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上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01 09:2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指导思想】
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本章所学知识,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将平常所学的孤立的、分散的知识穿成线,连成片,结成网,构建起本章节的知识网络,学会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怎样把复习课上好呢?把复习课上新是复习课的关键,把复习课上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结合神州十一号发射成功和宇宙飞船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出三个问题。
(1)宇宙飞船的外壳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2)宇宙飞船发射升空是什么提供的能量?
(3)在太空,宇航员们如何获得氧气?
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解答把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知识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同时让学生学会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感受到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材分析】
《化学方程式》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内容,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化学计算的重要部分,是建立在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的基础上,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能使学生从量的方面加深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还能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学好本章为学生在以后学习化学中的计算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通过前测问卷探查了学生的已有水平,80%同学能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80%同学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80%同学能够进行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关于纯度的计算,50%同学能理解过量不足问题。不能正确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很大程度上是不能主动调用原子守恒的概念分析反应中分子个数关系导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是由于条件遗漏、不会配平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得不全分,是由于计算步骤不够规范完整。对过量不足问题不会分析,导致设计到过量不足的题目不会做。
【学习目标】
1、通过构建网络,进一步理顺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者之间的关系。
2、通过复习,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建立起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能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规范计算。
3、掌握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典型例题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习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有关过量不足的计算、有关纯度的计算
【学习过程】
走近航空航天,探究宇宙飞船的奥秘
一、构建知识网络
二、航空解密
宇宙飞船的外壳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宇宙飞船的外壳是用钛合金制成的,金属钛(Ti)的合金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强度高等性能。工业上冶炼金属钛的过程是以钛矿石(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化学式为FeTiO3)、焦炭、氯气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制取TiCl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TiO3 + 6C + 7Cl2 ?2TiCl4 + 2X + 6CO。然后用镁与TiCl4,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属钛和氯化镁。
宇宙飞船升空是用什么提供能量的?宇宙飞船是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的,火箭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升空时至少要携带100kg液氢,充分燃烧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
太空是接近真空状态,有极微量的氧分子,但无法利用。那么宇航员在太空是如何获得氧气进行呼吸的呢?宇航员用的氧气有两个途径:携带纯氧,通过化学反应制氧。化学反应制氧可以采用的方法有:①过氧化钠(Na2O 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②电解水制取氧气。
(S:32 O:16 H:1 Na:23 C:12 )
(1)在制备TiCl4的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2)下列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原子的种类、数目一定不变。
C、6克硫与4克氧气反应,生成物的质量为10克。
D、某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中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3)关于液氢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液氢加液氧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B、2个氢气和1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
C、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1克氢气与2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克水。
(4)镁与TiCl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过氧化钠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现有变质的过氧化钠20g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32g氧气,若变质成分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则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A、80% B、78% C、90% D、60%
(7)通过阅读信息,我们知道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有两种,请你从节能、易操作、效率(产生32g氧气需要过氧化钠和水的质量)等角度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说明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讨论)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四、巩固练习
基础题:
1、(2018菏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最近我市完成了92号和95号汽油的推广使用,降低了汽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为进一步减少污染,通常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2)已知金属镁可以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Mg+X===2MgO+C,则X的化学式为?? ;若金属镁的质量为m1,完全反应后生成碳的质量为m2,则m1??? m2(填>、=、<).
2、(2018北京)下列关于S+O2 ==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
3、(2018株洲)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物质C和9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  )? A.16???? B.32???? C.48???? D.64
能力题:
1.(2018?常德)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2、(2018怀化)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14.0
3.2
1.0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10.0
7.2
x
1.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是反应物????? B.x=3.2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d一定是催化剂?
3、(2018淄博)合金的种类很多,用途非常广泛,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它可以用来制造机器和电器的零件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实验室中某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称量10g粉末状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量取45mL稀盐酸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1)m的数值 .
(2)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15
15
15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04
m
0.02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遵守的原则:①遵守客观事实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①写出反应物、生成物②配平
③短线化成等号,注明条件、气体沉淀符号。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计算依据: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
2、步骤:设、写、列、解、答
四、
【教学反思】
化学课程改革倡导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要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反思与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和交流的机会,在落实“双基”的前提下让他们充分体验、想象和思维。反思本节课教学,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要做到关注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做不到关注学生,老师的知识梳理的再系统、方法指点的再好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节课中采用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学生自己讲解、改错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除此之外,通过课上提问、在巩固练习部分设计基础题和能力题等方式做到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2、教学要做到“五讲”、“三不讲”。
“五讲”是指: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 ,讲规律,讲方法。“三不讲” 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本节课注重对规律和方法的传授,在学生讲题时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
3、教学要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不仅关注化学学科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发散思维、辩证思维。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断的努力。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学更是如此。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需要我们在平时工作中静下心来,潜心研究,认真地对待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