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叙事文章的阅读
叙事文章阅读要点:
读文章理清主要人物和事件。
理清事件的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理解文章的重点句子的特殊含义
阅读练习。
少年闰土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工;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fù)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bó)鸪(gū),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不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正月(zhēng zhèng) 五行(háng xíng) 装弶(jiàng jīng)
颈上(jǐng jīng) 项圈(quān juàn) 畜生(xù chù)
2、选词填空
( )的天空中 ( )的圆月
项带( ) ( )一柄钢叉 ( )刺去。
3、句子练习。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2)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改为引述句)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改为感叹句)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写连动句)
4、本文节选自( )的短篇小说《 》,写了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闰土给我讲了( )、( )、( )、( )等几件事,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 )的少年。
5、理解句子的意思。
(1)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一些朋友所不知道的。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想想“高墙”指的是什么?“四角的天空”说明什么?
6、想象一下:“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时我们说了些什么?
月光曲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该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给加点字注音
莱茵河 入场券 蜡烛 清幽 洒遍 恬静
本文记叙是音乐家贝多芬创作《 》的过程。
仿照例子写词语。
断断续续(AABB):
微波粼粼(ABCC):
一缕一缕(ABAC):
4、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①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③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5、用横线画出文中皮鞋匠想象的句子,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6、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三)慈母情深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母亲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我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然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分析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1)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2)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3)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4)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3、文章写了母亲还写了另外一个女人,“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写这句话对表现慈母情深又有什么作用?
4、画出描写母亲脊背的句子,体会期中的含义。
5、本文是著名作家( )写的,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多看一本书
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一生感到最吃亏的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书看得太少了!
小时候,我最怕打架,被人打了也不敢还手。挨(āi ái)打的时候,心里实在很难过,但现在想想,一点也不觉(jué jiào)得被人欺侮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还年轻的时候,有同事向我借了钱,赖账不还(hái huán)。那时候我每月的工资除了有一部分必须寄给妈妈外,剩下的只够自己吃饭。好不容易从牙缝(féng fèng)里挤出一点钱,却被同事“吃”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现在想想,这也并不是吃亏。
可是,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chū chù)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别人一样的收获。这样的吃亏,才是一辈子吃亏。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真好:“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我马上把它剪下了,放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我——多看一本书。
1、用“v”标出加点字在文章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负( ) 难受( ) 味道( ) 收成( )
3、什么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请用“——”在文中标出。
4、作者两次写到“但现在想想”想的是什么?
5、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6、你怎么理解“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这句话。
文中最后一句破折号表示( )
①转折 ②解释说明 ③声音的延续
8、你的座右铭是什么?请写出来。
答案:《少年闰土》
1、(zhēng) (xíng) (jiàng) (jǐng) (quān)(chù)
2、深蓝的 一轮金黄的 银圈 手捏 尽力地
3、(1)天空中挂着圆月。(2)闰土很高兴,说:“上城之后,我看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3)我真盼望下雪。(4)略
4、鲁迅 故乡 捕鸟 看瓜刺猹 捡贝壳 看跳鱼儿 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
5、(1)素,向来的意思。这句话说明往常的“我”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外面的新鲜事。
(2)“往常的朋友”指平时跟我一样生活在城市,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很少的少爷,“高墙”指的是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制度,“四角的天空”指“我跟我的那些朋友”见识短浅,就像井底之蛙,“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比喻生活单调,见识少,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不愿被传统的封建家庭所束缚,对农村丰富多彩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月光曲》
lái quàn là yōu sǎ tián 2、月光曲3、略 4、③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1)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 (2)月亮升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3)海面波涛汹涌
6、因为盲姑娘是看不见的,但是他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再一次听入神了,也衬托贝多芬创作的成功。
(三)《慈母情深》
1、失魂落魄:极度惊慌、心神不宁的样子。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2、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作用略,意思对即可。
3、对比衬托,衬托母亲对我关爱,以及对我读书学习的支持。(意思对即可)
4、 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背直起来了。 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含义:弯曲、瘦弱,都体现了母亲的艰辛及生活的不易,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却能拿出这么多的钱支持“我”买书学习,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之情。(意思对即可)
5、梁晓声 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多看一本书》
ái jué huán fèng chù
2、欺侮 难过 滋味 收获
3、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别人一样的收获。这样的吃亏,才是一辈子吃亏。
4、第一次想到 是“被人打算不算吃亏”,“第二次想到的是被同事骗钱也不算吃亏”
5、小时候挨打,长大了被同事骗钱,看到书上“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就放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
6、略。7、② 8、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