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隶属于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中无脊椎动物代表之一。教材主要以蚯蚓为例进行介绍,通过实验观察蚯蚓和列举各种各样的代表动物,从其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呼吸等方面使学生总结、归纳和掌握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环节动物类群与人类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纵观本节内容,知识点并不繁杂,相对独立,不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知识背景,学生理解掌握起来相对容易。因此整个教学过程要尽可能为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创造条件,要注重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和探究等活动帮助学生构建概念,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
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未知事物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某种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讲授时切忌“死记硬背”!课前应认真了解、分析、寻找并抓住学生的好奇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好奇点”以点到面地逐渐总结概括出该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最终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完成知识的内化。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逐渐转换为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由具体直观的实验现象到抽象概念;通过了解其形态结构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方法逐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最终能辨证地举例说出他们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对相关生物学理论知识和核心概念的认识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对生物学科精神有更生动的体会和了解!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进行观察蚯蚓的实验
举例说明蚯蚓适于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明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培养和加强学生总结、归纳和表达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科学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物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等生物学核心概念。
(2)认同应辩证地认识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 内容:观察蚯蚓的实验,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突出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实验、自主探究学习等活动和利用具体、典型事例,使学生总结概括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教学难点
(1)内容:举例说明蚯蚓形态结构与其适于穴居生活的特征,感知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2)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观察环节——蚯蚓,在学案引导下完成对蚯蚓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呼吸和生活环境的认识。明确蚯蚓形态结构与其适于穴居生活的特征,加深学生对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等生物学核心概念。!
教学方法:启发法、观察实验法、课堂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PPT等多媒体课件内容、设计学案、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并展示“地龙”,提问其最初指的是什么?
指出蚯蚓是环节动物的代表,并提问:那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以蚯蚓为代表的环节动物有哪些特征?
阐述“地龙”一词的来源
利用学生已知事物中的“未知”调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自愿投入后续的教学情境中。
点题,进入环节动物的讲解。
1. 观察蚯蚓
提问:下雨后,地上可见到很多蚯蚓,为什么蚯蚓要冒着生命危险爬出地面?
下面蚯蚓为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依据学案完成合作探究——观察蚯蚓。
探究一:蚯蚓的外部形态。
(1)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是否分节?如何区分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并安排一组于讲台上同步展示。
(2)安排学生于学案上写出蚯蚓各结构名称。
(3)引导学生找感觉: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的腹面,有什么感觉?然后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面,能看到什么?
探究二:蚯蚓的运动。先放在糙纸板上并思考:蚯蚓运动时那一端先移动?身体的粗细长短有什么变化?再放在玻璃板上并思考 与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有什么不同?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并安排一组于讲台上同步展示。
探究三:蚯蚓的呼吸。老师展示拓展实验。随后安排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中P10第三段并完成学案上相关内容。
小结提问:蚯蚓哪些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1.思考蚯蚓的生活习性,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功能
2. 根据学案完成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带着问题完成对蚯蚓外部形态的观察。
独立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3)带着问题再次观察蚯蚓的结构。
小组合作观察蚯蚓的运动并推断其运动所依赖的结构。
激发学生思考拓展实验。随后学生仔细读书,勾画标注课本出重点内容,完成学案相关内容。对照PPT,自我评价并巩固对蚯蚓呼吸的认识。
学生根据已观察的现象并归纳总结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
1.激发学生想进一步了解和观察蚯蚓
2.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联系学业水平考试,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深入观察。
引导学生由功能反推其所依赖的结构,使学生真实体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学科精神!
培养学生拓展思维,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带着目的阅读,并及时记录。结合学业水平考试考点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培养学生科学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生物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其他环节动物与蚯蚓相比结构有哪些异同?(展示蚯蚓与沙蚕、水蛭的图片)
引导学生逐渐归纳得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安排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思考并观察沙蚕、水蛭形态图。
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得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1)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选择由形象观察到抽象地概念获得。在学生才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引发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由不同到相同,最终水到渠成地自己总结获得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完成知识的内化。
(3)联系学业水平考试相应考点,对重要知识通过学案再次强化!
3.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播放视频
(2)引导学生辨证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
(1)观看视频
(2)总结表述环节动物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害,需辨证看待!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
(1)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避免枯燥。
(2)培养学生辨证看待事物的唯物主义科学思想。认同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环节动物
一. 观察蚯蚓
二.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 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后练习:
1.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A.沙蚕和水蛭 B.水蛭和蚕 C. 蚯蚓和海葵 D. 水蛭和珊瑚虫
2.观察蚯蚓标本时,应区分其前、后、背、腹,标志是( )
A.有眼睛的是前端,颜色浅的是背面
B.有环带的是前端,颜色深的是背面
C.有肛门的是后端,颜色浅的是腹面
D.有口的是前端,颜色深的是腹面
3.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下列哪种操作可以使蚯蚓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 )
A. 环境气体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
B. 蚯蚓的体表涂抹凡士林,保持体表湿润
C. 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壁变干燥
D. 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4.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 )
A.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 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改变生存环境
5.蚯蚓靠什么部位来呼吸 ( )
A.鳃 B.肺 C. 体壁 D.环节
6. 蚯蚓体表刚毛的作用是( )
A.防御敌害 B.协助运动 C.捕杀小动物 D.协助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