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渔父》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渔父》教学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0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05 10: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渔 父《楚辞》学习目标:①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②分析屈原和渔父的形象,探讨他们不同的人生态度。
③思考人生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 屈原(蔡琴演唱)? ??????他们说你是一个孤独的诗人? ?????他们说你有一颗忧郁的灵魂? ??????你过的岁月是否像我所想像的那般寂寥? ??????是否水中有你的心思,像一尾鱼款款徘徊? ??????人世的轻吟掩覆在你身上? ? 总有多少无奈?都托流水寄怀? 究竟你愿长久?躺在今世的江底? ??还是期盼着握桨的手解开你深邃的面容? ? ?笑傲人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怀? ? 众醉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悠悠的江水诠释着亘古以来的萧条凄凉? ??取代水中你的惆怅,是岸上我独自徘徊? ? 龙舟的喧哗划出波波水纹? ?追思掠过江面片刻又将遗忘? 也许你将年年享受五月的粽香? ?????? 也许能带着另一次际遇,看一看江山的阳光……  检查预习:
1、解释下列红色的词:
渔父
圣人不凝滞于物

何故深思高举
自令放为
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 (父同“甫” ) (表示被动)(指行为高出于世俗)(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微笑的样子)(名词作动词,敲打) 2、翻译句子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是以见放。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被放逐后,在湘江边上徘徊,在江
边上边走边吟唱,他脸色憔悴,形体容
貌枯瘦。 因此(我)被流放。 怎么能够让自己的清白之身,去蒙受污
浊的外物呢? 于分角色朗读
渔父——淡然,声音悠长
屈原——失意,声音沉稳分析文本———探究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结合刚刚自己所读人物的话语,概括说话者的形象特征及处世态
度。
屈原:坚持理想,洁身自好;
忧国忧民,坚贞不屈;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渔父:自由旷达,随遇而安,
与世推移,乐天知命,
无拘无束,超然物外 。了解渔父这一特定意象的文化内涵 渔父的形象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坚持操守、追求自由这样一种人生的代称
渔父意象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这种与世无争的超然生活的向往。渔父是真正的隐者,得意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后归隐吟风啸月,是中国文人千载不变的人生轨迹。历经宦海沉浮颠沛流离之后,莫如散发弄扁舟,独钓寒江雪。
探究与争鸣 在国破之日,即是屈原直面人生之时,他可以选择:
A、以死殉国
B、隐忍苟活  
C、隐遁江湖   
D、另择高枝
屈原是不可能有其他的选择的,我们与其把屈原的死看作是生命的终结,不如把它看 作是屈原与黑暗社会的抗争,与楚国腐朽的贵族集团彻底的决裂,他以死来捍卫自己崇高 的爱国理想,坚守自己的高洁情怀,以死来保持自己生命永恒的纯洁,是以死明志,是崇高而有尊严的选择。独立思考: 你是怎么看待屈原与渔父这两种人生态度的?(你欣赏哪种?)
对这个问题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屈原—壮烈的死:
以死明志-不屈的气节???? 爱国热情值得学习 高洁的情操
?
渔父——超然的活:
以隐守志--自由的灵魂????
面对困境的镇定、沉着、潇洒的处世态度每一种选择都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正如屈原选择了投江而死,渔父选择了隐遁江湖。每一份选择都是顺应他们心灵呼唤的庄严承诺,他们也因此而提升了他们的生命价值。教师寄语让我们珍爱生命,用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气节提升生命的价值。在生命的得失中,不忘拥有一份超然豁达,享受生命的魅力。 随堂检测一词多义? ? ???? 渔父莞尔而笑
????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而 ???? 何不(沽)其泥而扬其波
涵淡彭湃而为此也
布置作业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请以“爱国” 为话题,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要求:
1.观点鲜明,论据用上屈原事例,有议论性的分析。
2.字数在1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