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学案(无答案,打包8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学案(无答案,打包8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1-30 08:27:25

文档简介

走进生物实验室
【学习目标】
1.熟悉生物实验室的设施,了解实验室规则。
2.认识各种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学习重难点】
识别显微镜各主要部件,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课堂导入
我们身边都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无论是在哪里都是如此,你一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鲜花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鸟儿为什么能在天空飞翔?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游?现在,让我们拿起观察、实验这把“钥匙”,开启你生物科学之门,探究生命的奥秘,解开你心中的谜团。
二、课前热身
1.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微镜主要部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显微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讨论(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1.为什么要遵守实验室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生物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合作探究
分小组合作探究,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
1.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_________和( )_________。
2.转动镜筒时,升降范围最小的结构是( )_________。
3.把玻片标本放在( )________上后,( )_________要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 )_________的中央。
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对于实验室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为了使适量的光进入镜筒,应调节显微镜的结构是( )
A.光圈、反光镜
B.光圈、准焦螺旋
C.目镜、物镜、反光镜
D.目镜、光圈
2.使用显微镜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 )
A.粗准焦螺旋
B.压片夹
C.反光镜
D.细准焦螺旋
3.显微镜遮光器的作用是( )
A.使光线均匀进入视野
B.调节光线强弱
C.遮住光线不使其反射到镜筒内
D.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4.下列各项中,均起支撑作用的一组是( )
A.载物台、镜座
B.载物台、遮光器、镜筒
C.镜座、镜柱、反光镜
D.镜座、压片夹、镜臂
5.将实验器材与其作用连接起来。
A.滴管 a.用于盛放实验材料和进行生物组织培养
B.培养皿 b.可以给其他用具加热
C.酒精灯 c.用来剥离实验材料
D.解剖针 d.夹取盖玻片或其他实验材料
E.镊子 e.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走进生物实验室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及用途
2.▲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学习重难点】
认识生物实验室的设施,了解实验室规则,认识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认识显微镜各个部件及其作用。?
【课前预习】
1._______和_______是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是我们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的两把“钥匙”。
2.生物实验室
生物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和__的重要场所,可通过_ 、 ,探索生命活动的规律。在进行生物实验时,一定要严格遵守 ,_,_。
3.实验室规则:(读图1-1)
4.常用的实验器具 (预习图1-2认识实验器具,想一想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5.预习课本图1—3,认识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6.预习课本知识链最后两段完成:
显微镜是一种较为_______的__________,是研究生物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___________的微小结构。一般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在 倍之间。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7.显微镜的用途有哪些?
【学习过程】
一、常用的实验器具 对照图1-2认识实验器具,想一想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1.根据提示写出实验器具名称
(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2)可以给其他用具加热的是。
(3)用于盛放实验材料和进行生物组织培养的是 。
(4)用于剥离实验材料的是 。
(5)用于夹取盖玻片或其他实验材料的是。
(6)用于盛放液体药品还可以对其加热的是 。
(7)给烧杯加热时,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 ,防止烧杯被损坏。
(8)制作各种玻片的载体是 。
(9)用于盛放液体药品的试剂瓶,不能加热的是 。
2.实验器具分类:
(1)观察用具(2)加热用具
(3)解剖用具(4)通用用具
二、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1.自学课本图1—3,认识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2.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下列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与其功能连接起来
(1)镜筒 a.安放物镜
(2)转换器 b安放目镜
(3)准焦螺旋 c.放大作用
(4)物镜和目镜 d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5)压片夹 e. 反射光线
(6)反光镜 f. 固定玻片作用
(7)镜座 g.稳定镜身
学会观察
【学习目标】
1.观察的方法。
2.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的物象是反的。
3.常用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学习重难点】
显微镜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学习过程】
一、课堂导入
在春天时候,田野中,公园里,庭院里,到处盛开着色彩绚丽的鲜花,校园里盛开的月季也悄悄地开了,吸引了许多同学的目光,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观察它们呢?学会观察很重要,接下来我们大家学习观察。
二、课前热身
1.取放显微镜时右手握住_______,左手托住_______,放在试验台距离边缘_______厘米左右处,略偏_______侧。
