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 学案(无答案)(打包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 学案(无答案)(打包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1-29 21:32:48

文档简介

我们周围的生物
【学习目标】
能够用生物学的观点观察自然、分析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举例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生命现象和共同特征。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观察课本中图,说出你认识的生物名称,如:蜗牛、蚕、鱼、西红柿、葫芦等。?
2.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
3.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地球上约有50多万种植物,150多万种动物,还有无数个体微小的微生物。?
5.生物的简单分类:
分类
特征
举例
动物
不能自己制造营养
仙鹤、鲤鱼
植物
能自己制造营养
月季花、柳树
微生物
结构简单,个体微小
细菌、病毒
知识点二:生物的生命特征和生命现象
填写生物共有的生命现象:
1.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3.生物体能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体能产生后代,延续物种,并有遗传、变异现象。?
5.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做出一定的反应。?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
合作探究
1.组成自然界的物体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另一类是有生命的。你能举出例子吗?
我们把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如石头、课桌等;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如杨树、仙人掌等。
2.观察课本中图,阅读课本中“生物生命现象”的内容,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从小长大,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供生长发育所利用,还需要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用完的物质排出体外。那么植物是怎样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的呢?
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植物的生长有什么特点?动物对刺激有什么反应?
绿色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而叶向光生长,这是植物对地心引力和光的刺激产生的反应;动物有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的行为。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一棵植株上结的黄瓜”,你能发现什么?
发现这些黄瓜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完全一样。这说明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有变异现象。
(4)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变为刺,沙漠中的植物的根系很深?蚯蚓能够疏松土壤,绿色植物能降低周围的温度,这说明生物和环境有着什么关系?
为了适应缺水的环境;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3.根据日常观察和了解,谈谈你所在社区里有哪些生物和哪些非生物。(学会辨别生物与非生物)
石头、雕塑等是非生物;各种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是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理解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2.理解生物要适应环境还能影响环境。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物既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环境。
【学习过程】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又可分为 和 。前者主要包括 、 、 、 和 。后者主要指 。
2.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既能 环境,也能 环境。
3.生物与环境是相互 ,相互 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
4.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提出问题是: ?做出假设是 。这需要在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 和 两种环境。
【当堂测评】
选择题
1.对于草原植物来说,哪种生态因素是生物因素( )
A.光      B.水    C.鹿    D.温度
2.温暖潮湿地区,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比干旱地区要多,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水和温度   C.空气 D.土壤
3.天气逐渐变冷了,蛇要冬眠了,影响的主要生态因素( )
A.阳光 B.水    C.温度 D.食物
4.海带在淡水里无法生存,这说明( )
A.生物能适应一切环境 B.环境能适应一定的生物
C.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环境
5.“大树下面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环境的温度。这说明( )
A.植物生长需要蒸腾作用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空气会影响植物的生存
6.鼠妇生活的环境是( )
A.土壤 B.水中 C.干燥的陆地上 D.潮湿的陆生环境
7.把鼠妇置于湿度分布不均的环境中,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这主要是研究哪种环境因素对鼠妇的影响 (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判断题
1.“鱼儿离不开水”说明水是鱼生活的惟一非生物因素。( )
2.环境对动物没有影响,动物对环境也没有任何影响。( )
3.树木到了秋天要落叶是因为它们不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
4.鼠妇对光、触碰等刺激能够产生运动或蜷曲成球的反应。( )
5.在设计“湿度对鼠妇影响”的对照实验时,应该把鼠妇平均分成黑暗和明亮两组对照进行。( )
探究题
1.在某一农田里有庄稼、农业害虫、蛇、老鼠、蛙等生物,请谈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农田里有哪些主要的非生物因素。
2.我们探究的光、温度、水等环境因素除了对鼠妇分布有影响外,对其他生物有没有影响?如果有,请试举一例说明。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
1.探究实验的过程中,锻炼观察、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例说出光、温度等非生物条件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的分类
1.生态因素是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后者包括阳光、水、空气、土壤等。知识点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做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各组讨论并制定探究方案,注意方案中实验变量的设置。
4.探究过程:
(1)原理:
鼠妇随机分布在湿度、温度等条件都相同的环境中,一边有光照,一边处在黑暗中;通过对照,观察光是如何影响鼠妇生活的。
(2)材料用具:
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土、花铲、解剖盘、玻璃板、书本。 ?
(3)实验步骤:
A.在解剖盘内放上一层湿土,盖上玻璃板,以中线为界,一侧盖上书本。?
B.将鼠妇放入以上装置,两侧各放5只鼠妇(或将10只鼠妇全放于装置的中央),静置2分钟。?
