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走向世界大戰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戰
丘吉尔在1946年的一次演说中指出:“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使地球这么多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被及时地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但是,谁也听不进”。
“不必要的战争
(The Unnecessary War)!”这是罗斯福总统在问英国丘吉尔首相怎样去形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丘吉尔所说到的。
丘吉尔 英国首相
(1940-1945年)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绥靖政策”的推行者---张伯伦
张伯伦( Nevillechanberlain1869—1940年)英国首相(1937—1940年)……1937年5月继鲍尔温为保守党领袖,任首相精于行政管理,昧于外交战略而又刚愎自用。首相任内顽固推行纵容德、意、日侵略的绥靖政策………1940年5月德国相继侵入挪威和低地国家后,(他)完全失去公众和议会的信任,被迫辞职。
——《第二次世界大战百科词典》
设问:绥靖政策是怎样的政策?
为什么其推行者张伯伦受到了谴责?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含义: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对法西斯侵略姑息纵容的政策。目的是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
材料1:
1938年9月,张伯伦从德国返回时,受到凯旋式的欢迎。……首相从机场前往王宫的路上,自始至终人群拥挤,不分社会等级,人人竭力欢呼,以至于声音也嘶哑了。……荷兰人给他送来了郁金香,比利时人授予他一枚特制的“和平天使”勋章,英国各地竞相以他的名字命名街道。他喜欢钓鱼,人们就给他送来了很多钓鱼竿。他喜欢随身携带一把雨伞,有人便把雨伞作为他本人的象征,像圣物一样收作纪念品。
----《巨人之战》
材料2:
罗斯福总统就是向张伯伦道贺的人之一,还对他说:“做得好。”
----《大外交》
张伯伦
达拉第
希特勒
墨索里尼
2、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
null
L Y M
null
“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张伯伦(英国首相)
3、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张伯伦等人促成慕尼黑协定签订→当时的欧美人士普遍认为此事给世界带来了和平→张伯伦因此受到各界褒奖。
3、“绥靖政策”的是非功过
材料3:
不要认为这件事会从此结束,这不过是算账的第一步。这不过是以后每年还要递给我们的苦杯的第一口,第一次尝尝味道罢了。
-----丘吉尔
材料4:
在用和平变革与和平解决的方法解决问题和争端方面,绥靖有它合理、适当的地方,但是在对待侵略的时候,绥靖是不能允许的。……历史的悲剧性的讽刺在于:正是这种和平意志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英、法因为害怕想到以战争作为最后手段,于是裁减了军备,忽略了国防。
-----惠勒?贝内特:《慕尼黑——悲剧的序幕》
设问:通过研读材料4,我们能够从材料中认识什么?
材料5:
英法帝国主义“把捷克斯洛伐克地区奉送给德国人,作为德国人负责对苏开战的代价。英法帝国主义由于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更加助长了纳粹德国的侵略气焰,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齐世荣:《绥靖政策研究》
设问:通过材料5的研读,我们又会发现什么?
讨论:两位学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认识:由于解读者的观念、立场、价值标准和占有的史料不同等各种因素,因此对同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也会有所差异,从而形成多种历史解释。
“荒唐的伴侣” 希特勒与斯大林
苏联与德国到底在搞什么名堂?苏德各有何居心?
二、集体安全的落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背景
(A)法西斯加紧侵略扩张,欧洲战云密布
(B)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
(C)苏联构筑集体安全努力失败
(D)德国提议苏德和解
2、内容
条约规定,双方互不使用武力,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3、评价
①对苏联:
②对德国:
③对英法:
④对世界:
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
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
①暂时避免了两线作战;②加速了备战计划
使“祸水东引”的企图破产,自食其恶果
使祸水西指,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玷污了国际形象 ,应予否定(大国沙文主义)
三、走向世界大战
捷克斯洛伐克
英法
牺牲
德国
苏联
祸水东引
纵容
签定《苏德互不侵犯约》
慕尼黑会 议
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
民族利己主义----集体安全落空----战争没有得到限制。
四、绥靖政策的反思
材料7:
当初使用“ Appeasement”(绥靖)根据的是《牛津英语词典》中该词的第一个含义:“讲和、调解(纠纷)等”。
----艾登(曾任英国首相、外交大臣)
材料8: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绥靖政策是纵容法西斯国家扩张侵略的政策,是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汇的。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教学用书》
设问:“你对张伯伦及其绥靖政策的评价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总结:人类的每次进步常常付出了巨大代价。因此,当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应当心平气和地甚至是宽容地去理解当事者犯下的错误,而不宜是隔岸观火似的一味指责甚至是谩骂。如果能够做到前者,我们的心胸会更加开阔,看待历史也会更加的公正与客观,从而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当把绥靖政策的是非成败视为人类谋求和平、走向发展过程中一笔共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