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乡的艺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家乡的艺术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1-30 20:4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家乡的艺术》
古老的岩画
一、教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
二、教材版本
第11课人美版六年级上册 新疆地方教材。
三、教学形式
一课时,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的整合。
四、教学设计
古老的岩画
——感悟岩画之美,体验岩画之趣
课题:古老的岩画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 立的阶段目标,《古老的岩画》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已渐入成熟时期,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信息技术从文字、视频、示范、图片入手,了解岩画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表现,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课前搜集资料,感知岩画的丰富多样;
2、运用剪影和几何形画法,创作一幅生动的有主题的岩画;
3、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想象中培养个性,在创作中激发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运用剪影和几何形画法,感受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并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感知岩画之美,生动的再现原始生活。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
创设情境,准备教具,学生进入课堂。
二、提问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生:(喜欢)
师:喜欢看探索与发现吗?生:(喜欢)
师:探索与发现讲的是什么?生:(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师:对,人类从盘古开天辟地起就一直探索发现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一次美丽的探索与发现。
2、看一张原始狩猎图片。
(设计意图:看一张原始狩猎猛犸象的图片,引出绘画学习的背景。)
3、师小结,引出课题。——《古老的岩画》
(板书课题:古老的岩画)
二、赏析原始岩画,加强示范。
1、提问:什么是岩画?生曰:画在岩石上的画……
提问:岩石上画画用什么画呢?生曰:画笔……
提问:岩画最早的时期是在旧石器时代,那时候既没有颜料也没有画笔,你们猜猜会用什么画呢?生曰:利器、石头……
3、师小结:今天的我们很幸运,我们有这么多的画画工具材料,可是古代的人们没有学过一天辅导班,他们仅能如此长久的保留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太厉害了,请看图片一《马》之所以用红红的鲜血保留这么多美妙的图画,是因为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对生命给予了无限的希望,同学们如果是你,你是一个原始人,你会用绘画记录什么呢?
生沉默……
师启发:那么我们之前画过的画同学们要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你们怎么想的呢?
生曰:难忘的事,有意义的事……
师: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古老的岩画的秘密,究竟他们画了一些什么? 4、师总结,远古的人们和我们一样他们早就想把自己的人生记录下来了,且不说仓颉造字,单看这些岩画,就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聪慧,这些宝贵的文物带给我们无限的深思,你们想不想也将他们对生活的挚爱延续下去呢?
生曰:想……(设计意图:调动创作的积极性)
5、观看影片《疯狂的原始人》。
(设计意图:首先师生一起探究三张典型的岩画:外国的岩画-中国岩画-新疆阿勒泰岩画,获得岩画绘画的方法;其次通过观看影片《疯狂的原始人》岩画创作片段再次调动学生绘画激情,为创作奠定基础。)
三、分组创作
1、分小组,教师出示六个参考主题。
小组长组织创作。
2、长卷作品的展示(知识的升华与创作内容的启发)。
(设计意图:确定目标,参考主题,合理创作。)
四、教师巡视辅导。(穿插评价)
五、高清展示台展评,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利用高拍仪,展示学生的作业,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六、齐诵诗歌,(播放音乐)。
(摘自网络)
原始的血液流入山岩
生存之意志永恒
隔着千年遥望
先人的呼吸与呐喊
落入汩汩而过的大江
唯有那神秘的赭红
见证沧海桑田
见证繁衍生息
(设计意图:诗歌与绘画共鸣,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感悟、感动,爱上艺术,爱上生活。) 七、教师简结下课。
板书设计: 古老的岩画 几何形法
剪影法
(范图)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通过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原始的美,粗旷古朴的美; 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古老的岩画;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学会用简约而古朴的程式化艺术语言表达古老先民的社会生活。
二、《古老的岩画》这一课的目标定位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师生双方能够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吸引了学生注意、激发了学生兴趣,对教学目标达成有良好效果,并且与教学活动融合运行、和谐自然。教学过程展现了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过程完整。内容符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性,突出展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等课堂教学内容。
三、教学得失的阐述真实、明确、具体,产生原因的分析清晰、准确、可信,努力方向和措施确切、有效、可行。这节课从欣赏到创作,再到评价,期间创作的时间较紧张,教师在布置作业要求时略显仓促,所以有一个小组学生合作意识弱了些,影响了创作展评的时间与效果,不过教师及时的鼓励学生,消除了紧张气氛,侧面勉励了其小组,学生反而加深了学习印象,收获了合作学习的心得。
四、教师举止大方得体。逻辑清晰、语言规范、引注严谨。每一次成功与经验的总结都为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信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教学生动,不做作,是一节生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