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 1.2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上 1.2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1-29 19:4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与应用
一、教学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中国古典园林的知识进行校园园林改善设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基本要素和造景手法。
2、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精神内涵。
3、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感受、思考,以讨论的方式学习基本知识,并尝试对我们的校园园林进行改善设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空间之美、人文之美。
2、愿意走进中国古典园林,愿意带着一颗安静的心,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3、通过改善设计校园园林,增加了热爱校园的情感。[来源:学,科,网]
四、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与方法
说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教学
新课教学
发展阶段
布置作业
交流展示
课堂小结
出示课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的中国庭院“明轩”图片)。 问题一:你们看到了什么? 问题二:这些亭子、山石、芭蕉构成了什么? 问题三:这个庭院是哪个国家的? 出示文字“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庭院,明轩”。 教师对明轩做简单说明后提问:大都会博物馆为什么要将中国庭院收入其中?中国古代建筑确有独特的风格,但为什么不展示民居、宫殿、寺庙,而独独选取园林呢?中国古典园林究竟魅力何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中国古典园林的赏析之中。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出示颐和园、北海公园、苏州园林的 图片,引导学生将其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教师再补充寺观园林的图例,讲明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种类。 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我们今天就重点分析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
1、下面我来讲一段起因,看看谁能为它后续上结果。当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后,他们完全生活在自然荒野之中。后来为了遮风避雨,防止野兽侵袭,就开始为自己建造居住场所,于是人们开始居住在一个隔离于自然之外的人为空间之中。可是他们又发现他们的生活无论是畜牧、嫁墙还是桑蚕都离不开自然,于是??(留下思考的空间)
2、所以在园林中我们一定会看到什么?
3、出示图片,明确园林基本要素的内容。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自然之美
教师请学生根据课件中的中西古典园林(法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的图片,比较分析它们不同的风格特点。
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板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移步换景,别有洞天——空间之美 1、教师:追求自然之美的苏州园林是否需要人工修造?
教师讲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修造过程,先由造园大师设计图纸,再由工匠按照图纸施工造园。
教师:我给大家指一条通向造园大师心灵的通道,看看你们能不能与他们的设计构思相通。
出示图片:“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贵在变化,有变化始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出示三幅园林图片,分别为水岸远景、小院一隅、窗棂一角。请同学前后四人一组,任选一张图片讨论其中呈现的各种变化,并派一名同学上前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
建议1:教师在学生讨论前,做简单的举例说明。如,堤岸上的植物与开阔的水面形成了曲直变化、疏密变化的对比。
建议2:同学阐述讨论结果时,一定注意展开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质疑、解答、补充。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发现他们不曾涉及的方面。
教师板书学生们总结的各种变化。
教师:苏州园林充满变化的自然美是变而不乱、杂而有章的。这就像我们绘画中的疏密、前后、大小一样,体现着变化统一的形式美法则。所以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全班齐读此句)
2、教师:苏州园林不仅使每个人在一个固定的视点上欣赏如画般的景致,而且还营造出可游、可行、可居的空间层次。接下来我们以苏州拙政园为例介绍几种造景手法。 (1)拙政园北寺塔——借景。
教师简要介绍后,由学生总结造景手法。 (2)拙政园小飞虹——分景。
首先出现小飞虹水域去掉廊桥后的图片,问:如果你是园林设计师,怎样使此处空间显得更为深远、丰富?
学生回答后,出现水面架设无廊的木桥图片,问:是否符合你们的想象?能不能做得更好?
