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回 顾 · 拓 展 八
本组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哪篇课文让你印象最深,受益匪浅呢?下面请同学们以课文为例,畅谈自己的收获,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交 流 探 索
《古人忆读书》分为三部分,分别罗列了名著名家关于读书的相关名言,告诉我们关于读书的很多方法,有很强的教育和指导意义。
《忆读书》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
《我的“长生果”》主要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自己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浓厚情感和对阅读的热爱,说明书是自己文学成长历程中的“长生果”。
交流平台
平时你们是怎样找书读的?都喜欢读哪些课外书?
我喜欢沿着课文找书读,如,读了《“我”的长生果》,我对文中提到的巴金的《家》很感兴趣,便找来读了。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对与动物有关的书很感兴趣,就又读了布封的《动物素描》。
我觉得冰心的《忆读书》写得很有趣,便找了她的其他作品来读。
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如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
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这种方法对我很有启发,我也要这样找书读。
交流指导:要想找到好书,除了教材中给出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比如从自己的喜好出发,找自己喜欢的书去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兴趣出发,会提高我们找书和读书的热情。又如自己想了解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种现象,那就可以以此为方向,寻找与之相关的书籍。或者是身边的同学、朋友、家人推荐的书,等等。
教师寄语:我们可以选择与课文相关的课外书,并从读一篇文章读到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型的书,这样延伸开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也可以听从老师、同学、家长的推荐,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照样子说一说。
◇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
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第一句话把书比作“长生果”,揭示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第二句话把书比作营养品,表现了书是人类的精神财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营养品。
第三句话把书比作朋友、故地,表达了对书浓厚的情感。
示例:
书是一把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想想下面的句子主要讲了什么,把它们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
( )
( )
( )
( )
( )
1
4
2
5
3
这段话比较形象地讲述了什么是阅读,什么是写作,以及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书写提示
欧阳询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的高峰作品,是欧体楷书的典范,被誉为“天下第一铭”,历来为学书者所推崇。该书作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向上的挑笔出锋含蓄,带有隶书笔意。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教师寄语:欧阳询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我们在写字的时候,要学习这种写法。
日积月累
观书有感
[宋]朱 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因为。 那:怎么。 如:如此,这样。
词语解释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诗意理解
观书有感(其二)
[宋] 朱 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中流:河流的中心。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词语解释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诗意理解
这是宋代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描绘的是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
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