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
说出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描述蝗虫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说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列举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双壳类软体动物及节肢动物中蝗虫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节肢动物形态结构的比较。
教学方法:教授教学法为主,直观教学法、讨论及归纳总结法为辅。
四、教学用具:河蚌实物、蜗牛、蝗虫彩图。节肢动物的几种动物形态结构分析对比表格。
五、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开始:
、导入
1、上课的要求(严肃、配合,不许讲话时千万别随便讲话,影响我讲课及其他同学听课,否则要么上台了讲,讲不好,下课再讲,讲好了再回去吃东西;下课以后我们可以随便玩,我都不介意,但是在工作方面一定要听我的。)2分钟
2、课程以《蜗牛的谜语》和蜗牛的彩图导入。
师:即谜语是:名字叫做牛,不能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看看这个谜语的谜底到底是什么?
(然后板书: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软体动物:)(4分钟)
学生回答:(…………)
师:对,是蜗牛,蜗牛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软体动物,什么是软体动物呢?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的彩图,蜗牛表面:有贝壳,体内有非常柔软的身体的动物就叫做软体动物。同学们将书本12页第一段将它这句话画下来,将它记住。
师:软体动物的种类很多,目前已经命名的就10万多种,是动物界的第二类群。由于之类之多,本节课我们把它分成两部分来学习,一类是双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类是其他软体动物。首先我们来学习双壳内软体动物,所谓双壳类:就是它们的身体表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体内有非常柔软的身体的动物。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双壳类软体动物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有……,或者是不知道……(7分钟)
师:常见的有河蚌、扇贝、文蛤、縊蛏等等。现在我们以縊蛏为代表来认识双壳类软体动物具有哪些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现在请同学们以7个人一小组,观察河蚌的实物结构。并结合书上“观察与思考”12页方框內縊蛏的彩图,结合课本12页第2段文字和13页第1段文字,并思考方框里讨论的三个问题。待会我找人回答。(13分钟)
(板书:(一)双壳类縊蛏为例:1、贝壳;2、外套膜:包裹着柔软的身体,分泌物形成贝壳;3、运动:用足运动;4、呼吸:用鳃呼吸;5、摄食及排泄:入水管、出水管)
师:时间到了,同学们来回答一下讨论的第一个问题:贝壳的作用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保护。
师:对,它具有保护的功能,贝壳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什么外套膜呢?同学们请看到书的第二段话的第二句话,大声告诉我: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请同学们用笔把它画下来记住。
师:同学们看到第二个问题:縊蛏是靠什么运动的呢?什么呼吸呢?
学生回答:是足……,靠鳃呼吸。
师:接着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学生回答:……
师:它是靠身体后端的入水管吸入水,水流经过身体的一些器官后,再通过出水管排出体外。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了水中的食物颗粒并将未消化的残渣排出体外。入水管其实就是一个摄食器官,出水管就是一个排泄器官。(20分钟)
师:双壳类软体动物我们就学到这,接下我们来学习其他类软体动物,同学们想一想除了我们上课时猜的谜语蜗牛外,你们知道的还有哪些呢?同学们看书上13页三幅彩图结合彩图下面的文字,告诉我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是不是都有壳,用足来运动?
(板书:(二)、其他类软体动物
共同特征:有壳、用足来运动、有外套膜。)
学生回答:对或是的。
师:那么我们刚刚学习了双壳类软体动物中壳是由什么分泌物质形成的呢?
学生回答:外套膜。
师:对,有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所以其他类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也仍然具有外套膜。(23分钟)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软体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看黑板,双壳类和其他类软体动物,第一它们:柔软的身体表面都具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这句话是书上的13页第二段最后一句,同学们用笔把它勾画下来一定要记住。
(板书: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都具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27分钟)
师:现在我们对双壳类软体动的代表物縊蛏的结构和生理特征以及其他软体动物特征都有了很好的了解了,那么讨论一下软体动物与我们的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呢?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可以同桌讨论。(13分钟)
(板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食用;药用;装饰和工艺;有的对人类的有危害。)
师:看到书本13页最后一段……(33分钟)
课后安排:
余下的时间做课堂练习,或者回顾讲过的内容。布置作业,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与比较14页的物种动物,把课本15页讨论的第一题表格完成,并思考讨论第二、三小题。)
第一课时完成,下面是第二课时: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完了动物界第二类群软体动物,那么动物界中第一大类群又是是什么呢?请我同学们将书翻到14页,我们来学习节肢动物,它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经命名的120万种以上,占已知动物种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3分钟)
教学过程:
师:节肢动物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见。列如树上的鸣蝉,草丛里的蟋蟀,房檐下的蜘蛛,石块下的蜈蚣,以及餐桌上的美味虾和螃蟹等等。由于节肢动物之多,我们不可能把它一一介绍,现在我们学习最具代表性的节肢动物昆虫类,其他类型的的节肢动物我简单介绍介绍,让后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首先我们来学认识昆虫类,昆虫类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个类群。我们以蝗虫为例来分析昆虫类具有哪些基本特征。请同学看15页蝗虫的彩图,结合15页第二段和16页第一、二段文字,看看蝗虫具有哪些形态结构和特征。(6分钟)。
{板书:二、节肢动物,
、昆虫类节肢动物(如蝗虫)1、形态结构:身体分头、胸和腹部
运动:三对足,善于跳跃;两对翅,适于飞行。3、外骨骼:保护身体、防止水分蒸发;具有蜕皮现象 。4、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等}
师:好,同学们看黑板,我带着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下一蝗虫的形态结构及特征。首先蝗虫的整个身体分三个部分,分别是:头部、胸部及腹部.。我先分析头部,同学们头部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呀?
