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导读问题】什么是灾害?包括哪两大类? 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下面的四个事件中,哪些属于自然灾害,哪些不属于自然灾害?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活动】图1-1 无人区的火山喷发 图1-2 2003年SARS病毒流行图1-3 某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图1-4 某村庄遭遇暴雪 答案:具有灾害属性的是图1-2、图l-3、图l-4。
图l-1是自然现象,没有给人类生存造成危害,不具有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 自然灾害 :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
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具有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为灾害 :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引发的事
故灾害。 灾 害 【随堂练习】 判断下列现象哪些属于自然灾害? A.2005年1月13日17时30分左右,位于长沙市岳麓区三叉矶地区的岳麓化工厂一车间突然发生爆炸。爆炸摧毁了车间的厂房,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B.2005年1月8日13时45分左右,312国道陕西成阳段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两客车相撞造成40人受伤,其中现场死亡l人,重伤l3人。
C.2004年l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26日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
D.公元79年8月,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市东南l0千米的维苏威火山大爆发.把庞培、赫尔库纳姆、斯塔比奥三座城市全部淹没。答案:CD【思考活动】 下面这三个字代表三种不同的灾害,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祸。你能根据字的形状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灾害吗?
答案:第一个:天灾;第二、三个:人祸火灾。二、自然灾害的特点【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课本第4-8页正文部分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2.从自然灾害的时间角度来看,自然灾害具有哪些特点?
3.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有何特点?
4.各种自然灾害之间具有什么特点?
①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③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④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⑤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⑥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自然灾害的特点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它们各自所具有的自然灾害特征。 材料一: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带和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带。这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材料二: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暴雨在平原地区可引起洪涝,在山区可引起山洪暴发,诱发滑坡、泥石流而成灾。 ------区域性 ------联系性 材料三:根据历史资料分析,陕西地区从隋朝到北宋初年约400年间为大旱时期,从宋初到元朝末年的近400年为小旱时期,而从明初至清初的近300年又是一个大旱时期。
材料四: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人类的工农业活动增多,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灾害加剧。
------周期性 ------不可避免性和严重性 【阅读】 阅读课本第4页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并分析为什么日本多地质灾害?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因而多火山地震。
日本地形多山地,频繁的地震使山石破碎,再加上日本降水较多,因而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 【探究活动】孟加拉国水灾严重,请分析并归纳孟加拉国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图1-6 孟加拉国水灾中的灾民孟加拉国 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地形: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河口三角洲,平均海拔l0米以下,地势低洼容易积水。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达到2000—3000毫米,东北部地处山地迎风坡,年降水量高达5000—6000毫米。每年7—9月为雨季,降水丰沛,占全年降水量的80%。当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势力强大时,降水强度增大、历时时间增长,出现洪涝灾害。
水文:该国境内河流纵横,大小河流有230多条,河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l0%。最大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平原和三角洲,水量大,当降水过于集中时,泄洪不畅,河道泛滥,水深可达1—4米,易加重孟加拉国的水灾。
海潮:孟加拉湾是世界上暴发风暴潮最频繁的地区。风暴潮和海水的顶托,阻碍了河水入海,海水倒灌,加重了水灾灾情。 【思考】 为什么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特点?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读图分析】 读1963--1992年全世界重大灾害发生次数的增加趋势图,分析说明:
(1)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呈现什么趋势?
(2)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
(1)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还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2)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具有不确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阅读思考】 课本第6页材料,明确“百年一遇”灾害的含义,并思考以下问题:
1.某一地震带发生里氏6级以上地震的间隔时间为50年,是否意味着每隔50年就必定发生一次同样震级的灾害?为什么?
