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生物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难点】
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特征。
2.遗传多样性;应激性;新陈代谢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生物圈
1.什么是生物圈?
2.生物圈的组成?
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可以划分为哪三个小圈?
4.生物圈内为什么有生物生存?
二、生物的多样性
1.举例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哪几个方面?
2.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3.同是人、金鱼、菊花、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不同种类呢?
4.生态系统由什么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5.尝试根据课本生态系统插图可划分为几个类型?
6.判断:
(1)长江是一个生态系统。 ( )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 )
(3)同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而不同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 )
(4)由于遗传物质的多样性,才使得生物显示出多样性。( )
三、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动物、__、__、__、__等。
2.我们把生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3.生物圈的范围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
【达标检测】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A.大气圈的上层 B.大气圈的下层
C.水圈 C.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土壤多样性
3.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 )
A.生物圈里 B.陆地上 C.海洋里 D.大气圈里
4.菊花原产于我国,现在世界上已有2万至2.5万个品种。菊花之所以形成了这么多品种,是因为( )
A.菊花石多种多样的 B.菊花是形形色色的
C.遗传物质不同 D.生活环境不一样
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它又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6.生物具有的能够使它们“趋利避害”的特征是( )
A.应激性 B.刺激性 C.生长 D.繁殖
7.下列属于生物的生长特征的是( )
A.母鸡下蛋 B.弹簧越伸越长 C.冰越结越厚 D.一头小猪长成一头大肥猪
8.下列属于生物繁殖现象的是( )
A.春天来了,柳树长出新枝 B.蜻蜓点水
C.朵朵葵花向太阳 D.一颗幼苗长成一颗大树
9.下列不属于新陈代谢现象的是( )
A.小明妈妈脸上冒出了许多汗珠 B.小强长长地吸入一口新鲜空气
C.小红喝下妈妈为她准备的牛奶 D.小张的文具盒生了一些铁锈
10.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
11.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征,它能够使生物 ;生长也是生物的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生物通过生长使 、 ,繁殖是生物产生 的过程。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 。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学习目标】
1.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环境。
2.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学习重难点】
1.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环境。
2.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学习过程】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会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影响。如光照可以使花儿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绽放,也可使动物的习性受到影响(如朝蚊暮蝇、夜蛾昼蝶等);土壤条件的差异可使牵牛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受温度、风力等条件的影响,山顶上和山脚下植物形态差别很大(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沙漠中含水量少导致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等。
3.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1)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①种内互助:如雄企鹅相互靠在一起孵卵;一群母狮一起捕食。
②种内斗争:如繁殖季节,雄性梅花鹿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几只狗为争夺一块肉骨头而发生争斗等。
(2)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①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对双方都有利,彼此分开,一方或双方都不能生存,不同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到利共生。如海葵与蟹之间的关系;人大肠内的某些细菌与人的关系;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之间的关系。
②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叫捕食。是生物之间最为普遍的关系。如牛吃草、斑马吃草、狮子捕食羚牛和斑马等。
③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为了生存,相互之间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等而发生的斗争叫竞争。如草原上的狐和鹰都以野兔为食,它们形成竞争关系。
④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和(或以)另一种生物争夺(或作为)营养来维持自身的生存,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叫寄生。如蛔虫、虱子、跳蚤等与人形成寄生关系。其中蛔虫、虱子、跳蚤叫寄生虫(或寄主),人叫宿生。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的生活、生存受环境的影响。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着环境,甚至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等。
注:人类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我们可以改变环境,也能破坏环境。我们必须清醒在认识到:无休止在破坏环境必定会使人类自身走向灭亡!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测量,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
【学习重难点】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的概念
同学们请考虑一个问题:鱼是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在什么环境下生长情况良好?在什么情况下生命又会受到危险呢?
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什么是环境?
2.生态因素
在这个空间里有很多因素影响到了鱼的生活?根据大家的经验,这些因素又可以分为几大类?
【达标检测】
1.山坡南面的树木比山坡背面的树木长势好,其主要原因是:( )
A.温度高 B.阳光足 C.水分多 D.空气新鲜
2.苹果在北方生长很好,在南方张的不好,主要原因:( )
A.温度 B.湿度 C.空气 D.土壤
3.下列属于寄生关系的是:( )
A.水稻与稗草 B.菟丝子与大豆 C.草鱼与鲫鱼 D.狼与小羊
4.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出地面上,影响蚯蚓生活的因素是:( )
A.温度 B.空气 C.气体 D.阳光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为一现象的环境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6.下列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
A.螳螂捕蝉 B.秋风扫落叶
C.草盛豆苗稀 D.狐假虎威
7.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南、北两极生物种类和数量极少 B.鱼儿离不开水
C.香蕉产于南方,北方盛产苹果 D.蜜蜂为植物传播花粉
8.下列生物之间没有合作关系的是( )
A.蚂蚁搬家 B.蜜蜂采蜜 C.大雁迁飞 D.狗抢食物
9.两只狗为了争一块骨头而发生争斗,这体现了生物之间和( )关系。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争斗
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的( )关系。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争斗
1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的鼠妇是1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 )
A.减少误差 B.数量多便于观察 C.便于计算 D.好玩
12.对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
B.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再加上其他的青蛙。
13.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也吃昆虫;还有的田鼠危害牧草。而鸟和田鼠又往往会成为鹰的食物。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将草用网子罩起来,一段时间后,草叶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没有用网子罩起来的草却生长良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鸟与鹰之间是捕食关系。
B.昆虫与鸟之间的竞争关系。
C.对草来说,昆虫、鸟、鹰都属于生物因素。
D.若鹰大量捕杀,那将对草生长不利。
14.作物与杂草之间关系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