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运动的快慢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运动的快慢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02 11:3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3《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速度的含义;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学习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学习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
速度公式的应用
?
教学方式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课型
新授课
?
教具与媒体
电子白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展示图片——两只蜗牛
老师: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
学生:不知道(听不见,听不懂)
老师:我知道,它们是这么说的——“哇啦,哇啦,哇啦哇啦哇啦”
老师:听懂了么?
学生:没有
老师: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一只蜗牛正在向另一只蜗牛叙述自己前两天的经历。
蜗牛有点急事出门,半岛遇见了一只乌龟,乌龟看到蜗牛爬的很慢,于是对它说:“上我背上来,我背你”过了一会儿,乌龟又看到一只蚂蚁,于是也对它说:“你也上来吧,我背你”上到乌龟背上的却看到蜗牛在呕吐,不禁好奇的问道:“你怎么了,哥们”这时,(同学们)你们猜蜗牛对蚂蚁说了什么吗?
同学(面带疑惑)
老师:(蜗牛说)“哎呀妈呀,你可抓紧点啊,这乌龟,老快了!”
同学(大笑)
老师:我们知道,乌龟爬行的并不快,甚至可以说是
很慢。那么,为什么蜗牛却感觉到很快呢?
运动的“快”和“慢”该怎样描述?又该怎样比较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
(板书课题-----1.3运动的快慢)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总结】
?【问题】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之分,那么,该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小组讨论后,归纳)
【总结】(结合图片发现)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快(同时间,比路程);
另一种是在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的快(同路程,比时间)
〖师〗简介“控制变量法”
?【问题】两个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和运动的路程都不同时,又该如何比较谁快谁慢呢?
【讨论】需要找出统一的标准!比如甲物体2s内运动了6m。乙物体3s内运动了12m,两者谁运动的快呢?
(从转化的思想出发
——转化成前两种比较方法之一,进行比较。)
我们采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上面的例子:3 m/s与4 m/s,这样我们就统一了时间标准,比较了单位时间内的路程)s与t的比值越大,说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也就是说,物体运动的越快。为了书写和记忆的方便,我们将s与t之比,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来代替---我们称之为“速度”用字母V来表示。
老师:综合以上分析,并阅读教材P19—20页,小组讨论得出速度的定义、意义、公式、单位
速度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公式:v=
【单位】国际:米每秒(m/s 或m ·s-1)
常用:千米每小时(km/h或km ·h-1)
〖师〗km中有m,h中有s,那么m/s与km/h是否存在着怎样的换算关系呢?
〖生〗 关系:1m/s=3.6km/h(加入推导过程)
练习:54km/h=______m/s。
10 m/s=_______ km/h
注意:①V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② b速度(V)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了解一些物体的速度】阅读课文第20页:小资料
练习:1一天,小华上学起床晚了,他家到学校的距离为1500米,若他需要在5分钟内赶到学校,则他
骑自行车的速度为多少?
2小明最近有点发胖,同桌告诉他,如果想减肥,
每天至少要散步半个小时,若他步行的速度为1m/s,
为了达到此要求,小明每天运动的路程至少是多少?
3士兵在进行射击练习时,距离目标有2000米远,
若子弹的速度为1000m/s,则士兵射击后多长时间
子弹可以击中目标?
〖师〗了解公式的三种变形v=s/t。s=vt。t=s/v
建立了速度的概念后,我们就可以将机械运动加以明确的分类了。按照运动的轨迹分,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所以我们先从直线运动入手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教材P21【想想议议】沿直线行驶的两辆小汽车运动有什么不同?分析得出直线运动的两种类型: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
注意:a特点:匀速+直线
b匀速:运动的快慢不变(v是个定值)
?【结论】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问题】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直线运动多为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又该怎样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结论】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根据V=S/t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我们称其为平均速度三、平均速度:V=S/t
(反映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练习: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成绩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刘翔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s=110m,所用时间t=12.91s,利用公式v=s/t计算它的平均速度为:
答:刘翔的平均速度是8.52m/s
(体现解答计算题过程四注意:
公式、过程、结果、单位)
2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_____球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球的速度越来越大(选填“甲”或“乙”)。
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10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
4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在开始5s内通过的路程20m,停止1min后,保持原有的速度不变,又前进了15s,此后又以5m/s的速度前进了100米的路程,则该物体在这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速度公式应用之定量计算)?
5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
A. 3:2 B. 3:1
C. 3:4 D. 4:3
6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D.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速度公式的应用之定性判断)
?
?
?
学生回答
?
?
?
?
?
?
?
?
?
?
?
?
?
学生回答
?
?
?
?
?
?
?
学生讨论、回答
?
?
?
?
?
?
学生讨论
?
?
?
?
?
?
?
?
?
?
?
?
?
师生讨论得出
?
?
?
?
?
?
?
?
?
?
?
?
?
?
学生回答
?
?
?
?
?
?
?
?
?
?
?
师生讨论
?
?
?
?
?
学生练习
?
?
?
?
?
?
?
?
?
?
?
?
?
从学生角度设置疑问,引起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思考
?
?
?
利用笑话中的物理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
?
?
互动合作精神的体现
?
?
?
?
?
?
?
?
?
?
?
?
?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
?
?
?
?
?
?
?
用概念解决问题
?
?
?
?
?
?
?
?
?
?
?
?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
?
?
?
?
?
?
?
?
?教给学生单位换算的
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
?
?
?
?
?
?
?
?
?
?
?
?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作业
P22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板书
?
设计
1.3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st (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单位:国际:米每秒(m/s)
常用:千米每小时(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所做的快慢不变的运动(匀速+直线)
三、平均速度: =S/t反映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课后
反思
这节课是该章的重点内容,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点,所以我们要对它引起高度重视。
?1.速度的公式虽然在小学就学过,但为什么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学生却并不知道,其实这里就渗透着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所以向学生展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的意义就变得非常深远了。在此进行一个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2.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也含有种近似、平均的思想,通过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变化的含义是很重要的,何况我们生活中大部分运动还都是涉及的是平均速度,所以在此要通过让学生练习,体会这种思想的转变,这也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需要以后的继续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