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课《敬业与乐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课《敬业与乐业》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30 20:0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强聒不舍”等词语。
2、体会演讲词的文体特点,初步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4、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5、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及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2、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难点
1、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2、结合自己的认识,联系自己的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客观地审视课文的观点。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预习:
一、查作家作品资料及写作背景
二、读通读课文3遍
三、写课后“读一读 写一写”生字词三遍。
四、画出含有课后生字词的句子并圈出生字词。
五、思考课后练习题
六、尝试完成《全效课堂》“课前预习”部分习题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米卢在担任中国足球教练时,曾讲过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态度”是一切事情能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的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让我们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二、预习检查展示:
1、易错字
旁骛(wù) 骈进(pián) 强聒不舍(ɡuō) 亵渎(xiè dú) 承蜩(tiáo)
容赦(shè) 解剖(pōu) 佝偻(ɡōu lóu) 拣择(jiǎn) 扯直(chě)
2、多音字 禅 丧 恶
3、形近字 鹜 骛 心无旁骛 趋之若鹜
4、近义词辨析(教诲 教导)
5、词语释义: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理至易明 言行相顾
三、课堂展示交流:
(一)诵读活动,理解词句
1、、结合文意,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2)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3)他们的日子真难过。
明确:(1)“每日”“日日”说明了百丈禅师从切实出发,坚持劳作、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与前面的“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相印证。
(2)“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象地写出了厌恶自己的工作,把劳动当成是无可奈何但又无法摆脱的尴尬和可笑。
(3)“真难过”一词鲜明地点明了作者的观点:有意义的人生须是“有业”的人生。
2、结合文意,赏析下列句子。
(1)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2)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3)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1)比喻的修辞,将这种人比作“蛀米虫”“盗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种人的懒惰,突出了对这种人的厌恶、鄙弃。又连用了两个“简直是”,更强调了作者对这种人的厌恶、鄙弃的态度之深。
(2)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劳动品质的美好可贵。
(3)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明人类的生存意义在于创造,而非消耗。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4、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句话是用口语还是书面语,有何作用?
(使用口语,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能更好地与听众进行心灵的沟通。)
(二)、初读课文,把握整体
1、跳读课文,回答问题。
(1)演讲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作者首先论述有业之必要,因为“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重要;最后归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
(3)作者是如何结尾的?
用自己平生最受用的两句话概括全文,发出号召,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2、请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明确结构。
第一部分(1):交代题目的来源,揭示全篇的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8):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本部分是全文主体,分三层进行论述。
第一层(2~5):论述有业的必要。
第二层(6~7):论述敬业的重要。
第三层(8):论述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开头部分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与乐业,最后总结全篇。
3、概括本文的主旨。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三)、研读分析,重点突破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围绕中心论点,作者都举了哪些论据?
(1)引用《礼记》《老子》中的话;(2)引用孔子的话;(3)百丈禅师的事例;(4)引用朱子的话;(5)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的事例;(6)《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7)木匠与政治家、挑粪的收拾马桶与军人打胜仗;(8)曾文正的话;(9)做工、听众、赌钱吃酒的对比。
3、为了证明论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①百丈禅师的事例;②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的事例;③《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④木匠与政治家、挑粪的收拾马桶与军人打胜仗;⑤做工、听众、赌钱吃酒的对比。(2)道理论证:①引用孔子的话;②引用朱子的话;③曾文正的话;④庄子的话。
四、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基础知识,理解了词句,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明确了议论的三要素,初步学习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了解了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五、作业
1、课后习题。
2、反思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做法,谈谈学习本文后受到的启发。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听写积累词语。
2、回顾课文结构
二、研读分析
1、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演讲词的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
(2)作者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作者列举“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怎样理解“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其中“此”指什么?
明确:(1)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中的两句话,但跟原文文意不同,避免读者把题目和原文中的混为一谈,也便于揭示全篇的中心论点,使读者对于演讲的纲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又可以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演讲的趣味性。
2)引用孔子的话说明“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引用百丈禅师的例子有效地说明人要不断地劳作,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以极具代表性的事例,深入浅出而又有力地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和“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两个观点。作者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劳动者的美好可贵。
(4)①应该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②对于所要做的事,应该生出敬意,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③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能一味叫苦。
2、这篇演讲词语言通俗易懂,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体现了演讲的特色。理解演讲词的口语化。
(1)对含义较深的古代文句,用通俗的口语加以解释,很自然地化深为浅,使演讲既有趣,又有力(2)如话家常,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尤其在当时文言文尚很盛行的情况下,是很难能可贵的。
(3)这样子有一种面对面的感觉,容易让听众产生共鸣。
3、文中是如何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来论证观点的?
4、演讲的主题是“敬业与乐业”,为什么梁启超在论证论点之前要先说“有业”的问题?他是怎样介绍“有业”之必要的?
“有业”是“敬业”的前提、基础,没有它,“敬业”“乐业”便无从谈起。作者在论述“有业”的必要性时,先引用孔子的话,论证了“有业”的必要性;再举百丈禅师的例子,证明人应有职业,说明“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然后化用熟语“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并做分析,用无业懒人是蛀米虫的比喻从反面阐述了“有业”的重要性。
5、文中第6、7段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然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了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重点理解了演讲词的语言,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述观点,及对“敬业”的全面理解。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生活,更敬业。
四、布置作业
1、整理课后习题的答案。
2、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是否做到“敬业”,并制订自己今后如何做到“敬业”的计划。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