2.查找资料,说一说1954年我国长江流域洪水是多少年一遇。答案:1.不是。一是灾害具有不重复性,二是“50年一遇”只是指一年内发生灾害的概率是2%。
2.1954年的洪水是百年一遇。【探究活动】 1.根据有关研究结果,l480--1980年的500年中,我国的气候变化有两个干旱期:第一干旱期为l479—1691年,第二干旱期为l891年以后;气温变化有4个寒冷期:即l470--1520年、l620--1720年、l840--1890年、l945--1980年。你认为我国的干旱期和寒冷期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存在联系。水汽少将导致气候变化激烈,吸收长波辐射的热量减少导致寒冷。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灾害链。你还能举出灾害链的例子吗?
当一种灾害发生后,时常会直接导致一连串的其他灾害,这种情形称之为灾害链,也叫次生灾害。如地震后导致的房屋倒塌、交通线中断、各种生命线系统损坏、火灾爆发、传染病等就是典型的灾害链。再如海底大地震可造成海啸。
【思考活动】1971--1995年全球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年均人数 单位:万人 洪水灾害对人类生命构成的威胁最大,因为它影响的年均人数最多。分析“1971--1995年全球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年均人数表”,分析:在各种灾害中,哪一类灾害对人类生命构成的威胁最大?【课后作业】 分析下列四则案例,分析它们各自所具有的自然灾害特点? A.日本神户在1955以前的几十年中有记录的赤潮仅5次,而10年后的1965年,一年发生了44次,至1975年高达300多次。灾害的影响范围不断地扩大,以往20年间,自然灾害已造成大约300万人死亡。
B.英国科学家预测,如果1906年发生在旧金山那样的大地震,再次在旧金山或洛杉矾发生,死亡人数将达l.1万和l.4;经济损失将达550亿美元,综合损失是1906年的数十倍。l995年1月17日发生的日本阪神大地震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的灾害经济损失之最。
C.我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之说。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l949年的2155年中,共发生水灾l029次,较大的旱灾l056次,几乎水旱灾害年年有之,残废万人以上的灾害l0~20年出现一次。
D.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北纬40°41′,东经122°50′)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震级7.3级,震源深度l6~21千米,震中烈度为 IV度强。4日10时30分,省政府向全省发出电话通知,并发布了临震预报,省政府和震区各市、县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因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参考答案A案例: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B案例: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C案例: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周期性和不确定性、联系性和不可避免性;
D案例:自然灾害具有可减轻性。课件32张PPT。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按成因和特点:自然灾害因气象变异而导致的灾害。请大家看一组数据:什么是气象灾害呢?气象灾害的特点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群发性连锁反应一、气象灾害资料1:我国从1950-1980年的38年间,每年都出现旱
涝和台风等多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
水灾5.8次,登陆的热带气旋6.9个。资料2: 同一种灾害常连年连季出现,如1951年-
1980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和伏秋连旱的年份有
14次。资料3:1972年4月15-22日从辽宁到广东共16个省、
自治区先后出现冰雹、大风、雷雨等灾害。资料4:台风每年在我国登陆平均8个,台风深入内陆可
造成华北等地的暴雨,暴雨山洪还会引发山体崩塌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几十亿元,光铁
道部门每年用于整治险阻工程费用多达10亿元。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西北地区:
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暴雨洪涝、低温冻害干旱、暴雨洪涝暴雨洪涝、伏旱、台风干旱、冰雹、暴雨暴雨、干旱、冰雹、台风、低温冻害暴雨、干旱、冰雹、台风、低温冻害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间分布1月:
4月:
7月:
10月:寒潮、冻害、大雪梅雨、伏旱、台风春旱、暴雨洪涝寒潮、低温冻害、台风(一)干旱什么是干旱呢?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1、概念: 农作物干枯,人畜饮水困难、粮食减产,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危害:春旱、伏旱“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3、干旱频繁发生地区:全球干旱和半干旱区以及季风气候区4、分类:(二)、洪涝洪水:雨涝: 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
(三)热带气旋1、定义:3、分类:4、分布: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
