH=NaCl+H2O.
【解答】解:(1)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2)胃酸中的盐酸与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13·如右图所示,田绘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田绘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放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
理由是:
.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
验
方
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
论
【答案】(1)不正确,滴加的稀盐酸过量,酚酞试液也不会变色
(2)NaOH+HCl═NaCl+H2O
(3)以下方法任写一种均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不变红
恰好中和
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变红
盐酸过量
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无气泡产生
恰好中和
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有气泡产生
盐酸过量
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
无气泡产生
恰好中和
取样,加入锌粒等泼泼金属
有气泡产生
盐酸过量
【解答】解:解答此题有三个关键:一是要明确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情况,滴加的稀盐酸过少,溶液显碱性;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滴加的稀盐酸过多,溶液显酸性.二是要明确酚酞不变色,溶液可能显中性,也有可能显酸性.三是要明确第(3)问中的“另设计一个实验”应在已经知道溶液“要么恰好完全中和,要么盐酸过量”的基础上考虑实验方法.
14·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每种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
(填序号)。
①HNO3②CuSO4③CaCl2
【答案】(1)OH﹣、Na+;(2)HCl+NaOH═NaCl+H2O;(3)①
【解析】(1)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盐酸是由氢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故横线上图形表示的离子从左到右分别是氢氧根离子(OH﹣)、钠离子(Na+)。
(2)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硝酸属于酸能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
15·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答案】(1)减小;
(2)放热;
(3)NaCl。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7,稀盐酸的pH小于7,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变小;故填:减小;
(2)由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
(3)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在B点前后温度是两种情况,B点温度最高,B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填:NaCl。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第十单元
酸和碱
人教版
初中化学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
情境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的经历吗
蜜蜂蛰伤
蚊子叮咬
蚊虫叮咬之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在家庭中可使用浓肥皂水涂抹,可迅速止痒。
中和反应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拓展·实验】仔细观察判断下列实验,判断酸和碱之间是否发生了反应?
中和反应
盐酸+氢氧化钠
【拓展·实验】仔细观察判断下列实验,判断酸和碱之间是否发生了反应?
中和反应
盐酸+氢氧化钠
无明显现象。
发生了反应
盐酸和氢氧化钠有没有发生反应呢?怎样验证?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生成白色沉淀
H2SO4+Ba(OH)2=BaSO4↓+2H2O
中和反应
在烧杯中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NaOH
溶液
无色酚
酞溶液
稀盐酸
振荡
实验10-8
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
NaOH溶液
滴入(
)溶液
溶液为(
)色
再滴入(
)溶液
溶液为(
)色
无色酚酞
红
盐酸
无
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NaOH消失
中和反应
讨论:
1、
酚酞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借以判断反应有无发生
2、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成了水分子,导致溶液原有的酸、碱性相互“中和”。
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示意图
中和反应实质:H++OH-
=H2O
中和反应
2HCl
+
Cu(OH)2
CuCl2
+
2H2O
3HCl
+
Fe(OH)3
FeCl3
+
3H2O
HCl
+
NaOH
NaCl
+
H2O
碱
酸
盐
水
+
+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金属离子
酸根离子
中和反应
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
H+
+
OH
–
=
H2O
【思考】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吗?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如酸+金属氧化物→盐+水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注意事项:
任意酸与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都生成盐和水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并且恰好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放热反应还有:CaO+H2O=Ca(OH)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
④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应用
中和反应的应用
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中性土壤
酸性土壤
熟石灰
Ca(OH)2
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
为什么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
中和反应的应用
处理工厂的废水
硫酸厂的污水怎么处理
Ca(OH)2+H2SO4=CaSO4+2H2O
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假如印染厂的废水呈碱性,我们应如何处理?
可加入硫酸进行中和
中和反应的应用
医疗:治疗胃酸过多
Al(OH)3+3HCl=AlCl3+3H2O
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也可用Mg(OH)2中和胃酸
Mg(OH)2+2HCl=MgCl2+2H2O
中和反应的应用
中和蚁酸
改善生活:
食醋去除皮蛋的涩味、食醋去除热水壶上的水垢等。
中和蚊虫叮咬时“注射”的蚁酸可以用含碱性物质的溶液,如肥皂水、稀氨水。
跟踪练习
1·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氢氧化钙溶液处理废水中的残余硫酸
B.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C.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
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B
B
跟踪练习
3·
和
生成
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的
与碱电离的
生成水.
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反应.大多数酸是可溶的,它跟可溶性碱或不溶性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
酸
碱
盐
H+
OH﹣
跟踪练习
【2019.河南】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示意图。
(1)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有哪些?
(2)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请写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钠离子和氯离子
H++OH﹣═H2O
课堂小结
概念
中和反应
应用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实质
(1)改良土壤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H+
+
OH
–
=
H2O
达标检测
1·人被蚊子、蜂等昆虫叮咬后,皮肤红肿疼痛.这是因为被注入了一种叫蚁酸(甲酸)的物质.此时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水
B.肥皂水
C.桔子汁
D.米醋?
2·【2019湖南邵阳】下列食物的pH如下:果汁(2.9~3.3)、葡萄汁(3.5~4.5)、牛奶(6.3-6.6)、鸡蛋清(7.6~8.0)。其中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合吃( )
A.牛奶
B.鸡蛋清
C.葡萄汁
D.苹果汁
B
B
3·如下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填离子符号).
(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因为该溶液中含有________.
(3)从粒子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发生的原因是____
____.
H+、Cl-
OH-
H+和OH-结合成H2O分子
达标检测
4·【2019黑龙江绥化】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时,溶液p变化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__
____滴入到____
__中。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中溶质为___
___(填化学式)。
(2)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
___。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H2SO4、Na2SO4
达标检测
氢氧化钙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课后测评
1·下列做法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食醋腌木瓜放入食盐进行调味
B.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
C.焙制蛋糕时加入碳酸氢钠使蛋糕膨松
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2·下列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二者发生反应的是( )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石灰水和稀盐酸
C.铁锈和稀硫酸
D.镁和稀硫酸
3·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Na2CO3+2HCl=2NaCl+H2O+CO2↑B.2NaOH+H2SO4=Na2SO4+2H2O
C.SO2+2NaOH=Na2SO3+H2O
D.Zn+CuSO4=ZnSO4+Cu
4·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c点表示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5·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
H2O
B.
H2SO4
C.
NaOH
D.
CaCO3
6·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
A.氯化钾
B.烧碱
C.熟石灰
D.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
7·HCl和NaOH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滴入溶液”指的是盐酸
B.m点所示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
C.m点和n点所示溶液蒸发结晶可得同样成分固体
D.P点所示溶液pH小于n点
8·25℃时,向20.0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
B.由b→c的变化过程是酸性越来越强
C.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无色
D.图示能体现反应过程中放出了热量
9·向盛有一定量Ba(OH)2
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下列图像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B.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C.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D.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10·在医药方面,如人的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有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物质的药物。被有蚁酸的蚊虫叮咬后,涂一些含有
物质的溶液,就可减轻痛痒。
【答案】碱性、碱性。
11·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若改用7.4g氢氧化钠与相同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
12·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写出下列应用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1)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硫酸)
;
(2)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
(3)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工业产品中的残余的盐酸
.
13·如右图所示,田绘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田绘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放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
理由是:
.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
验
方
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
论
14·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每种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
(填序号)。
①HNO3②CuSO4③CaCl2
15·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