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3.5 找质数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3.5 找质数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30 09:5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时 找质数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的方法。
3.在探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难点: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39页内容和第40页“练一练”的第1~3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12个小正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填空。
(1)32=( )×( )=( )×( )=( )×( ),32的全部因数有( )。
(2)20÷( )=( ),20÷( )=( ),20÷( )=( )20的全部因数有( )。
提问:怎样快速找到某个自然数的全部因数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找因数的方法。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找质数。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用12个……完成下表”和“观察上表……发现”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又多又快。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用12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12×1”“6×2”“4×3”三种长方形。通过拼长方形可以找到12的因数有1,2,3,4,6,12。
(2)提问:用2,3,…,11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
引导学生动手拼一拼,完成下表。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追问: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总结发现规律:2,3,5,7,11个小正方形只能拼成1种长方形,这些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们本身;4,6,8,9,10,12个小正方形能拼成2种或2种以上的长方形,这些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们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即这类数至少有3个因数。
2.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认一认,填一填”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根据因数的个数,将非0自然数分为三类:质数、合数和1。根据因数的个数,我们将2~12各数分为两类:质数和合数。像2,3,5,7,11这样的,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像4,6,8,9,10,12这样的,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
提问:你们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了吗?说一说2~12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学生回答:2~12中的质数有2,3,5,7,11;合数有4,6,8,9,10,12。
小结: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3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能力,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