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术出版社六年级美术上册
第3课
添画人像
教材分析:
1.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从一年级《画自己》开始,就陆续对画人像有了认识与了解。本课旨在通过“添画”这一创作形式,来实现学生向大师学习、借鉴并进行再创造的造型表现过程。本课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在分析大师人物绘画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工具和造型表现方法,发散思维,进行创新设计和人物的表现。
2.本课共两个版面,呈现了四位画家的作品。一幅是德国国家汉斯·荷尔拜因的素描作品《查理·苏里耶》,画家用高度写实的手法记录了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刻画出了查理·苏里耶严肃、庄重的神情。画面中,人物描绘得详实、真实,细节处理得精到且有说服力。另一幅是毕加索“黑人时期”的人像作品《执扇少女》。画中用了简朴的褐黄色,人物造型呈现了几何形的棱角和简化了的结构,线条简练而单纯,去除了与主题无关的任何细节,在构图上力图强调和保持画面的均衡感。两位画家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学生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
教材第9页呈现了两幅中国画家的作品。上面一幅是刘泉义的工笔人物《苗女》,画家以工笔画的形式将苗族的独特风韵原汁原味地表现在画布上。画中人物端庄秀美,细腻的线条精致的表现出苗女身上的绣花图案及洁白的银饰。画家陈辉表现的《小女孩》是一幅版画,精密整齐的线条赋予作品强烈的装饰美感。两幅作品旁边依然有学生作品相对应,一幅是用白色涂改液在蓝色背景上描绘繁密的图案,出现了蜡染的效果,另一幅是完全模仿了画家的线条处理方法,只是改变了线条的颜色。两幅学生作品均采用线描的表现手法,在尊重原作风格的基础上,巧妙的使画面形成了一种摄影中负片的效果。
“思考与讨论”栏目提出了两个问题,分别从学习大师作品和选择表现方法两个方面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验、创新来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在评价中要大胆地展示自我、发现创新、自主构建新知,同时使欣赏与评述能力得以提高。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绘画技能和观察力逐步增强,能够客观地理解、表现事物,思考问题时,抽象思维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喜欢尝试各种工具、方法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本课属于人物表现范畴,对于“添画大师的作品”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学生充满着新奇与尝试的渴望。
重点难点:
分析画家作品的人物特征和表现方法,选择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对人物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添画。
恰当运用各种表现方法,使画面富有新意。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感受艺术大师的表现风格和艺术特色,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和表现方法添画人像。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体验的过程中,利用线描、黑白、色彩等表现方法完成艺术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同人物作品的审美价值,提高表现人物画的兴趣,获得和大师一起完成作品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准备各种人像作品,按图画纸大小进行彩色打印。搜集资料,为课堂实践做准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你都学过哪些绘画方法?
学生回答:线描、中国画、水粉、水彩、素描、纸版画等。那么这些绘画方式用到了哪些工具?
学生回答:毛笔、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记号笔、水粉颜料等。
我们今天就要用各种工具和绘画方式进行人物的创作。引出课题:添画人像
二、讨论交流
课件播放各种人像作品,教师把准备好的人像作品分发到各小组,请学生结合自己搜集来的人像作品进行观察讨论。
设置问题:1.作品采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2.画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3.你最喜欢哪一幅?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人像作品的表现方法,为添画人像作铺垫。
三、观察分析,欣赏感受
(一)展示两幅学生的添画作品《查理·苏里耶》。
设置问题:1.这两幅绘画和你手中的人像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两幅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两幅画的左右两边画得都不一样,感觉很有趣。两幅画表现的好像是同一个人物。不同的地方是使用的绘画工具不同。
(二)展示另外两幅学生的添画作品《执扇少女》。
设置问题:1.在这两幅画中,你找到了哪些绘画方法?结合之前,这四幅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的表现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观察并回答:彩色铅笔、油画棒及黑白画的表现方法。谈谈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发现作品中不同绘画工具及表现方法,拓宽学生创作思路,并找到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
(三)欣赏感受庐山真面目
欣赏汉斯·荷尔拜因的原作《查理·苏里耶》。
设置问题:1.原作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2.画中人物在刻画上有什么特点?3.与学生的画相比,感受有什么不同?
学生欣赏,回答问题:素描,略带些色彩。人物五官刻画细致,衣服简要概括,感觉更加稳重,细腻。
欣赏毕加索的原作《执扇少女》。
设置问题:1.画中的人物造型有什么特点?2.毕加索的《执扇少女》与汉斯·荷尔拜因的《查理·苏里耶》在绘画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比分析,回答问题:人物造型简练、厚重、有些变形,缺少细节的描绘等。两者相比,一个夸张、概括,一个写实、细腻,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等。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学生感受到不同人物绘画风格呈现出的不同艺术特色,理解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主观感受、情感和审美理想的表达,因此,真实地表现出内心所感是最重要的,从而激发学生大胆表现的愿望。
四、小组探究
欣赏教材中的学生添画作品《苗女》、《小女孩》。
设置问题:1.这两幅学生作品,分别是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添画的?采用了什么绘画工具?2.画面有什么特点?效果如何?学生组内讨论,发现更多的方法。学生回答:采用涂改笔和签字笔等进行线描表现等,学生添画作品的风格和原作接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发现使用各种工具都可以进行添画人像,但要使用恰当并要有新意。
五、教师示范,艺术实践
(一)教师演示步骤:1.选择人像作品,剪下一半。提出问题:是否可以换个剪法?2.挑选其中一份,或者几份贴到图画纸上。3.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进行添画。4.完成作品,教师展示用不同方法创作的多幅添画作品。
(二)提出创作要求:挑选一幅正面人物作品图片,用创新的绘画方法进行添画。教师根据学生差异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参与的活动过程,学生了解整个制作步骤。拓宽思维,发现创作的更多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明确创作任务在实践中获得与大师共同作画的快乐。
六、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活动。谈谈自己的创作过程中的感受,用了什么方法添加人像,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等,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欣赏现代艺术大师多种材料创作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评价,学生能真实地表达情感,客观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创新,相互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
板书设计:
添画人像
构图大小 比例关系 适当新颖
德育收获及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存在美术教学专业化的倾向,容易“只重视技法、技能,忽视了德育教育”等现象。美术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添画人像这一课,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大胆想象与创作,体会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的源远流长。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精神文化等的热爱和接受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美术的德育功能能体现在它能与艺术的美感融为一体。教师应紧紧抓住美术教材和生活中美的形象,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抒发美好情感,在进行审美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