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 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 谭嗣同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战国)
各国掀起
自上而下
变法运动秦国强盛,开始统一大业诸侯势力强大“两制”渐渐崩坏 封建经济的发展秦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②人心: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③实力:秦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④个人:嬴政雄才大略,采用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①政治: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不断,统一趋势日趋明显。
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最根本的条件)一、秦统一全国 (1)秦灭六国(前230-前221)
(2)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3)策略:
远交近攻1.六王毕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夺河套,置九原郡,修长城,筑直道——加强北方边防南方: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西南: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2.四海一(1)结束割据混战,完成统一,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3.秦的统一意义:(3)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创造了前提条件。概念解析:
专制主义:一种中央决策机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专制主义制度是一种政体,与民主政体相对立。
中央集权:一种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方式,主要是地方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制是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
二者的联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皇权的强弱与中央集权的程度紧密相关。二、百官公卿——中央政治体制1.皇帝制度:(1)确立“皇帝”称号: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 皇帝 ”称号,自称“始皇帝”。德高三皇,功盖五帝 皇帝 始皇帝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秦王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史记·秦始皇本纪》(2)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独尊:。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 “制”或“诏”,印称“玺”。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丞相的助手
监察百官
执掌群臣奏章管理军事宗庙礼仪教育事务宫门屯卫宫廷警卫宫廷御马司法少数民族外交事务皇室事务国家财政皇室财政2、三公九卿制 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①以皇权为中心,分工明确,且相互牵制,防止专权。
②具有“家天下”的特点(家与国同治)
③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三公九卿的参政方式: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作用:朝议制度 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参政人员议题【学习思考】
如果不采用“朝议”的方式,不同政治主张无法交锋,正确的意见无从发表,也难以执行。但是不能过分夸大“朝议”的作用。在专制制度下,最后的政治裁决者是皇帝。朝议召集与否,朝议的结果采纳与否,采纳的程度如何,都完全取决于皇帝一人。如果皇帝不认可,无论是怎样的“应运豪杰,因时大臣”,也不可能切实参与行政,任何正确的决策也不可能施行。因此,朝议的功能和作用是有限的。局限:朝议召集与否,结果采纳与否,采纳的程度如何,都取决于皇帝,作用是有限。人口达2000万 是推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功赋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地方偏远,分封皇子,镇守边疆分封甚众,互相征伐,郡县制可加强统一,维护中央集权 是推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材料三: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安宁,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邦建国,不利于国家稳定,国家统治背景:
①历史原因:西周实行分封制,最终导致诸侯争霸,周朝衰亡。
②现实原因:在统一过程中,推行郡县制。
③根本原因:维护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1) 郡是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划。“郡”设郡守(掌民政 )、郡尉(掌军事 )、监御史(掌监察)。
(2)县隶属于郡。由县令主持政务,县尉负责军事治安,县丞负责司法。
(3)县级以下有“乡_”、“_里”两级基层地方行政机构(乡下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里设有里正,十里设一亭)。
(4)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1.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郡县;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正式确立)2.内容:三、海内为郡县——地方行政体制皇 帝郡:县、道:乡:里:郡尉(军事)郡守(行政)监御史(监察)县尉(军事)县令(行政)县丞(刑狱)有秩(民政)里正亭:十里设一亭,管地方治安、公文中央啬夫、三老、游徼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
度的根本性变革。3.特点⑴中央垂直管理地方⑵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4.意义(1)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概念解析: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差异1.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基础上,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政治体系。是取得统治权力的宗族在拥有一个共主的基础上,其他宗族成员共享国家的统治权力。
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上。中央统一管辖的郡县制取代了层层分封的分封制,官吏的选拔和任命一律由中央和皇帝决定,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权。4.特点⑴中央垂直管理地方⑵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5.意义(1)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4)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历代所沿用郡县制VS相同:①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③在一定时期内都起了巩固统治的作用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秦行政机构示意图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
诣守、尉烧之,有敢偶语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四、加强思想控制(统一思想)焚书“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世諸生,諸生傅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坑儒“焚书坑儒”与“挟书律”(课本P11资料卡片)的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评价:
①从思想上控制整个社会,利于巩固秦的统一。
②开思想专制之先例,束缚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最终也未能挽救秦的统治。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发展:
1、中央:汉武帝时设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继承:
沿用了秦所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2、地方:汉初“郡”、“国”并存,后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左官律”和 “附益之法”逐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郡国并行制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成因经济: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政治: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维护其统治。思想:法家思想(理论基础)表现 皇帝制度的建立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 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郡县制)影响社会: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这是一种先秦时代没有的中央集权体制,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于郡、县、乡、亭、里。这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用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度取代封建制度,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因为这种帝国体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总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材料一: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史记 ·李斯列传》材料三: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成因经济: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政治: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维护其统治。思想:法家思想(理论基础)表现 皇帝制度的建立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 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郡县制)影响秦朝: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对现代中国的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易产生暴政。后世:具有开创性,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好完善。但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社会: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2.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3.2009年,中国多个省份进行了“省直管县”的试点。现在的省县制可以追溯到古代 郡县制。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 郡县制最早是秦朝统一全国后开始实施的 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 ④是一种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① ② ④训练与巩固CCC 1、《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察举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独断性和随意性
C.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D.皇权至上 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C.化国为家,皇权至上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5、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学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中央集权对今天我国政治改革有何启发?坚持中央集权领导 ,但必须发扬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独裁专断。充分发挥中央集体领导的政府效能,加大改革开发的力度和经济的发展。发扬民主政治、加强法制建设、以法治国、体恤民情、人文关怀。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