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测量力的大小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测量力的大小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01 18:4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模板
设计者信息
课题摘要
教学题目
《测量力的大小》
所属学科
小学科学
学时安排
1课时
年级
五年级上册
所选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2.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2.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
《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是《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处于本单元的中间。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入研究力做准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接下来要碰到的问题。认识和使用一种工具来解决问题,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因此,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且在这个能力培养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去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这一课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是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先决条件。教材上提供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图片,以及关于力的单位的文字介绍,那么这就是一份很好的“说明书”,我们需要做的就要让学生去阅读这份“说明书”,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测力计的原理。而第二部分是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同时也用文字提示了学生使用注意事项,学生需要在文字提示的指导下来实践测量方法,同时进一步感知力的单位概念。第三部分是让学生做橡筋测力计,这个是对测力计种类的一种拓展,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制作知道不同的测力计可以测量过轻或者过重的物体。
项目
内容
应对措施
教学重点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认识测力计——动手测量
教学难点
认识力的单位,规范测量力的大小
利用简易多媒体设备和投影设备教学。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
因为本课是学生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而弹簧测力计的核心部分是弹簧,学生在生活中和前几课的学习对弹簧是有定的感知和了解的,而这节课是要求学生知道力量大小对弹簧长短的影响效果,以及利用这个效果来准确表示力的大小,因此通过让学生观察和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知识点。而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对物体结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这些能力可以保证学生自主完成对弹簧测力计结构及工作原理的认识。
而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由于学生具备的阅读图片和文字的能力,可以按照文字图片的示意以及实验记录表格的提示进行实验,但是对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学生去理解,因此,这里需要学生在动手实验后,通过汇报和交流来反思这些操作方法的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验后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来反思和提醒自己对使用方法的理解。
当然,学生的交流能力是有限的,容易出现交流无序或者不能主题鲜明的进行交流,那么我们在交流前可以为学生设计好交流要点,让学生的交流围绕要点开展。这样不仅让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了民主、尊重。
学生对于一种新工具的学习常常还是期望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而没有学会自己去研究,长久造成学生学习的不自信与探究的不勇敢。而我们利用任务驱动,用“合同”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学会知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心,促进了学生优秀人格的形成。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应用
1.学习环境选择(打√,如)
(1)简易多媒体教室
(2)交互式电子白板 □
(3)网络教室 □
(4)移动学习环境 □
2.学习资源应用
知识点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及来源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梗概
简易多媒体课件
测力计介绍
图文结合
字幕式
片段
简易多媒体课件
测力计使用方法介绍
图文结合
字幕式、视频音频
拓展
简易多媒体课件
简易测力计设计制作
阅读
图片文字呈现
3.板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
测力计的构造: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
????力的单位:N???? 牛????? 1牛≈100克力
????????????????????????????1N≈100gf
???????????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四、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
1.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掰手腕游戏 老师请二位同学上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2、拉拉力器 让两个学生上去拉,引起学生思考:谁的气力大一些,究竟大多少呢?有什么办法测量出来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弹簧测力计
2、学生分组观察弹簧测力计,讨论它的构造
小组长领取实验材料
分组进行观察。
3、学生汇报测力计的构造:提环、弹簧、挂钩、指针、刻度板、单位。
4、认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认识刻度板上一大格是多大力,一小格是多大力,刻度板上最多能测多大的力。
用手拉挂钩,体会一牛顿力有多大。
5、学生分组玩弹簧测力计。
慢慢地用力拉弹簧,改变用力大小,看弹簧的长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汇报:用力大小与弹簧长度的联系,认识到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三)、操作实验
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师提问: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同时电脑显示: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要求:测量时,各小组分工要明确(一生估数,一生测量,一生读数,一生记录,完成表格。)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大小的记录
(3)小组测量并做好记录。
(4)学生交流汇报。
(5)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拉动的小车的力。
学生操作并填好实验记录表二
(四)、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谈话:你喜欢弹簧秤吗?想不想有一个弹簧秤?
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橡皮筋制作一个橡皮筋秤。 汇报制作方法。
领取材料制作测力计。
教师点评学生自制的测力计。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小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学习活动索引设计(依据教学流程将学生学习活动依次填入下表)
序号
活动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简易多媒体课件
比较腕力
引导
2
认识弹簧测力计
简易多媒体课件
阅读
指导
3
测量物体的重力
简易多媒体课件
小组活动
参与
4
小结
简易多媒体课件
汇报
评价
5
拓展延伸,学习制作
简易多媒体课件
阅读
激发
3.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简易多媒体课件出示活动
学生活动交流比试腕力大小
认识弹簧测力计
教师利用图片和实物介绍弹簧测力计
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师利用视频资源组织学生实际测量
学生实际使用测力计测量
汇报小结
教师利用表格引导学生汇报测量数据
学生畅谈测量过程的体会
拓展制作
教师利用简易多媒体图片出示制作方式
学生总结对这本课的认识
拓展延伸,扩大阅读范围
1.评价形式与工具(打√,如)
(1)课堂提问
(2)书面练习
(3)制作作品
(4)测验
(5)其他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等)
《测量力的大小》阅读考题设计
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_____,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常用仪器叫_____,它是根据在一定范围内_____,_____被拉得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2.国际上通用力的单位叫做____?,简称______.用符号_________表示。
六、备注
相关课件视频应事先去尝试播放,若不能顺利播放,应安装相应的播放软件。视频来源于百度搜索下载。
附:表格内容说明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1.学习目标描述
用可观察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3.问题设计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的选择
学习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等。
2.学习资源的应用
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1)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
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
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
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
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等等。
(2)学习资源内容要点及来源
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
(3)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4)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
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1.学习情境的类型
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
2.学习情境的设计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抛锚式学习:指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随机进入式学习:指首先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各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
2.协作学习的设计:竞争、辩论、伙伴、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
竞争:教师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完成。
辩论: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的学习主题,先确定自己的观点,接着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反两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通过辩论学习者可对问题进一步理解。
伙伴: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
问题解决:根据确定的问题,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等。
角色扮演:指由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指导者对学习者的解答进行判别和分析。角色可以互换。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有新的体会,还会增加成就感和责任感。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是指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网络资源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可按时间关系或空间关系进行设计。时间关系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等;空间关系则主要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等。可按建议图标绘制,也可使用Inspiration或MindManager等工具,创设教学流程图。
六、学习评价的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
包括(1)课堂提问(2)书面练习(3)达标测试(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5)合作完成作品等
2.测试内容
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态度、交到程度、资源利用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目标达到、任务完成、达标测试、创新精神、实践作品和信息素养的评价;
教师指导活动的评价:对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资源利用和教学过程指导的评价;
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目标与内容、结构与功能、超链接与导航、多媒体、素材质量和技术规范的评价;
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针对技术水平、教学功能、资源提供和咨询服务的评价。
七、备注
填写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包括参阅的文献、借鉴的案例,以及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帮助过自己)表示的感谢和其它要说明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