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台 风2、危害:二、地质灾害 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
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
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一)地震1、定义 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2、地震构造3.地震的大小里氏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释放能量增加约30倍。震级分类为: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
3—5级的地震,人们有不同的感觉,称为弱震或小震
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 度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影响烈度的因素正比反比反 比反比反 比4、地震分布①环太平洋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5、地震的危害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使这个有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顷刻之间成为一片废墟,死亡人数24.4万之多。重伤16.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人民币。1555年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死亡人数83万。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人数20万。 四百多年来,三次大的地震中国就损失130多万人。(二)滑坡和泥石流1、定义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2、危害滑坡会破坏或淹没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可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海洋灾害1、定义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
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2、风暴潮最严重的海洋灾害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3、海啸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四、生物灾害1、定义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2、类型农林牧生物灾害森林火灾、草原火灾课件31张PPT。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案例:从砍树人到种树人 建国之初,作为一名伐木工人,马永顺创造了国内手工伐木的最高记录,被授予全国特等劳动模范,并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他当了34年伐木工人,共砍伐树木36000棵。1982年他退休后,由于长期读报学习,他的生态意识不断加强。他有感于森林资源过度采伐,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下决心向大山“还帐”。在16年时间里,他带领全家共计种树46500棵。85岁的马永顺在2000年6月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生态建设500佳的殊荣,他的事迹在全国各地普为传颂。马永顺由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这说明了什么?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四大区域水土流失很严重??? 水利部26日发布的《2004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显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东北黑土区、青海三江源头区和长江上游这四大区域水土流失状况非常严重,亟须加快防治步伐。 公报显示,青海三江源头区共有水土流失面积9.50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1%。长江上游部分省市的43个县,是山洪、滑坡等水土流失灾害发生最多、最频繁的地区,已查明直接威胁人口30人以上的泥石流沟303条。 土壤侵蚀危害侵蚀区:
沟谷区:
下 游:土地荒漠化原因:影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原因: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农牧业减产,及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区域性全球性 隆冬时节,珠穆朗玛峰脚下绒布寺的僧尼拉来了满满一卡车羊粪。36岁的经师阿旺维色说:“天冷燃料充足,当然让人高兴,但我们更盼望下几场雪,让珠峰多一些雪山的味道。”
珠峰“颈部”“裙摆”不白了 冬日里的珠峰反倒没有大雪满山、冰川倾泻的风采,强烈的高空风吹走了珠峰“颈部”的一圈白色“围巾”,裸露出瘦骨嶙峋的青色岩石,尖尖的峰顶“雪帽”显得单薄而孤独,而珠峰“腰部”以下的“裙摆”则呈现一片赭黄色。“15年前,珠峰的冬天往往大雪封山。这两年夏天降水明显减少,冬天也几乎不下雪。”阿旺维色说。
从绒布寺南行8公里,来到离珠峰更近的登山大本营,也不见丝毫雪迹,反倒是一片片不长一根草的石丘沙坡横亘在眼前。“20年前我刚来绒布寺出家时,厚厚的雪线一直从珠峰延伸到这里,现在大大退缩了。”阿旺维色说。 下一代看不到雪山,该怎么办?
