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 2008年我国承办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特色之一就是“人文奥运”。其中五句迎宾语更展示了我们的文化精粹,它们出自哪本书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不孤,必有邻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摘自《十九大报告》政治上:
诸侯争霸文化上:
百家争鸣经济上:
铁农具、牛耕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7课 文化思想的繁荣—
百家争鸣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阅读课本P36,完成下面表格李 耳春 秋 时 期楚 国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2、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转化的3、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家的经典】道 家 学 派 的 创 始 人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
出土帛书《老子》www.guoxue.com道 家 学 派 在《老子》(又称为《道德经》)这本书当中,讲到“道”的地方有七十多处。老子常说:“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以言说的,但道是永恒变化的。)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 老子说:“道就是万物运行的自然法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正因为如此,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顺应自然规律做事就是“德”。 “道” 是什么呢?故事学史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祸福相互转化 边境地区有位老翁,一次,他的马挣脱缰绳跑丢了,村里的人们都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也许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走丢的马带着另一匹马回来了。人们都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也许是一件坏事。”没过多久,他的儿子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又都来安慰他。那老人又说:“这也许是一件好事。”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惟有老翁的儿子因为摔断腿的缘故免于征战而保全了性命。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宣言》表示: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依次是: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那、伏尔泰、康德。
孔子生平【阅读P36第一自然段】1. 后期 人2. 主要人生经历(1)少时(2)年轻时(3)中年(4)晚年春秋鲁国学习礼乐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曾在鲁国从政,时间不长,后周游列国回到家乡,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思想和政治主张【阅读P37第二自然段】1、核心思想: ,提出 ,并将 作为处
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
2、孔子在政治上推出西周的政治制度,主张 ,要求统治
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3、孔子反对 ,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 ,使人民心悦诚
服,社会才会稳定。 “仁”“仁者爱人”“仁”以德治国苛政德政孔子思想—核心思想人人爱心、同情心和谐相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景1: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到家中,看见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到人了没?”对财产只字不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爱心,理解和体贴别人仁者爱人思考:这段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品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请问:这句话对你们处理同学关系有什么启示??尊重他人,多替别人想一想
?与同学坦诚相待,体谅别人
?有爱心,乐于助人
情景2:孔子路过泰山,见到一妇女在坟前哭泣。孔子让弟子前去询问其哭泣的原因。
妇女说:“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问:“那你们一家为什么不搬离这里呢?”
妇女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说:“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名词解释“以德治国”: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春秋后期,有一对平民夫妇听闻孔子开坛收徒的事情,于是商议着让自己的孩子拜孔子为师。但由于他们出身平民,担心孔子不会收他们的孩子为徒弟?为此他们担心不已。同学们,根据你对孔子教育主张(课本37页第三段)的了解,这对夫妇的孩子能去上学吗?情景模拟教育成就【阅读P37第三自然段】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习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提倡“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教育成就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下,注重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材料一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材料二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的教育主张是什么?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文化成就【阅读P38左上方第一行开始】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等编订编年体史书《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 ,可以为师矣。”“ ,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 。” “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 。” 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经典诵读善于思考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温故而知新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孔子和儒家学说的影响【阅读P38第四自然段】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孔子的学说,在西汉时期,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及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017年底,全球有525所孔子学院,遍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孔子思想的影响 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 在老子、孔子的引领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大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和无畏的勇气,从不同的角度对各个领域的问题进行辩论,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各家各派各陈其说,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为何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阅读教材P38第 1 自然段】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国兼并学术环境:相对宽松认识:
一定时期文化是一定
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儒家墨家道家结合课本38-39页,找出他们的思想主张。法家1.“兼爱”“非攻”
2.选贤任能,提倡节俭墨家:墨子 (战国) 儒家:孟子 (战国) 1.“仁政”
2. 民贵君轻
儒家:荀子 (战国)
实行“礼治”道家:庄子 (战国) 1、治国顺应自然和民心
2、追求精神自由
保持独立人格法家:韩非 (战国) 1.以法治国
2.中央集权古为今用 孟子“仁政”墨子的提倡节俭墨子“兼爱非攻”庄子“顺应自然” 以民为本构建节约型社会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韩非子“法治” 依法治国百家争鸣的意义【阅读教材P39最后一个自然段】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珍贵的精神财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把优秀传统文化当作一种信仰,因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