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从种到界》教学设计
一、概述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顺承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内容,在对生物类群进行整理归纳的基础上,深入生物分类等级单位、等级分类的依据和意义的学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复杂多样性,理解研究生物必须依据生物共同特征进行科学分类的重要性,为后续理解生物种类多样性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说出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3.运用图解表达学习成果;
4.感悟科学探索发展历程,加强科学分类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知识储备:学生在上节课基础上,已经初步认识生物分类的依据,体验生物分类的方法,但对等级分类单位的含义理解不清晰。本节课主要是创建学习情境,让学生继续对生物类群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并放置于不同的等级分类单位中,深入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2.能力储备:初二年学生有一定合作学习经验和较好的表达能力,但还须引导创建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效率与表达能力。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有一定的形象类比辅助学习。
3.心理特征:借班上课,学生与老师存在一定的陌生感与新鲜感,这是双刃剑,如何利用此契机既能拉近学生与教师距离,又能让学生配合着往前行,需要一定的活动支撑。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1.设计理念:从已知到未知,从形象到抽象,以类比教学思想为突破口,不断创设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平台,沿着学生的逻辑思路逐渐建构概念。
2.教学主线索:以“为什么有等级分类?存在哪些等级单位?等级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等级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级分类的意义何在?”等系列问题为主线索,通过【类比导入】---【观察思考】---【图表归纳】---【实例分析】---【游戏互动】---【科学熏陶】等环节展开教学。
3.教学策略:主要通过多媒体演示(视频、图片等),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教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方式达成学习目标。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硬件设备:多媒体互动设备
2.教师准备:学案,课件,生物分类地位卡片若干
3.学生准备:必备的学习用品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类比导入】
1.教师自我介绍
2.过渡:今天与大家第一次见面,我也想认识你们,今天我想认识的第一个人是谁呢?
展示“猜猜他是谁”的提示:
①他是中国中学生。②他是福建省中学生。③他是厦门市中学生。④他是厦门实验中学学生。⑤他是初二年级学生。⑥他是4班学生。⑦他是1号。
3.提问:为什么同一个人可以有不同的身份类别呢?
4.追问:这些分类等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后,进一步解释等级之间的从属关系:国家分为好几个省,每个省分成好几个市,每个市有好几所学校……以此类推。
5.设疑:在生物分类中,有没有存在类似的等级关系呢?
1.聆听教师的介绍过程
2.根据教师一句句依次的提示:说出教师想认识的那个人的名字。
3.尝试回答:由于对身份分类而出现了不同的分类等级。
4.尝试说出这些分类等级之间是从属关系,是互相包含的套嵌关系。
在教师引导下,认识到个人是最小最基本的单位,是客观存在的。同时由于从属关系的存在,就有了远近关系的区分。
5.思考,尝试回忆上节课P97分类结构图回答。
借班上课,通过自我介绍环节,巧妙的类比,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看似故弄玄虚的“猜猜他是谁”游戏,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又将学生带入了分类等级单位和等级单位之间的关系,为生物分类等级关系的学习奠定基础。
由身份类别类比生物类群,联系上节课知识,发现等级关系的存在。
一、生物分类等级
1.等级单位
2.等级分类依据
3.等级分类意义
1.展示P101“想一想议一议”,引发思考:同一种动物为什么要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呢?
2.提问:生物分类存在哪些等级单位呢?
3.追问:什么是种?
展示不同品种的三角梅、不同品种的宠物狗、马和驴产生了骡子不能生育的相关图片。介绍物种的含义。
【观察思考】
4.“从种到界”,生物学家怎样利用生物特征来确定分类等级呢?引导学生阅读P102-103的“狼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对开图。
5.展示狼被列入不同等级分类单位的图片以及在不同分类等级中的共同特征。提问:从种到属、科、目、纲、门、界,生物学家是根据什么确定等级分类?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什么?
【图表归纳】
6.继续引导学生再次读图6-1,追问:在七个等级单位中,你们能从动物数量和种类、共同特征、亲缘关系三个方面去归纳出什么规律?
