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乘与除
4.4《植树》教学设计
茂名市电白区陈村镇镇东小学 吴汝英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结合“植树”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过程,。
过程和方法:会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结合分物的过程,借助直观模型的操作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掌握分步口算的算法、算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体验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分步口算的算理,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分步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植树节到了,三年级领到了一些小树苗,请看图片,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36棵树苗,要平均分给3个班。
使: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让大家来解决吗?
生:平均每班能分到多少棵树苗?
二、操作感知,交流并总结算法
师:平均每班能分到多少棵树苗呢?你能列个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36÷3=( )
1、活动一:独立探究(分一分、算一算)
师:同学们看,这道题目是一个几位数除以几位数的除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口算。
师:每班平均能分到多少棵树苗呢?你能动手帮他们分一分吗?我们用小棒代替36棵树苗,用3个圆片来代替三个班级,请大家快速地动手分一分吧!
出示活动要求:
(1)、借助小棒,自己摆一摆、分一分,并用算式记录自己每一次分的过程。
(2)、分完并记录算式后,和你的同桌说说分的方法和过程,
2、活动二:分享展示(说一说、想一想)
师:谁愿意上来把你刚才分的过程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上台展示分的过程:
生:先分整捆的,第一次拿30棵,平均每个班分到10棵;第二单棵的,再把剩下的给每个班再分2棵,两次共分到12棵树苗。
师:他分得怎么样?谁和他分的是一样的哦?他分的过程可以用哪个算式记录?
生:第一次30棵分给3个班级,每班分到10棵,记录为30÷3=10;第二次把剩下的给每个班再分2棵,记录为6÷3=2;两次一共得到12棵,记录为10+2=12.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想法吗?30÷3=10、6÷3=2、10+2=12这三个算式表示的什么意思呢?对应的是我们分物过程中的哪一步呢?
生:30÷3=10表示我们第一次给每班分到了10棵树苗,6÷3=2表示我们第二次又给每班分到了2棵树苗,10+2=12表示两次两个班共分到了12棵树苗。
师:他说的大家听明白了吗?谁还有不同的分法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请把你记录的口算算式展示出来,让大家猜猜你是怎么分小树苗的。
生1:(展示分步口算的过程)大家能看懂我的分法吗?
生2:你是先分单棵的,每人先分到2棵,用算式记录为6÷3=2;再分整捆的,平均每个班又分到1捆也就是10棵,用算式记录为30÷3=10,两次每班共分到12棵小树苗,记录为2+10=12。是这样吗?
师:解释的分法你们同意吗?和这位同学分的一样的请举手。好的,通过同学们不同的分法,最后我们都知道了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到12棵小树苗。我们一起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3、活动三:独立探究,圈一圈、算一算
师:从刚才几位同学的分物过程和他们记录口算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可以用简单的除法算式记录我们每一次分的过程,那么,再看看这个问题:三一班有48人参加植树,如果每4个人一组的话,可以分为几组呢?谁能列个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生:48÷4=( )
师:你们能试着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用小棒摆,也可以在你们的点子图上画一画、圈一圈。同时试着用简单的除法算式记录你们分的过程,可以吗?开始吧!
独立操作,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做法。
分享展示,探索算法。
师:刚才老师发现了同学们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投影学生作品:点子图)你能看出他是怎么想的吗?
生:他是用48个圆圈表示48个同学,每4个圈一圈,表示每4人一组,刚好圈了12个圈,就表示可以分为12组。
师:(问展示作品的学生)他解释的是你心里想的吗?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谁有不同的圈法?请你补充
生:……
师:除了可以用小棒分一分,我们还以在点子图上画一画、圈一圈,用画图的方法也能解决这个平均分的问题是吧?那么,这几位同学圈、画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40÷4=10,84=2,10+2=12。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结合刚才分、圈的过程,你能说说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算式的方法吗?
4、活动四:初步练习,总结算法。
师小结:看来,分物的过程我们都可以用简单的除法算式来进行记录,那么,现在不分小棒,不画点子图,你能口算除法算式的得数吗?请自己独立完成36页下面的算一算,算完后仔细观察,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老师可以提示同学们,注意观察被除数、除数、商这三个数。
30÷3
33÷3
36÷3
39÷3
生独立完成练习并观察算式中的规律。
分享交流:除数不变,被除数每增加3,商就增加1.
你还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请你动手写一写。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除数是几,就表示每几个可以分一份,或者平均分了几份,所以被除数每增加几,就可以再分一份,所以商就多一。)
那照着这样的规律,你能试着口算52÷4吗?请你先独立思考,再跟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分享自己写的算式。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能够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了,你们又快又准的口算出了结果,能把你成功的秘诀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特别聪明,那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可以用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们有信心试一试吗?
1.教材37页练一练第一题。
这道题目对应着前面的问题串一,练习时可以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如果有困难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小棒分一分或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独立完成后再全班集体展示、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的方法直观体会谁是谁的几“倍”,通过画图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鞋比手套贵多少元”这个问题,是一年级学过的知识,学生不会有困难。这两道题目都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展示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
3、口算练习。练一练第3题。
可以让学生以开火车大有趣形式完成此题,既激发学生兴趣,也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和速度。
4、练一练第4题。
此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锻炼,同时,此题开放性很强,学生在解决时可以列混合运算算式也可以列分步口算的算式,不做统一要求。而对于第三个小问题,开放性更强,买相同的物品,剩下12元钱,他可能买了什么?这道题目对于个别学生可能比较困难,教学中不应做同意要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解决即可。
5、练一练第5题。
这道题目是延续前面的问题串3,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写一写,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即可。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帮助三年级同学分树苗的过程和分小组的过程中,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额除法口算,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