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01 18:2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盐到哪里去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指导学生操作“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
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动手做实验入手,让学生展开自主讨论,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分类,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相互配合的精神;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喜欢科学,热爱生活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五个烧杯、一支玻璃棒、实验记录单、 沙子、铁块、白糖、食盐、泡沫、温水。
四、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师生问好。
2 播放视频资料《驮盐的驴》引入,驴子真的感觉身上的盐轻了吗?揭示并板书课题:18、盐到哪里去了。(课件1)
二、教师领引 学习新知
探究混合
1预测现象、鼓励大胆猜想,做好小组记录
我们准备了五种材料:沙子、白糖、铁块、食盐、泡沫。如果我们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看着视频大家先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课件2)
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几个同学的猜想交流完,然后再把你们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并由记录员记录在表预计现象一栏内。(学生交流、记录)(课件3)
2、 实验验证猜想,培养探究能力
用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课件4)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桌上的一个个小杯来做实验。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上。(课件5)
(学生实验。教师参与小组的活动并适当指导。)
小组争先汇报。每组汇报一种物体遇水发生的现象。带着烧杯去前面说。不同意见的,其他组加以补充。
3、小组汇报实验所见,依据标准分类。
通过实验根据以上这些现象给这五种物体分类,小组讨论后,把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分别填写 。(课件6)
(学生小组讨论后记录,教师深入个别小组聆听并适当指点) 有的是按在水中“化与不化”分类,化的有食盐和白糖,不化的有铁粉、沙子、泡末;
还有的是按沉浮分类,浮的有泡末,沉的有铁粉、沙子。
还有一种按“水是清是浑”分的类,水清的有白糖、食盐、泡末,水浑的有沙子、铁粉。
还有一类是按“看见看不见”分的类,盐、糖化在水中看不见,铁粉、泡末、沙子看得见。
三讨论溶解、明确定义
糖粒和盐粒到哪里去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食盐、白糖在水中化的非常非常小了,以致于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了,那么我们就说它们变成了极小极小的微粒。继续引导:我们喝糖水的时候是不是每一口都是甜的?这说明这些极小的微粒是均匀分散在水中的。) 像盐、糖等物体这样,在水里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在水中的过程,我们给它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叫做溶解。(并板书)
四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像盐这样容易在水中溶解的?哪些物体像沙子这样不易在水中溶解的?
(学生举例并出示实物)
2、 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的奖励分两类。?能被水溶解的贴在左边,不能被水溶解的贴在右边。
五 反馈练习 (出示课件)
六 总结质疑
1、同学谈体会
2、教师总结
(探究分离)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食盐等五种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知道了白糖、食盐在水中能溶解,沙子、铁粉、锯末在水中不能溶解。
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溶解在水中的物体我们能想办法把它们从水中分离出来吗?
那么,已经在水中溶解的物体还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吗?你们想知道吗?

请看视频,潘冬子把食盐溶到水里,再把棉衣浸到盐水中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搜查,把盐成功地送到了八路军手中。这个办法真好。
还有办法呢。现在老师可不告诉你,你们自己去查资料吧!下节课向大家汇报,看哪个人或哪个组知道的方法最多,好不好?
最后 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课件9)
七、 板书
盐到哪里去了?
极小的微粒
均匀地分散
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