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并完成学案。
7.组织和点评小组展示和交流讨论结果。
【实例分析】
8.提问:生物的等级分类有什么作用呢?展示猫、虎、豹、狗、类人猿、人六种动物的分类位置。
9.归纳生物分类含义,引导学生看P101,并划下概念。
10.提问:之前我们学习的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是处于哪个分类等级呢?展示动物界的主要类群,并归到相应的等级单位。
11.植物界是不是也是有同样的分类等级呢?展示桃的分类位置。
【游戏互动】
12.“动手动脑赛一赛”:每个小组分发一种生物的一组分类等级卡片,让小组以最快速度排出这种生物在生物分类中的位置。
1.尝试回答:蜜蜂有不同的类群名称,说明分类存在不同的等级单位。
2.尝试回答: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尝试回答,认识物种的含义:指的是形态、生理及分布非常相似的一类生物。不同物种之间一般存在生殖隔离,即互不交配,即使交配,也不产生可育的后代。
4.阅读,思考,完成学案。
①生物学家根据什么对生物进行分类?②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什么?③狼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如何表达?
5.观察狼在不同分类等级单位中的共同特征,尝试说出:生物学家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6.继续读图思考,小组讨论并设计表格归纳:①哪个分类等级包含动物数量和种类最多?哪个最少?②哪个等级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哪个最少?为什么?③哪个分类等级亲缘关系最近?哪个最远?为什么?
7.归纳七个等级单位所蕴含的三方面规律:分类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间的相似的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8.思考、观察,判断其亲缘关系远近,归纳等级分类的意义:①使每一种生物在各分类等级中的位置一目了然。②弄清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9.综合上面的理解,尝试归纳生物分类的含义。
10.阅读P104“小资料”,认识动物界中的动物类群所属的分类等级单位。
11.认识植物与动物一样,也是具有从种到界七个等级分类单位。
12.按照时间要求,迅速摆出顺序。邀请两组上台摆出顺序。同时,能说出所拿到的生物其所在的分类位置。
以课本的“想一想议一议”作为主题切入口,先引导认识七个等级分类单位,上下衔接自然。
对“种”特别解释,让学生认识种是物种而不是品种,也为之后的物种多样性做铺垫。
自主学习
思考并表达。
对图6-1进行详细分解,突出共同特征的比较,为学生后面自主归纳等级分类的依据、等级单位蕴含的规律做铺垫。(最近发展区)
系列追问继续挖掘等级单位的含义与规律,分类的意义逐步浮现,等待学生的自主建构和表达。表格设计训练学习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学生在互动中逐步归纳,概念建构水到渠成。
通过实例分析,归纳出等级分类的意义。
归纳生物分类的依据、方法和意义。
联系旧知,融会贯通。
从动物引申到植物的分类等级。
通过排序小竞赛,再次深入理解七个等级单位之间的关系,巩固概念。
二、生物种类命名
1.展示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杜鹃、甘薯、山药等。
【科学熏陶】
2.视频:生物命名历程及林奈的双名法。
3.展示植物园中的植物标牌。
1.认识到命名混乱影响了研究、交流与开发利用。
2.观看视频,认识科学的命名法——双名法。意识到生物分类是一个不断在进行的工作,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3.认识植物标牌的含义。
举例引发认知冲突
视频体现了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也让学生领悟到科学史不断发展的过程,加深对分类思想的理解。
随堂检测
展示练习,指导小组竞赛活动
积极参与回答。
巩固提升
课堂延伸
提供相关背景信息,指导学生尝试给校园植物挂牌。
查阅相关分类书籍,尝试给校园植物挂牌。
学以致用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语言评价多样化针对化。合作学习采用小组捆绑式评价,鼓励学生表达,并引导学生完善表达。
八、帮助与总结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 从种到界
等级分类单位: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等级分类依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等级单位大小:大 小
包含共同特征:少 多
亲缘关系:远 近
等级分类意义:弄清不同类群之间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种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