学生回答:一对触角、单眼复眼及口器。
师:对,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及口器。触角、单眼和复眼是负责感觉,口器是负责摄食。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胸部:同学们蝗虫胸部又是有哪些结构组成的呀?
学生回答:三对足,两对翅。
师:是的,胸部是它的运动中心。通过它的三对足和两对翅,可以知道蝗虫运动方式是十分的很灵活,三对足可以跳跃、可以爬行,两对翅用来飞行。运动范围及其广泛。那么它的腹部又有哪些结构,及其它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有气门。
师:对,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腹部主要是用来容纳内脏器官。
师:有没有同学在野外捉过蝗虫呢?用手触摸蝗虫的身体,能感觉到体表比较坚硬,那是因为它体表包裹着坚韧的外骨骼。
学生回答:没有或有;
师:那么外骨骼对蝗虫有什么作用呢?(请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回答:……
师总结:保护身体,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具有蜕皮现象。蝗虫一生一会蜕皮4到5次,到成虫以后就不再蜕皮了。
请同学们将书翻到16页,将第三段文字齐一读一遍:“由上可知,齐: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等”同学们用笔把它画下来记住。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去辨别哪些动物属于昆虫了。(15分钟)
师:好,现在我问同学一个问题,蜘蛛和蜈蚣属于昆虫吗?
学生回答:是(或不是)
师: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说明还是不很清楚,有些懵懂懵懂的。那么同学们请把书翻到14页,观察方框内的五幅彩图,并将15页讨论的第一题,并将表格把它完整,可以相互讨论。声音不要太,以免影响别人。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待会我要请人上来填写。(17分钟)
(在走道走走,监督,时间快到了就把表格挂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安静了,看黑板。现在我请三个同学上来填写,有没有自愿的?如果没有就我就点名找了。其他同学也要看黑板,看看他们三位同学填写的结果是否正确?
师:好,填完了。同学们看看,他们是否都填正确了呢?有没有同学觉得他们填的是不正确的呢?如果不正确请上来将它更正,说说看法。
然后带着同学们一起看表,简单梳理每空的每个答案。请同学们看表,回答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比较一下哪些动物是最相似的?(20分钟)
学生回答:蝗虫和七星瓢虫。……
师:对,蝗虫和七星瓢虫,它们都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身体都分节、体表坚硬等。所以七星瓢虫也属于昆虫。那么现在还有没有人说蜈蚣、蜘蛛、虾还是昆虫呢?通过表格的比较,很容易知道蜈蚣、蜘蛛、虾都不具有昆虫类最基本的特征。
师:接下来由我带着同学们找出这五种节肢动物的共同的特征?看第一行,体表都是坚硬的,说明它们体表都有坚韧的外骨骼;还有下面第二行身体都分节;第三行触角和第五行足都分节,触角和足又附肢分,其他的没有相同的了吧。这五种动物都属于节肢动物,它们的共同特征也便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都分节、触角和足分节(附肢分节)请同学把它勾画下来,然后请同学们把它齐读一遍,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25分钟)
{板书: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都分节、触角和足分节(附肢分节)}
师:节肢动物总类之多,对人类产生的作用也是很多的,有句俗话“叫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节肢动物对我们人类有好一面也有坏的一面。那么节肢动物到底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和坏处呢?
师:请同学们翻到书的16页最后一段……虾、螃蟹等是餐桌上很美味的佳品,它们为人类提供动物蛋白; 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果蝇是非常典型的科研材料。(28分钟)
但是也不少节肢动物对人类带来诸多的困扰。例如:蝗灾,它和旱灾、水灾并列为三大自然灾害之一。所谓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蝗虫极喜温暖干燥,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蝗灾是备受国家的重视的,今年六月份中国的新疆和哈萨克斯坦联合成立了很多防止蝗灾的措施。还有蚊子、苍蝇等会传播疾病。(33分钟)
(板书:1、食用;2、药用;3、帮助植物传粉;4、科研材料;5;传播疾病,危害农作物等。)
课后安排:余下的时间做课堂练习书,或者回顾讲过的内容。预习下节内容。要求每位同学们准备一条小鱼,可以很容易控制的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