据阿旺维色回忆,20年前,来珠峰旅游的游客寥寥无几。现在到了夏天旅游旺季,在绒布寺前停靠的越野车,一天最多达二三十辆。据统计,2001年至今年,进入珠峰核心区旅游的车辆由1362辆猛增至5840多辆,游客由9570人次增至2.3万多人次。“人类活动加剧,燃烧越来越多的石油和煤炭,肯定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珠峰的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阿旺维色说。在当地藏族的神话传说中,珠峰之所以成为仙女居住的神山,就是因为其伟岸的身躯覆盖着终年不化的冰雪。阿旺维色说:“在我们这一代,冬天盼着珠峰下雪。到了下一代或几代,如果连雪山都看不到了,那该怎么办?” 一、海平面上升二、影响世界农业三、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四、对动植物的影响 五、飓风增多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六、影响人类健康(1)低地被淹。(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
(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不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二)影响世界农业(三)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这是2006年1月8日,在肯尼亚东北部的瓦吉尔附近,一头母牛倒毙在干旱的草原上。 干旱 由于蒸发量加大,河水流量趋于减少,河流原有的污染程度可能会加重,特别是在枯水季节。 这是2005年10月14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以北240公里处,一名男子抱着孩子在洪水中艰难跋涉。 洪涝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有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四)对动植物的影响 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100年间,大西洋飓风每年发生的次数翻了一番,这部分应归咎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表面温度上升。(五)飓风活动频繁(六)影响人类健康 热浪增多或增强,很可能会增加心肺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酷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34 ℃ 。在上海因酷热致死的个案到2050年将会较现时增加3.6至7.1倍。 气温上升会令蚊子更容易滋生,增加如疟疾和登革热等由蚊子传播的疾病的风险。
全球变暖会加速大气中化学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率,因而令市区的氧化剂增加。高浓度的光化学氧化剂会引致眼睛过敏、严重呼吸道过敏、哮喘发病率增加和削弱肺功能等。全球气候变暖令中国冬季气温偏高,春天提前到来
全球气候变暖是去年中国台风等极端天气策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易在我国引发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中国产生系列影响
去年8月,中国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风力最强的台风,湖南、广东、福建等省份的一些地方发生罕见的持续性强暴雨过程。对此,秦大河解释说,从研究的结果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事件具有一定的影响,它会使一些极端天气事件,比如高温、干旱、飓风的频数和强度都发生一些改变。全球变暖对河流的影响?资料1:专家预测,如果到21世纪末气温升高2.1℃至4℃,我国冰川面积将比现在缩小45%左右。青藏高原冰川减少将对亚洲的大江大河补给产生重要影响。全球变暖对河流的影响?资料2:海平面上升将使洪涝灾害加重。如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约有1500平方千米的土地在珠江基面高程0.4米以下,主要靠堤围防护。由于水土流失,河床淤积严重,若海平面上升,势必会对洪水起顶托作用,从而加大洪水的威胁。同时,当全球气温升高1.5℃时,台风发生频率可能增加2倍左右。大气“生气”了 臭氧层被破坏造成地球紫外线增加,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在内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机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农作物减产。加强温室效应。伙伴减少了世界已灭绝与濒临灭绝的动物:渡渡鸟(印度,1781),蓝马羚(南非,1799),马里恩象龟(舌塞尔,1800),大海雀(大西洋,1844),欧洲野马(欧洲,1876),斑驴(亚洲,1883),白臀叶猴(中国,1893),旅鸽(北美,1914),佛罗里达猴(北美,1917),卡罗莱那鹦鹉(北美,1918),中国犀牛(中国,1922),高加索野牛(欧洲,1925),巴厘虎(印尼,1937),红鸭(印度,1942),普氏野马(中国,1947),袋狼(澳洲,1948),冠麻鸭(亚洲,1964),爪哇虎(印尼,1972)……糜鹿(全世界3000头),华南虎(50头),雪豹(1000~2000头),扬子鳄(1500只),白暨豚(100只),大熊猫(1000只),黑犀牛(3500头)指猴(9只),绒毛蛛猴(100只),滇金丝猴(1000只),野金丝猴(700只),白眉长臂猴(70只). 当前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1000倍。大面积地砍伐森林,过度捕猎野生动物,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造成的污染、植被破坏,无控制的旅游,土壤、水、空气的污染,全球变暖等人类的各种活动是引起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将逐渐瓦解人类生存的基础。生物多样性减少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误入歧途一瞬间,积重难返上百年” 西安大雁塔,由于地下沉陷,大雁塔从16世纪初开始就向西北方向发生了倾斜,到1996年,大雁塔的倾斜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值1010毫米,经过各级部门近10年的抢救,大雁塔倾斜的势头得到了遏止,但它现在的倾斜幅度依然超过了1米。 大雁塔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采所引发的地面沉降。