最后出现小飞虹图例,由学生分析。
(3)挫政园洞门——对景。
(4)拙政园漏窗——框景。
由学生自己分析:框住的是景,框不住的是无尽的情思和遐想。
(5)分析拙政园曲廊——空间含蓄婉转,使园中人脚步末动,心已经跟着曲廊进入前方的未知风景。
教师:苏州园林的这些造景方式,在咫尺之间,使得景色曲折婉转、无限延伸,真是“移步换景,别有洞天”。
(三)天人合一,如诗意境——人文之美 以拙政园听雨轩、松风阁、远香堂匾额、题对为例,引导学生体会此时赏景已经不再凭借眼观,而是将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调动,是将整个人的身心静融入雨打芭蕉、松风和鸣、清香送远的自然界中。
出示拙政园“与谁同坐轩”图片。
教师:你们想与谁同坐其中啊? 学生发言后出示苏州的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学生分析词句的妙处。
苏州园林内的诗词匾额、楹联题对是造园者最真实动人的内心独白,它高 于自然,又使人心向自然归隐。一草一木处处有情,以情景交融的草木楼台创设出如诗的意境。 图片展示大都会博物馆的“明轩”,学生回答为什么大都会要收藏一座完整的中国庭院。
出示与一位国外的园林专家描写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字:“我一直渴望独自坐在水边,在月光下的凉亭里聆听风吹竹叶、鱼跃池塘的声响,凝望清晨的荷花伴着朝露慢慢绽放。只可惜游人如织,渴望成了奢望。实际上根本无需拥有一片园林。一盆绿竹足够了。只要竹影投到白墙之上,那不就是一方水亭吗?”
布置作业: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园林知识,设计改善我们的校园园林景观,增加校园的人文气息。
教师巡视,辅导。
推选优秀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述其设计思路。
学生回答:芭蕉、游廊、亭子、山石等。
学生回答:中国
学生思考
学生参与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将自然也同时纳入他们的生活空间,于是就出现了园林这种建筑类型。
学生回答:自然景物,包括山、水、植物和建筑。
学生回答:欧洲古典园林对称工整,强调人工之美;中国园林则自由、自然,强调自然之美。
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发表观点。通过讨论和表述时的互动,学生可以讲出疏密、曲直、方向、隐现、高低、层次、虚实(树影虚、树枝实;漏窗虚、粉墙实;水面虚、山石实)的变化。
学生听讲。
全班共读。
学生思考,根据提问层层递进,回答问题。
小飞虹分而未分,静中求动,增加了空间层次,丰富而深远。
学生分析、感受,回答问题。
学生静心感受,表达真实自我。此时不是思考,不是分析,是情感的交流。
聆听,感受,回答问题。
欣赏
交流
讨论
1、由系列问题导出主题。 2、使学生带着疑问走进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3、首先问“看见什么”而不问“这是什么”,从最直观的视觉捕捉入手,在发现和了解园林基本要素的同时,顺畅的导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也为教师对“明轩”的介绍做了必要的铺垫。
园林的种类问题,学生很容易理解。图片的选取要有广泛的识别度,便于学生很快地抓住重点。
1、园林的基本要素的内容学生们都比较清楚,但未必明了它们存在的原因。 2、学生在问题的创设中推理出新的知识,并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中西双方的园林特点在比较中得到最自然、直观的呈现,学生很 容易领会。
1、 承接上下环 节,使知识连贯、环环相扣。
2、图片选取有针对性、涵盖性。
3、通过示例,明晰学生讨论方向。
4、学生的发表环节将组内结论带入了全班,大家进一步讨论,可以拓展更广、更深的思维空间。 5、中国古典园林就是在自然山水中人为地营造出画境。
6、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正是初二语文书中的篇目,此处出现,在切题的同时,又与语文学科实现横向联系,更能够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联想。
7、创设条件,使学生主动设想,在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同时,也使他们贴切地理解小飞虹的设计。
8、在进行对景、框景、曲廊的教学环节时,慢慢带入内心情思,与下一环节的人文之美衔接。
9、选取典型实例,创设情境。 10、“与谁同坐?”这是个所有人都愿意去设想的问题,那就让所有人在问题的引领下,进入园林,与古人苏轼一起对话明月、清风。
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
前后呼应,回到初始问题,让学生自由说出内心的答案。
一位外国人的中国园林情结,正符合此时学生们对走入园林的渴望。
五、板书设计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与应用
一、欣赏
(1)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2)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
(3)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二、应用
美化校园练习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