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密度
年级科目
八年级物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是一个定值(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一般是不同的
3.知道密度的定义以及物理意义
4.会根据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学会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用相关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密度的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密度的计算
教具(实验器材)准备
天平、立方体物体、刻度尺
课时分配
2课时 (注:过程中体现出各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1课时
【新课引入】
课件展示图片后小结,要判断物体是什么物质,可以从颜色、味道、硬度、轻重来判断。
思考:生活中常说,铁比棉絮、海绵等重,是怎么一回事?
【新课讲解】
一、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可能成正比
进行实验(学生动手)
分别让学生测量几个铝块、铁块的质量和体积,并记录数据
总结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由于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个定值,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这反映了物质所固有的一种属性,即:物质的密度
密度
定义:某物质单位体积里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等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单位为g/cm3或kg/m3
注: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
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
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m3的水,质量是1.0×103 kg
【练习】课件展示
第2课时
【知识回顾】
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里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等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思考:从定义中看,要计算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
密度的计算
计算公式
m——物质的质量——kg (g)
V——物质的体积—— m3 (cm3)
ρ——物质的密度—— kg/m3 (g/cm3)
1 g/cm 3 =103 kg/m3
展示一些物质的密度
【练习】见课件
过程评价
板书设计
探究
密度的计算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