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西安自古以来的水源结构就比较单一,到1995年,西安年用水量达到3亿立方米,几乎全部来自地下水。陕西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寇宗武说:“西安采深层地下水最多要采到100米到300米,地下水位最深的下降了140多米。” ???? 伴随地下水超采而来的是各种地质环境灾害,到20世纪90年代,西安城区中心一带地面沉降速率发展到每年80到120毫米,地面下沉最多超过2.6米。特别是隐藏在地下的地裂缝,更直接威胁着地面建筑的安全。 ?? ?陕西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寇宗武说:“(西安)地裂缝咱们统计了一下有11条,破坏了2000多座建筑物。” ???? 专家表示,要维持西安地下水采补平衡,年采地下水最好在2亿立方米以下,而目前西安年用水量5亿立方米,地下水约占一半。面临水资源严重紧缺和用水需求的进一步扩大,要做到这一点有相当难度。 山东莱州湾:海水入侵一举毁掉60万亩耕地 莱州湾南岸是我国著名的产盐区,同时也是海潮频繁肆虐的重灾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当地居民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致使8000多眼农用机井报废,40万人饮水困难,60万亩耕地丧失生产能力,粮食累计减产30亿到45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40亿元。 ?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层的现象屡屡发生,从北向南涉及辽宁、河北、山东、广西、海南等多个省份。其中,环渤海地区海水入侵发展尤为迅速,仅2003年海水入侵面积就达2457平方千米,比20世纪80年代末增加了937平方千米,平均每年增加62平方千米。—————————高二自然灾害第一二章测试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有关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正确的叙述是 ( )
A.地震多发区一定是滑坡,泥石流频发区B.地质灾害的频率与人口快速增长无关
C.地震不能引发火灾,海啸等地质灾害 D.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会发生地质灾害
2.下列自然灾害中,①滑坡、泥石流②洪涝③火山喷发④台风⑤地震⑥寒潮,可能由人为因素诱发的是: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3. 下列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荒无人烟的某山区有频繁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B.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
C.地震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相差3倍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
下图是《沿某段纬线地下震源深度及频度分布示意图》。图中P点以西为大陆,PQ为海洋,QR为岛屿,R点以东为海洋。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地区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5.下列关于该岛屿受地震影响产生的破坏程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岛屿东侧大于西侧?????????????????? B.同样震级,震源a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b
C.同样震级,震源a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d D.同样震级,震源b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c
6.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是( )
A.陡坡修筑梯田 B.围湖造田 C.过度抽取地下水 D.内蒙古高原垦殖草原
2002年10月底,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维埃纳火山发生猛烈喷发。两天后,意大利中南部又发生了震级为5.6级的地震及一系列余震,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这是因为该国位于(??? )
A. 阿尔卑斯山的山麓地带 B. 两大板块交界地带 C. 地中海沿岸 D. 断层构造地带
8.地震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 )
A. 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其构造 B. 推测海底地壳岩石年龄
C. 分析地质时期的地理环境特点 D. 了解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9.下列地区中,受该火山爆发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 巴尔干半岛 B. 亚平宁半岛 C. 伊比利业半岛 D. 索马里半岛
10.这次火山爆发将导致或加剧附近地区的(??? )
A. 酸雨 B. 温室效应 C. 臭氧空洞 D. 光化学烟雾
11.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主要是由于
①地壳运动越来越强烈 ②人口快速增长 ③经济密集发展 ④风化作用强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 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分布在
A.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区B.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
C.西北太平洋海区 D.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海区
读图,完成13~14题。
① ② ③ ④
13.下列气象灾害与其天气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
A.干旱——① B.台风——② C.暴雨洪涝——③ D.寒潮——④
14.天气系统②可能形成于 ( )
