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文阅读
——拓展文章《中华少年》《志未酬》《筑梦苍穹二十年》
《三个太阳》《东方之冠》
教学目标
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感受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感受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结合写作背景,了解到中国少年的民族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图书,运用这种方法,感受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阅读《中华少年》《志未酬》
1.指导朗读
①学生自由读,出示学习要求:读准字音,试着读出《志未酬》的节奏。
②全班展示读。(小组展示读,检测读)
关注:“靡”“吁嗟”“廖远”等字的读音。
评价标准:
A.声音洪亮,自信大方。
B.字音准确,读好停顿。
C.抑扬顿挫,富有韵味。
2.品读感悟,体会情怀
(1)请学生再次读文,出示学习要求:结合译文、写作背景读出作者情感。
(2)学生自由阅读,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重点交流:
①文中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华少年”?(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
②今日之中华少年应该怎么做呢?
③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梁启超?(壮志未酬、奋斗不止)
关注句子“世界进步靡有止期,吾之希望亦靡有止期”“虽成少许,不敢自轻”“吁嗟乎,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4)小结:一篇朗诵稿和一篇小古文的学习,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少年应当奋斗不止、努力向前。接下来我们继续走近三篇文章,感受中华儿女的自强不息。
(三)阅读《筑梦苍穹二十年》《三个太阳》《东方之冠》
1.浏览三篇文章,边读边批注文章中最能体现人物品质的句子,完成下列表格。
课文
内容
品质(或情感)
共同点
《筑梦苍穹二十年》
中国航天员二十年筑梦苍穹
航天人不惧风险,自强不息,心系祖国民族精神。
今日中国强大来自于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
《三个太阳》
“南极人”极地探险
“南极人”艰苦卓绝,勇往直前的科研精神。
《东方之冠》
介绍上海世博园中中国馆的介绍
赞叹中国社会的迅猛发展,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2.学生自由朗读,圈划批注。
3.交流分享悟情感
(1)《筑梦苍穹二十年》第10、11、12、13、14自然段,第24、25自然段:
关键时刻,两名航天员目光对视,彼此心领神会……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
从这些文字中感受到航天人不惧风险,自强不息,心系祖国民族精神。
(2)《三个太阳》第11、12、13、14自然段:
以一个画家的视角解读了凝聚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艰苦卓绝,勇往直前的科研精神)
(3)《东方之冠(节选)》第4自然段:
“中国馆的名字是……突出了中国馆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的特点”
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馆的赞美之情。
第11自然段:
“这四组家居陈设太具有代表性了……中国人的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好起来的”
这段文字通过对比的写作方法,表明中国社会的迅猛发展。
三篇文章的共同点(今日中国强大来自于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
4.拓展交流
《少年中国说》诉说了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结合以上阅读材料,今日之中国,你认为他的心愿实现了吗?小组交流,汇报。
(四)总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过本组文章的学习,结合时代背景,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作为今日之中国少年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