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4-14 16: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1、 课标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对这一节的要求较简单,只有一句话“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活动建议是“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必须了解我国民族构成成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此之后,运用民族分布图,指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然后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由于课标要求仅为“说出”,要求较低,本课可重点培养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和收集信息能力。
2、 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期,思维特点以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转变,因而课堂形式应多样化,可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将抽象概念形象化,使学生容易理解并吸引学生的兴趣。此时的学生经过初一一年加上初二前几节地理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图表能力,教师可适当指导在此基础上巩固其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信息能力。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以及我国的民族构成;
2、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
3、掌握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4、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能力目标:1、通过课前分小组收集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资料,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收集、整理、总结信息能力。
2、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完成P16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阅读、分析教材图1-12中国民族分布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图表能力。
4、通过课堂表达等活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国家政策以及风土人情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爱国主义情怀。
4、 教学重难点
中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5、 课程类型
综合课
6、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
7、 教具准备
视频、PPT、音乐、
8、 课时
1课时
9、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少数民族风土人情
10、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及意图 学生活动及意图 估计用时
设问导入教师总结、讲述观看视频活动设计教师讲述活动教师总结 过渡活动结束 (PPT1《中国的民族》背景是56个民族大合照)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学们知道这13亿人口由哪些民族构成吗?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哪个民族人口最多?我们班上有少数民族同学吗?(学生回答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构成,由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朝鲜等民族构成(说到具体民族时点击PPT出现相应图片)。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人口总数的92%(PPT上出现汉族人口数量、占人口总数比例)。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仅占人口总数的8%,统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1600万。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我国各民族的“全家福”照片,注意各民族的服饰上是否有区别。观看各民族的全家福后,我们进入游戏时间。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在各项活动中做得又快又好。(PPT)请大家完成教材P15活动。(过渡)我国各民族除了服饰上有差别,有些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请同学们拿出一张人民币,找找上面有几种文字,猜猜都是哪些少数民族的文字?请听3段音乐,猜猜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汉族占了我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因而我国通用的语言和文字是汉语和汉字,但国家仍然尊重、允许各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在祖国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这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具有平等地位”的民族政策(PPT显示我国宪法第一章第四条内容)。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出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方面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内容吗?(师生讨论、交流)结合前面所学政区划分的知识和读图技能,阅读教材,分析图1-12,完成教材上的“活动”。(教师指导)图中有许多代表不同民族的符号重叠,说明了什么呢?有些民族人口虽多,也有主要集中的地区,这有说明了什么呢?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而少数民族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是单一民族,各民族分布都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而“大杂居、小聚居”充分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和睦共处,亲如一家的新型民族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我们允许、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包括他们的风俗习惯。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风俗习惯。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给人们以美的感受。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你在课前收集到的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资料,然后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成果,带着大家畅游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中。通过上述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领域了少数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气息。老师深刻地感受到我国这个大家庭的美丽与魅力。如果有意犹未尽的或者特别感兴趣的同学,课余时间可以多搜集各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办一期地理小报,让更多的同学和老师感受到我们 导入新课,通过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注意;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对各民族有一个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图片式教学更生动、形象,吸引学生兴趣(板书)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为接下来的内容做铺垫。说明我国民族政策,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室内走动,观察学生完成情况,适时给予指导教师总结分布特点强调民族团结、平等。承上启下在教室内走动,观察学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情况将课堂延伸至课外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以听为主,理解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区别学生观看、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能力。学生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生活中发现地理的能力,进而加深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听、思考、回答,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完成练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请3位同学各回答一个问题)学生听、思考掌握民族分布特点以听为主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能力;小组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上台演讲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锻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1m1m3.5m4m5m6.m1m0.5m17m(小组交流5m,演讲12m)1m
十一、板书
中国的民族
一、56个民族
1、人口数量
2、文化差异
3、各民族平等
二、分布特点
大杂居 小聚居
三、风土人情
十二、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