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2.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3.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植物通过_____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________作用散发到大气中。
2.水分以_______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进行这一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3.保卫细胞呈________形,成对的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叫________,是叶片散失______及与外界进行_________的门户。
4.气孔的开闭由_________控制。它的结构很特殊,靠近气孔的细胞壁比较___,外侧的细胞壁比较______。
5.植物的蒸腾作用除了参与水循环外,能使水分从叶表面大量散失,降低________,还能够促进__________同时也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课中学习
阅读课文,思考:
1.什么是蒸腾作用?
2.植物体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3.气孔的结构如何?气孔是如何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
4.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有哪些意义?
通关检测
1.气孔的功能是( )
A.有机物进出的窗口 B.无机盐进出的窗口
C.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D.水分进入叶片的窗口
2.人在树荫下要比在房屋的阴影下感到凉爽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遮挡阳光
3.移栽植物后,往往要剪掉一些枝叶,这是为了( )
A.减少呼吸作用 B.减少水分散失
C.减弱光合作用 D.降低蒸腾作用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学习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认知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习难点】
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学习过程】
课中学习
一、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实验与以前的实验相比,有什么不同?实验变量是什么?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的平衡
1.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各有哪些?
2.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样进入生物体内的?
3.说一说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演练展示
1.在自然界中,碳是以 的形式,不断地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着。
2.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的气体是 ,并释放出 气体。
3.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 法收集、氧气能够助燃,可以用 方法进行检验。
通关检测
1.中央4台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树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B.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C.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D.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2.谷类植物在一定光照下,要增加产量,可以相对增加某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这种物质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
3.过度密植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减少,其原因主要是植物下部的叶片( )
A.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都旺盛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微弱 D.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
4.当踏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太阳光
5.在完全密闭的玻璃瓶中,蜡烛能够燃烧更长时间的一种实验装置是( )
A.植物、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B.光照、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C.植物、光照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D.植物、动物和光照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学习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2.阐明并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收集和交流通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
【学习重难点】
阐明并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首先表现在生物 和 上的相对稳定。
2.生物间的 和 是通过 和 不停的流动,维持着相对平衡。
3. 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 ,调节能力越 。
课中学习
一、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1.自主阅读“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讨论以下问题:
(1)用恰当方式表示三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2)资料中草、鼠、鹰的数量有没有发生变化?
(3)那么这个生态系统被最终破坏了吗?为什么?
(4)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什么特点?
2.画一画:尝试用坐标、曲线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鹰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
3.议一议:由上图进行思考:
(1)从画出的曲线图上,我们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不只有一条食物链存在,他们往往会形成食物网,这又有什么好处呢?假设此时老鼠的数量骤减,鹰的数量会不会马上发生很大的变化呢?
4.下列生态系统最为稳定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5.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吗?针对这个结论,你有什么建议?
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材料: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一天,突然来了一个牧民,他觉得这片草原很有利用价值,于是他就在这里放养了100只羊,结果,一年下来,他赚了1000元钱,他非常开心,于是第二年,他就放了500只羊,第三年,他放了2000只羊,……后来,羊由于没有青草吃,就啃食草根,草原沙漠化了,牧民赔了大钱,草原环境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问题:
(1)草原环境为什么遭到了破坏?
(2)你能列举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短期内不能恢复的资料吗?
(3)概括分析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几个原因?
(4)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关检测
1.整个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的枢纽和核心作用的是( )
A.太阳 B.大海 C.草原 D.森林
2.一个长期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是( )
A.逐渐上升 B.逐渐下降 C.相对稳定 D.先升后降
3.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
A.温带草原 B.温带落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
4.造成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灾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江上游森林植被被破坏 B.水库蓄水量不够
C.长江口发生热带风暴 D.农田排水量大
5.我国西部地区大开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与水土流失、沙尘暴有关的( )
A.生态问题 B.经济问题 C.地理问题 D.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