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习题
(一)
课堂小测
1.选出读音全对的一项( )
A.细腻(nì) 硝(xiāo)烟 凫(niǎo)水
B.撅(juē)着嘴 打点(diǎn) 脱缰(jiāng)
C.菱(líng)角虾 虾篓(lǒu) 苇(wéi)眉
D.吮(sǔn)指头 嘱(zhǔ)咐 白洋淀(diàn)
2.字形和加粗字的注音均正确的一项是:( )
A.掂(diàn)记 吆喝 织布穿唆 掠(lüě)着水面
B.柔滑休长 膝(qī)盖 奔(bèn)着 窜进
C.吮(shǔn)吸 摇橹 横(hèng)样子 撅嘴
D.淀水涨(zhàng) 脸红涨(zhàng) 藕断丝联 隐蔽
3.语言描写是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手法之一,请分析下面这段语言描写。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③“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④“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⑤“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五位青年妇女虽然有着共同的愿望,但语言表达方式不相同,从语言上又可以看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
A.心直坦率 B.性急,侥幸心理 C.机敏多智 D.害羞忸怩 E.心细成熟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课堂小测参考答案】
1.B(A应为凫(fú),C应为苇(wěi),D应为吮(shǔn)
2. C 3.① C ②A ③E ④B ⑤D
(二)
一、选择题
1.《白洋淀》第2、第3自然段对白洋淀风情和夜景的描写,作用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主要人物提供了一个明朗清新的环境。
B.突出白洋淀的特产,表现水生嫂的勤劳。
C.渲染氛围。
D.增添作品诗意。
2.指出下列各句红颜色词表达作用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衬托编席的愉快心情。)
B.女人手指震动了一下。(表现内心里吃惊的反应而产生的外部动态。)
C.小船窜进荷花淀。(表现紧张、忙乱、慌不择路。)
D.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的船上。(渲染战斗胜利后的喜悦,表现亲爱带戏谑的感情)
3.对《白洋淀》写作特点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B.大量使用白洋淀方言,突出地域特色。
C.情节安排平铺直叙,不以情节取胜。
D.通过精雕细刻,来展现人物全貌。
4.对于下面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现在已经快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跳荡的水银。
A.说明她们找丈夫用的时间长,表明了她们对丈夫的爱。
B.交代了当时的环境,为后文的险情作铺垫。
C.点明了后面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
D.没什么作用,就是穿插了一段景物描写。
5.下面对话中“拴马桩”这一比喻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
“可慌哩!比什么都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D.隐喻
二、判断题
1.“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其中“狠心贼”是反语,表现了她们对丈夫的思念。( )
2.《荷花淀》不仅刻画了一群青年农村妇女的形象,还通过大量的正面描写展现了水生等人的坚强、勇敢、乐观的精神面貌。( )
3.《荷花淀》中细节描写也很传神,起到了使人物形象丰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如在写水生嫂听到水生要去参军时“手指震动了一下”,说明她听到消息后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动,手被划破了,于是后面自然写她下意识地“放到嘴里吮了一下”。( )
4.这篇小说的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是以时间为序,疏密有致地展开的。在时间上由夏到秋,由秋到冬;在空间上由水生家写到村上,由村上写到淀上。在这大跨度的时空中,作者重点描写了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三个典型场面。(
5.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纪》、中篇小说《白洋淀纪事》、短篇小说《铁木前传》。( )
三、综合训练
乞丐
屠格涅夫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个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战栗的手:“请原谅,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握了握我冰冷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嘟哝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呵,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恩惠。
1.“我”与乞丐相互握手的基础是( )。
A.彼此都是穷人。B.彼此都是人。C.彼此都是厄运人。D.彼此都是老人。
2.乞丐说“这也是恩惠呵”,“这”指的是( )。
A.“我”曾努力搜索可施舍的东西。
B.“我”握住他的手。
C.“我”说了“请原谅,兄弟”。