2.在视野内看到的图像是_______像,目镜与物像放大倍数的_______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3.观察要有明确的_______,要按照一定的_______进行;观察时要_______,尽可能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对观察结果反复审查,以确保其_______性。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花粉粒与电镜下的花粉粒有什么不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显微镜在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对于观察法你还有什么生活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 )
A.夜间,发现流星划过天空
B.观察玉米种子的萌发过程,并记录
C.用摄像机拍摄昙花开放的过程
D.用录音机记录鸟音,并加以分析
2.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应采取的是( )
A.缩小光圈
B.换高倍目镜
C.选用凹面镜反光
D.调节准焦螺旋
3.在显微镜下观察某一物时,发现它在视野的右下方,要使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移向( )
A.左下方
B.左上方
C.右下方
D.右上方
学会观察
【学习目标】
1.复习显微镜的结构及作用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学习重难点】
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课前预习】
一、课前预习认真来做课前预习,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__________是了解、掌握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2.观察的方法:
①观察要有明确的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仔细寻找被观察对象的______,并随时做好__________。
②观察要按一定的_________进行,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_______、再用_________、最后用______________观察;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用先_________后__________,先_________后__________,从______到_______、从______到______等顺序。
3.观察时,要______________,尽可能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对观察结果要____________,以确保其真实性。
4.观察工具:我们除了可以用肉眼观察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阅读显微镜结构及上节课学案中的显微镜各部分的作用
2.师生共同复习显微镜结构及作用
二、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A. 和 :一手握 ___ ,一手托 ,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
处。
B. :转动 ,使 ____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 ,光线较弱时用 ____ 。
C. :把制作的临时装片放在 上,并用 压住,
让标本正对 __ 。
D. :转动 __ 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物镜 装片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 _____ (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__ )。 眼向目镜内观察,同时 __ 向转动 _________ ,使镜筒_______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_______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2.显微镜使用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①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 。 ②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
③轻拿轻放 ④最主要的部件是镜头,需用擦镜纸擦拭
⑤观察时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转换时需用手转动转换器
⑥观察时两眼要同时睁开,左眼观察。
⑦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
3.将手指放在显微镜下,看不到指纹的原因是 ( )
A显微镜放大的不够 B手指太大了 C手指不透明 D没调好显微镜的焦距
4.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A 完整的 B 新鲜的 C薄而透明 D干燥的
5.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该( )
A双眼睁开,用右眼观察 B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C左眼观察,右眼闭上
6.用5X和10X的目镜分别与10X和40X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用哪种镜头组合时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
A.5X的目镜与10X的物镜 B.10X的目镜与10X的物镜
C.5X的目镜与40X的物镜 D.10X的目镜与40X的物镜
7.在显微镜的视野里看到的物像在左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把玻片移向( )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相反)
【课堂检测】
1.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放大作用的是( )
A反光镜、目镜 B物镜、目镜 C遮光镜、镜筒 D转换器、光圈
2.在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要交换物镜,需调整( )
A光圈 B 转换器 C 装片 D目镜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较暗,则应使用 ( )
A大光圈、平面镜 B.大光圈、凹面镜 C.小光圈、平面镜 D.小光圈、凹面镜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是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②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在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④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⑤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A.④②⑤③① B.③①②④⑤ C.③②①④⑤ D.④③②⑤①
5.使用显微镜调焦过程中,当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望着(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粗准焦螺旋
6.在使用显微镜时,进行对光首先要使下列哪项成为一条直线( )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物镜、镜筒、目镜、载物台
C.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D.物镜、目镜、转换器、反光镜
练习测量
【学习目标】
1.尝试测量生物体的长度,质量,温度,面积,体积。
2.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
3.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周长。
【学习难点】
测量叶子的面积。
【学习过程】
一、课堂导入
在研究生物时,经常需要测量生物体的面积和体积,而生物体又是不规则的,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呢?
