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八上 3寄情山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美八上 3寄情山水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01 07:5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八年级上美术《寄情山水》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 解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2、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树的画法,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概况,并对其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所认识。
二、重点
通过欣赏传统中国画《富春山居图》,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让学生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尝试临摹松树。
三、难点
掌握松树的基本画法。
四、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软毛笔、毛边纸。
学具:软毛笔、毛边纸。
五、教学过程:
一、山水画知识点回顾
二、新课开始
(一)导入课题
1、为什么是“寄情山水”呢?学生讨论
2、教师小结: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面对大自然的想象活动,追求诗的意境,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历代画家以笔情墨趣营造可游、可居的图画,追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理想。他们寄情于山林云水之间,抒发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中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做笔墨,寄情山水,而画家用笔墨做语言,抒情达意,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所以是“寄情山水”。
欣赏
欣赏《游春图》
《游春图》纵43厘米,横80.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卷轴山水画。卷首有宋徽宗赵佶题字“展子虔游春图”。画面描绘游人在江南湖光山色中踏春的情景。作者以线描勾描景物,设色明丽,这幅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脱离了山水景物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地位,并改变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表现方式。
2、比较欣赏《洛神赋图》
3、欣赏视频国宝档案《富春山居图》元朝 黄公望
学生回答观后感
教师小结:《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9.9厘米,纸本水墨,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第一神品”,被称为“画中之兰亭”。 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段为两段。2011年6月1日通过多媒体技术“合璧”后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无用师卷”。这件书画珍品360年后首次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4、从《富春山居图》局部欣赏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组成结构:
用桥、亭、房、人等加以丰富和点缀,以树木、山石、云水为主体。
提问:画中的树采用了几种画法?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末骨法和双钩法。今天让我们学习用双钩法来画一画松树。
(三)、技法示范,体验松树的画法。
1、松树的画法视频欣赏。
2、学生回答画松树的过程。
教师小结:第一、画树干:中锋用笔画树干,注意确定树的姿态,侧锋用笔皴擦树干,注意水分的多少,表现明暗关系;
第二、画树枝:树分四枝,注意树的前后左右出枝;
第三、画树叶:是用勾勒线法表现树叶。中锋用笔勾不同叶形,注意聚散疏密关系和远近关系。
3、展示老师松树作品。
4、教师示范,学生跟画。
(四)、多元评价,展示学生作品:
1、学生自我评价作品。
2、教师引导点评。
(五)、课堂小节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山水画,尝试了国画中松树的画法,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去运用和感受这种抒发情志的表现方法。就像平时写日记一样,我们也可以像今天这样画一幅小品,静静地在画的过程中去感受它,深深地体会那种宁静带给你心灵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