D.“我”的言行所表现的同情心。
3.“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恩惠。”这“恩惠”指的是( )。
A.同情 B.理解 C.信任 D.原谅
4.作者不把最后一句写成“我也从他那儿得到了恩惠”,而写成“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恩惠”,其效果是( )。
A.强调了“我”与乞丐感情交流的结果。
B.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视为兄弟。
C.强调了通过握手而产生的兄弟般的感情。
D.强调了前文多次说到“兄弟”的一贯性。
【参考答案】
选择题1.答案是B。2.答案是C。3.答案是A。4.答案是B。5.答案是C。
判断题1.答案是正确。2.答案是错误。3.答案是错误。4.答案是正确。
5.答案是错误。解析:《白洋淀纪事》是短篇小说,《铁木前传》是中篇小说。
综合训练
1.解析:一声“兄弟”,说明两个人都是平等对待的,没有任何歧视,因此B项最恰当。
2.解析:综合全文看,“这”是指“我”虽然没有能力资助他,但我给予了他一颗同情心。
3.解析:“恩惠”是指乞丐给予“我”的东西,“同情”和“原谅”显然都是不对的,而如果选择“信任”则说明他确实相信“我”没有钱,因而只有B项最确切。
4.解析:这篇文章强调了人与人的平等,不能因为贫穷或富有而产生歧视,这句话也正是点题之笔,给人以震撼的语句,因此应选择B项。
(三)
基础知识题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扒着船帮_________出头来。
②又沉到水底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__________出来。
③战士们已经把打捞出来的战利品全_________在他们的小船上,准备转移。
④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_________给了他们。
A.露 冒 放 丢 B.露 钻 装 丢
C.钻 露 装 扔 D.冒 钻 放 扔
2.对下列加粗词的词性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白天破(动词)好的苇眉子……②半眼(名词)也没有看她们
③你看他们那个横(形容词)样子④想是叫(介词)苇眉子划破了手
⑤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介词)她小声点 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动词)吧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3.从谓语的构成角度看,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女人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
B.俺婆婆非叫俺再看看他。
C.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船赶紧回来。
D.她把一个手指头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4.对下面句子及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划横线的句子用倒装句,意在突出水生嫂焦急关切的复杂心理。
B.女人坐在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缠绞”表现了水生嫂编席技术的熟练。
C.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总是”表明水生嫂当时对丈夫“第一个举手报了名”有几分自豪又略带些许埋怨的情绪。
D.课文中,写了战斗结束时,水生先是“对着荷花淀吆喝”,“好像带着很大的气”,又骂这些女人是“一群落后分子”等细节,表现了水生又气又爱又恨的复杂感情,他气她们冒失前来,险遭敌手,这是爱的另一种表现;他恨她们为儿女私情竟冒失前来探夫,使自己脸上无光。
阅读测试题
(一)
水生说:“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1.对下文中“总是”一词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明水生嫂对水生由衷的赞扬。
B.表明水生嫂的埋怨情绪;
C.表明水生嫂当时又自豪又埋怨的情绪;
D.侧面表现了水生等战士的爱国热情。
(二)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1.为什么不用“牵肠挂肚”而用“藕断丝连”一语?
。
2.从表达方式上说,本段首句属何种句式?选出正确的一项( )
A.描写句 B.说明句 C.抒情句 D.议论句
3.此处人物语言虽然都是表达与各自的丈夫在感情上的藕断丝连,但却有各自的性格
特征,请将特征内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A.机智伶俐 B.忸怩含蓄 C.质朴憨厚 D.率直急切
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
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
③“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
③“哪里就碰得这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
4.这几段文字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语塞 B.转折 C.解释 D.递进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题
1.B 2.D 3.B 4.D
阅读测试题
(一)1.C
(二)1.更能表达荷花淀这个特定环境的风味和这一特定环境下特定人物的情调。
2.D 3.①A ②C ③B ④D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