A.北纬20度的洋面上B.赤道洋面上C.南纬15度的洋面上D.南纬40度的洋面上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里氏7.2级地震,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城市A位于震中的方向是 ( )
A.东偏北 B.东偏南 C.正东 D.西偏北
16.若其他条件相同,以下各地烈度的关系是( )
A.A>B>C>D B.B>C>D>A C.B>D=C>A D.A>C=D>B
地震是对人类危害十分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根据7—9题所示的材料判断。
17. 1999年8月17日凌时晨3点左右,土耳其西北部的一些省份发生了里氏6.8级强烈地震,震中在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布尔(28°E附近),造成13000多人死亡。1999年8月21日凌晨4时26分,在哥斯达黎加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震中位于米尔斯镇(9.1°N,84.2°W)。
有关两地地震的对比叙述,正确的是 ( )
A.土耳其和哥斯达黎加处于同一地震带上
B.土耳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大于哥斯达黎加
C.哥斯达黎加的地震释放能量较土耳其大15倍左右
D.震中距相同的情况下,哥斯达黎加的地震烈度一定大于土耳其
18.2002年3月26日,地震袭击了阿富汗的北部地区,伤亡惨重,此次地震的震源距离地表仅为80KM。同学甲绘制了一幅地震中心地区等震线示意图,同学乙认为图中等震线的的
绘制不切合实际,其理由最可能是 ( )
A.等震线绘制的范围太小
B.因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故等震线只有一条
C.在同一次地震中,与震中距离相等的地主烈度不一定相同
D.等震线应以巴格兰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19.1999年土耳其、我国台湾、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地区发生了7级以上的大地震,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
A.三地均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B.三地均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C.三地均位于消亡地带上 D.三地均位于板块张裂地带上
20. 下列地质灾害主要由外力导致的有 ( )
A.日本神户地震 B.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 C.新疆地震 D.长江巴东段滑坡
下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1—3题。
21.台风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
A.14时 B.16时C.19时 D.22时
22.在19时风速突然降低是因为
A.台风减弱 B.台风中心经过
C.台风消失 D.台风停滞不前
23.当台风逐步接近该地过程中,风向最可能是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4—6题
24.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
25.六大区域中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26.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开垦梯田 C.增加城市建设 D.减少降水
读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回答7-8题。
27.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旱涝灾害 B.霜冻灾害 C.寒潮 D.台风灾害
28.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受
①纬度影响 ②洋流影响 ③海陆位置影响 ④锋面影响 ⑤受地形影响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 D.②④
下表是2003年8月某日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气象观测资料,据此回答9-10题。
时间
气温(℃)
气压(百帕)
降水(毫米)
风速(千米/小时)
12时前后
25
1002
10
30
18时前后
30
990
50
240
24时前后
27
1004
10
50
29.该日影响该地区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
A.低气压、伏旱 B.低气压、寒潮 C.高气压、伏旱 D.低气压、台风
30.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A.狂风暴雨 B.阴雨连绵 C.高温晴好 D.寒冷少雨
读“2006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11—12题:
31.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降雨,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锋面在附近活动 C.山地抬升偏北风 D.受台风登陆影响
32.这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在西南地区最有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A.泥石流 B.地震 C.洪涝灾害 D.水土流失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3—14题。
33.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 B.土地沙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
34.图中所示河流,其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地震 C.干旱 D.凌汛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我国27.9N、115.7E,发生了里氏5.7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地均有震感,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此次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0千米。回答15-16题。
