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然而,学习数学,在很多孩子眼中,甚是枯燥、甚至厌倦。鉴于此,针对这堂课教学,提出如下问题与设想:
1.理清小学几何学的内容体系,把握学段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3. 加强实践性活动,凸显空间与图形学习的现实作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流于形式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
【磨课要点】
1.学生已有认知:经过前段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角,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同时,也见过量角器,但不知道如何使用。
2.学习重点:认识量角器,理解角的度量本质就是一个角里包含了多少个1度的角,掌握使用量角器量角。
3.过程与方法:要度量角度,得有度量工具。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观察、交流中感知了量脚器的结构,较好地建立1°角的正确表象,通过猜测角的大小,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度量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度感”。量角是学习的难点,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索——讨论交流——总结方法”的过程,经过尝试、纠正、达成共识,从而建构、掌握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
2.初步建立1°角的表象,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的活动,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会正确读出量角器上的度数。
【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感召,导入新课
(一)视频导航,引出角
1.引导学生观看荡秋千视频,边观察边思考:荡秋千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2.说一说从荡秋千视频中截取的两个角,估一估大小,导入角的认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生活为桥梁,运用生活视频,导入角的认识,课伊始,趣即生,为新课学习铺垫情感基石。】
(二)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1.引导学生说一说角的特征。
2.引导学生猜一猜角的大小,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通过猜测,激发求知欲望,为掌握量角奠定基础。】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认识量角器,估角
1.认识量角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同桌之间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认识量角器的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2.建立1度角的观念:你们知道1°有多大? 10°、20°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直观教具和教学课件,学生在自主观察、交流中感知了量角器的结构,较好地建立1°角的正确表象,通过猜测角的大小,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度量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度感”。】
(二)小组合作,尝试量角
1.课件展示活动要求:
(1)同桌合作,尝试测量从荡秋千视频中截取的两个角∠1和∠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测量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或争议,同伴之间相互协商讨论。
(2)同桌互相说一说、写一写测量角的操作步骤。
(3)测量后思考: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时需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量角,教师巡视)
学情预设(量角时可能出现的几种错误):
(1)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
(2)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没有重合。
(3)读反内外圈度数。
2.学生汇报结果(上台演示、操作测量步骤)。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取“合作探索——讨论交流——总结方法”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纠正、达成共识,建构、掌握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
(四)提升练习,测量不同位置的角的度数。
三、课堂总结,引向生活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堂总结(课件展示:心中有角 眼中有度)
3.布置作业 (课件展示)
(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估一估它的大小。
(2)量出下面各个角的度数。(课件展示)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量角器 角
中心点 重合 顶点
0°刻度线 重合 一条边
? 重合 另一条边
【执教者简介】
朱燕妹,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安厚中心小学教师。2010年从教以来,她善于班级管理,所带班级屡获县、镇“先进班集体”等荣誉;她潜心教学,追寻“真实、朴实、扎实、灵动”的教学境界,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县、中心论文汇编。由于工作到位,成绩显著,朱燕妹老师先后被评为“安厚镇十佳优秀教师”“安厚中心小学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
【所用教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