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求近似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求近似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01 08:4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求近似数
1.知识目标:会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2.能力目标: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情感目标: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树立学习数学的的信心,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会求一个数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会求一个数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PPT课件,师生收集好的亿以上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比较分类引入
1. 讨论数据收集的方法及数据的实际意义
师:课前,老师请每个小朋友在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收集了一些数据,谁能来说一说你收集的数据?
(1) 你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吗?
(2) 这组数据是通过什么办法得到的?
(3) 如果同样要收集这些数据,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总结出数据收集的方法)
师:请看这里的一组数据(出示教材第11页的情境图)。谁能来说一说这些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2. 认识近似数
(1)同学们来比较两条信息:
A、“华光小学约有2200名学生。 B、“我们班有36人”。
(2)请同学们讨论:
A中为什么要用“约是多少”来表示呢? B中为什么就不用加上“约是多少”的词语呢?
根据刚才的讨论,如果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与老师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呢?
为什么把这些数据放在一起(指近似数)?这个同学说得很好,像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近似数。
(4)现在谁能说一说你收集的数据中有哪些是近似数?
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讨论,如果把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类呢?
(师巡视发现同学们很容易就把有“约”字的信息归一类,没有“约”字的分一类。)
生1:XX市大约有40多万人。
生2:妈妈买了10斤土豆,大约有20个。
生3:教室的面积约是50m2。
生4:我一分钟大约读250个字。
生5:黑板的长约是3米。
(二)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淘气很喜欢收集数据,但也有一个粗心的毛病,一次,他把“1949年至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约是224300000公顷”。中的一个零丢掉了,这样他收集的这条数据就不准确,你能用一个简单方便的办法帮助他吗?(学生很快就把224300000公顷改写成22430万公顷)?
师:笑笑也收集到了这个数据“1949年至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板书于黑板)你们能不能帮助他把以上的数据用“万”作单位求出它的近似数呢?
(1)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想法。
(2)小组汇报思路和方法。
(3)师归纳介绍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4)练习:把以上数据精确到千公顷,精确到亿公顷。(学生独做,二人板演后,交流方法。)
(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1.课本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方法 2.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造林面积为731866公顷。
(1)请学生把这个数据用自己喜欢的近似数形式表示出来。
生1:731866公顷≈730000公顷
生2:731866公顷≈732000公顷
生3:731866公顷≈731900公顷
(2)如果2001年全国造林面积约495万公顷,和以上造林数相比,选择哪个近似数比较好,为什么?
(3)2000年内蒙古造林面积约590千公顷,和以上造林数相比,又将选择哪一种?说明理由。
(四)全课小结 请学生说说学习这一课的收获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