35.有关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北京和当地测到该次地震的震级不同
B.地处人口密集地区,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C.属于深源地震,破坏性大
D.此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它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上
36.关于此次地震震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附近近几年湖泊蓄水能力降低,是围湖造田的结果 B.距离北京大约1300多千米
C.土质疏松是造成该地区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 D.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2003年7-8月间,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据此回答17~20题。
37.与高温天气相伴的灾害性天气往往是
A.洪涝灾害 B.干旱灾害C.滑坡和泥石流 D.蝗灾
38.罕见的高温天气将会影响工业生产,其原因可能有
①高温使人身体不适,影响生产 ②拉闸限电,影响生产 ③机器易受潮,影响生产 ④高温带来洪水,厂房被淹影响生产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39.在南方受高温煎熬的时段,我国北方很可能出现
A.寒冷干燥天气 B.高温多雨天气C.干热风天气 D.晴朗温暖天气
40.能缓解南方此时高温天气的大气活动有
A.台风 B.龙卷风 C.海啸 D.寒潮
二 卷综合题
41.读“波罗的海含氧量变化图”回答问题:(10分)
⑴近几十年来波罗的海水体含氧量持续 ,其原因是 ;4分
⑵请分析这一现象可能造成的危害;2分
⑶简述缓解这一趋势的措施。4分
42.(2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下列问题。(四川地震)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了8.0级地震。地震造成巨大的危害。另外,5月13日地震灾区有中到大雨。
材料二 四川盆地西部地质构造分布图。
材料三 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图。
(1)阅读材料,试分析说明此次汶川地震的成因。(6分)
(2)本次地震的救援工作的难度很大,试分析其不利的地理条件。(8分)
(3)有一批抗震救灾物资,拟从青岛通过铁路运输的方式运往灾区,写出依次经过的铁路干线的名称。(4分)
(4)地震灾后的重建工作需要重点考虑哪一些因素,请谈一谈你的看法。(7分)
43.2004年7月1日,“蒲公英”号台风在台湾登陆,读图分析
(1)影响台湾、福建省的天气
系统是_______。当A点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称_________,它是一种强烈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天气系统经常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季节是__________.
(3)此时台北吹_________风,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过12小时后,A点移至南平,此时福州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风向是___________
(4)该系统为什么只危害沿海地区?
高二地理测试答题纸
41 (10分)
(1)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42 (20分)
(1)
(2)
(3)
(4)
43 (10分)
(1)———— ————— ——————
(2)这种天气系统经常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季节是__________.
(3)此时台北吹_________风,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过12小时后,A点移至南平,此时福州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风向是___________
(4)该系统为什么只危害沿海地区?
参考答案
1.D 2.B 3.D 4.A 5.D 6.A 7.B 8.A 9.B 10.A 11.B 12.C 13.B 14.C 15.A 16.C 17.B 18.C 19.C 20.D
答案
21.C 22.B 23.A 24.B 25.C 26.A 27.A 28.B 29.D 30.A
31.B 32.A 33.C 34.C 35.B 36.B 37.B 38.A 39.B 40.A
41.⑴下降(2分)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过度生长使水体缺氧(2分)
⑵会形成赤潮,使鱼类缺氧而大量死亡(2分)
⑶控制含氮、磷废水的排放,加强这类废水的处理(4分)
42. (1)位于断层活动带(2分) 地壳运动较活跃(2分) 岩层沿断裂带断裂并释放巨大的能量(2分)
(2)地震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大(2分) 发生多次余震(2分) 本次地震在山区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2分) 高山峡谷,地形崎岖(2分)(答案合理即给分)
(3)胶济线-京沪线-陇海线-宝成线(4分,每答对一条铁路即可得1分,答案合理即可给分,最高分不超过4分。)
(4)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各级政府的支持;适当的进行人口的迁移;集中安排居民点并注意避开断裂带;山区应最大限度的进行绿化,保持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对一些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地段,采取工程治理;新建建筑物应提高抗震能力;慎重发展重化工工业;减缓成都城市圈向西发展的速度;健全交通运输和通信的方式;城市规划中应有足够的绿化地;以使用清洁能源为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等。(7分,每个要点1分,答案合理即给分)
43.(1)气旋 台风 热带气旋 (2)夏秋 (3)西北 狂风暴雨 狂风暴雨 偏南风 (4)台风登陆后,由于陆地摩擦力增大,风速降低,势力锐减直至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