二、课前回顾
1.取放显微镜时右手握住________,左手托住________,放在试验台距离边缘________厘米左右处,略偏________侧。
2.在视野内看到的图像是_______像,目镜与物像放大倍数的_______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3.观察要有明确的_______,要按照一定的_______进行;观察时要_______,尽可能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对观察结果反复审查,以确保其_______性。
三、课前热身
1.测量时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_______值的方法,尽量少出差错。
2.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处。
3.利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在________读数比较准确。
四、合作探究
1.讨论:如何测量一片叶子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实验测量一枚一元硬币的周长和体积,说明怎么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体温计测量你的体温,比较你和其他同学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关于测量物体你还有问题和疑惑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寒暑表可以测量开水的温度
B.人的正常体温是38℃
C.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时,读数时要将玻璃泡留在液体中
D.可以用体温计测量20℃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没有遵守操作标准造成的
B.误差与错误同样不可避免
C.改进实验方法和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3.观察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若仰视量筒内液面,则读数比实际( )
A.相同
B.偏大
C.偏小
D.无法确定
练习测量
【课堂导入】
在研究生物时,经常需要测量生物体的面积和体积,而生物体又是不规则的,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呢?这堂课带大家去解决这个难题。
【学习目标】
1.尝试测量生物体的长度,质量,温度,面积,体积。
2.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
3.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难点】
尝试测量的基本方法。
【课前预习】
1.取放显微镜时右手握住_______,左手托住_______,放在试验台距离边缘_______厘米左右处,略偏_______侧。
2.在视野内看到的图像是_______像,目镜与物像放大倍数的_______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3.观察要有明确的_______,要按照一定的_______进行;观察时要_______,尽可能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对观察结果反复审查,以确保其_______性。
4.测量时由于______和_______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_______值的方法,尽量少出差错。
5.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处。
6.利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在_______读数比较准确。
【学习过程】
1.讨论,如何测量一片叶子的周长?
2.请设计实验测量一枚一元硬币的周长和体积,说明怎么进行。
3.测量一物体,比较你和其他同学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家用寒暑表可以测量开水的温度 B.人的正常体温是38℃
C.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时,读数时要将玻璃泡留在液体中 D.可以用体温计测量20℃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没有遵守操作标准造成的 B.误差与错误同样不可避免
C.改进实验方法和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3.观察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若仰视量筒内液面,则读数比实际(  )
A. 相同 B.偏大 C.偏小 D.无法确定
学习探究
【学习目标】
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学习重难点】
模仿科学探究的过程。
【课前预习】
1._______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2.探究的基本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探究对学生学习生物没有作用。( )
(2)在科学探究中,各个探究步骤的顺序不能改变。( )
(3)只要经过一次探究活动,得出的探究结果就是正确的,不需要经过实验反复论证。
(4)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5)科学探究通常开始于观察。( )
(6)在科学探究中,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 )
(7)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课本知识发生矛盾时,应以课本知识为准。( )
(8)科学探究中,一般要设计对照实验。( )
4.先在野外认真地观察蚯蚓的爬行,根据你的观察情况,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蚯蚓是怎么爬行的?”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
(2)提出假设: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
①制定计划:_________________
②实施计划:__________________
(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5)把你探究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学习过程】
1.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要研究的问题必须是研究者自己发现并提出的
B.科学探究的实验结果就是所要探究问题的结论
C.只有符合“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顺序的研究才属于科学探究
D.科学探究中,“完成实验”是指通过观察、具体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2.生物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实验是研究生物学惟一的有效方法
B.研究生物学的方法有多种,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比较法、文献法等,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C.生物科学实验,按实验目的划分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D.科学探究实验是研究生物现象的重要方法
3.a.小民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b.小民心想:这是生物吗?c.于是,小民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看;d.通过观察,小民发现“小白点”原来是草履虫。
(1)以上叙述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
(2)属于实验的是( )。
(3)以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时,第一步是 ( )
A.假设 B.推论 C.实验 D.观察
【课后作业】
1.阅读资料,然后回答问题。(思考题)
1928年夏季的一天,弗来明正准备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皿中的细菌,突然他发现有一个培养皿中出现了绿色的霉斑。使弗来明感到奇怪的是,在绿色霉斑的周围,原来生长的细菌竟消失了。随着绿色霉斑的扩大,培养皿中的细菌在减少。
(1)读了上述一段文字,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2)根据资料中的问题,提出假设。
(3)写出实验设计思路(类似于实验设计,但不要求写出具体的实验操作和流程)。
2.请根据下列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选做题)
现象:阳光下,水绵周围有很多气泡,将水绵托起来。
问题:_______。
假设:_______。
实验设计:
第一步: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
3.分析下面的场景,是否包含科学探究的过程?