C.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知识点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知识点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因此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
2.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
3.由此可见,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合作探究
1.猛犸象的鼎盛时期在第四纪大冰川期,它们已经适应了寒冷的环境,长有长长的体毛、厚厚的脂肪层和庞大的身躯。大约1万年前,第四纪大冰川期结束,全球气候迅速变暖,短时间内猛犸象和一些其他的生物来不及适应环境,从而导致了大范围死亡。猛犸象的灭绝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猛犸象的灭绝说明了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例如,恐龙的灭绝,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太阳。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说明了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呢?
说明了它们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
3.生物生存的环境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请大家阅读课本,完成下表。
生物因素
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非生物因素
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
4.按照要求利用课余时间捕捉一些鼠妇,并告诉大家,你是在什么样的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适应怎样的环境。
潮湿的土壤、阴暗的角落、花坛里、石头下。鼠妇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
5.实验探讨: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1)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
光、温度、泥土、水分等。
(2)实施计划:分组进行探究,注意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实验结论的总结。
(3)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或者光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4)表达和交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这样做是因为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可以减小误差。
(5)实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A.在记录的过程当中,不准打开纸盒。
B.在实验过程中不准大声喧哗。
C.实验做完后要把鼠妇放回自然环境中。
6.看课本图讨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1)图中的生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生活在干旱缺水、降雨量少的沙漠地区。
(2)图片中的生物有哪些特点适应其生存的环境?
仙人掌根长得非常长,叶子变成刺,茎肥厚绿色,可贮存水分和进行光合作用。
(3)图中, 蚯蚓被称为“地下的耕耘者”,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对其生活的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
蚯蚓善于钻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它每天吃的食物是土壤中的有机杂质,帮助我们处理了垃圾,改善了环境,是人类的好帮手。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学习目标】
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进而理解生物学的概念。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什么是生物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知识点二: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如工业原料、食物来源、建筑材料等。?
2.人类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生物学。
3.我们要走进生物学,去探索生命的奥秘,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4.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他历经十余年,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无数人的吃饭问题。
合作探究
1.请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我们吃的食物主要有哪些?你能说出几种身边的生物吗?
我们吃的食物有大米、小麦、玉米、蔬菜、水果、鸡、鸭、鱼、肉、蛋等。身边的生物有各种花草树木、鸡、鸭、鱼、狗、猫、小鸟、蝴蝶等。
(2)你注射过疫苗(即打过防疫针)吗?你注射过哪些疫苗?为什么要注射疫苗?你知道疫苗是怎样研制出来的吗?
注射的疫苗有卡介苗、甲肝疫苗、流感疫苗等。注射疫苗能够预防和抵抗相关的疾病。科学家根据引起人类疾病的生物的特点,研制出防病的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3)联系生活实际,从我们的衣、食、住、行、医药等方面来讨论人类与生物学的关系。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
①衣:棉、麻等植物纤维和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来源于石油等化工原料,石油又是古代动植物的遗体形成的);
②食:粮食作物、蔬菜、水果、乳制品、奶制品、肉类等;
③住:木料、竹材、家居用品;
④行:古代的马车、汽车和飞机的燃油、铁轨枕木、利用仿生学原理制造的飞机;
⑤医药:各种中药的原料来自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4)列举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一些现象。
夏日雨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来。鱼缸长时间不换水,会长出绿膜。背阴的树干会长一些苔藓,而向阳的一面则不生长。临床危重病人要吸氧和点滴葡萄糖。有些种子播种前要浸种。北方早春播种,要用地膜覆盖。
2.阅读课本中的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好处?
杂交稻每公顷增产750~1500公斤,且米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2)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在科学探索中的什么精神?
袁隆平院士作为科学家,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一是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二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
(3)袁隆平是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的?
1964年产生了培育杂交高产水稻的想法。1970年,与其助手在海南发现一株野生稻,成为突破的关键。 1973年育成了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
3.阅读 “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你是一位生物学家,你现在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食品安全,粮食问题,癌症和艾滋病的治疗,人类的寿命延长,等。
(2)沙尘暴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怎样治理沙尘暴?
污染大气环境,影响交通运输安全,危及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当年农牧业减产,加剧沙漠化、荒漠化。
沙尘暴的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流动沙漠等。
4.蜻蜓的翅痣与机翼上的加厚区:大多数蜻蜓的翅的末端的前缘上方,有一块深色加厚的部分,叫做翅痣。翅痣能够调节翅的振动,不受震颤的有害影响。现代飞机仿照蜻蜓翅痣的特点,在机翼末端的前缘也有类似的加厚区,用来消除颤振现象。鲨鱼与造船业:科学家发现鲨鱼的体表并不光滑,但在水中行进时所需的动力却很小,这一发现对造船业是很有价值的。
你还能举出其他仿生学的例子吗?
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该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做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研制出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