期中考试开始了,a.小明翻开理综科考卷,发现生物试题最简易; b.仔细看,题目灵活又富有思考性;c.可能是老师希望建立学生对自然科学的信心;d.小明心想,我要是仔细做答应可以考得很理想;e.小明很仔细做答;f.最后小明笑眯眯离开考场。
(1)以上属于假设的是
(2)属于实验验证步骤的是
(3)科学家为证实自己所提的假设,常以 为重要的支持依据。( )
A.观察 B.假设 C.实验 D.推断
动手探究:设计一个符合探究过程的实验。(如探究鼠妇的生活习性;光对植物茎生长的影响等)
(1)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                                                              
(2)对问题进行假设:                        
(3)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注意实验过程的合理性)
① 材料用具:                       
实验过程:                                             
(4)实验结论:                          
学习探究
【学习目标】
1.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习重难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要点清单
认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小明探究蚂蚁食性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一)知识点1:探究蚂蚁的食性。
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第一步需要做的是( )
A.提出假设
B.提出问题
C.设计实验
D.表达和交流
2.下表内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做出假设步骤的是( )
A.步骤1
B.步骤2
C.步骤3
D.步骤4
3.将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与科学探究步骤用线连接起来。
提出问题 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
作出假设 在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少许面粉和少许糖
设计实验 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得出结论 将实验结果告诉他人并进行交流、分析和处理数据
4.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下图)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知识点2:探究的过程。
5.下列对照实验中,不是单一变量的是( )
A.有水和无水
B.有光和无光
C.有水和无光
D.有空气和无空气
6.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要研究的问题必须是研究者自己发现并提出的
B.科学探究的实验结果就是所要探究问题的结论
C.只有符合“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顺序的研究才属于科学探究
D.科学探究中,“完成实验”是指通过观察、具体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7.生物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实验是研究生物学唯一的有效方法
B.研究生物学的方法有多种,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比较法、文献法等,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C.生物科学实验,按实验目的划分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D.科学探究实验是研究生物现象的重要方法
8.a.小民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b.小民心想:这是生物吗?c.于是,小民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看;d.通过观察,小民发现“小白点”原来是草履虫。
(1)以上叙述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
(2)属于实验的是( )。
(3)以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时,第一步是( )
A.假设
B.推论
C.实验
D.观察
9.先在野外认真地观察蚯蚓的爬行,根据你的观察情况,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蚯蚓是怎么爬行的?”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
①制定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施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你探究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10.阅读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1928年夏季的一天,弗来明正准备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皿中的细菌,突然他发现有一个培养皿中出现了绿色的霉斑。使弗来明感到奇怪的是,在绿色霉斑的周围,原来生长的细菌竟消失了。随着绿色霉斑的扩大,培养皿中的细菌在减少。
(1)读了上述一段文字,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资料中的问题,提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设计(类似于实验设计,但不要求写出具体的实验操作和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根据下列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现象:阳光下,水绵周围有很多气泡,将水绵托起来。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