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1 07:4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缓慢发展的原因,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通过比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但在旧中国,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前都加了一个“洋”字。你能说出哪些?为什么要加“洋”字?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重新回到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去了解这段不平凡的往事,探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 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发 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因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
张謇(1853年-1926年),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1894年,考取状元。同年七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謇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
“状元实业家”张謇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发展历程
千呼万唤始出来——近代民族工业的萌芽
想一想: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是什么?为什么?
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特别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内因
外因
3.“短暂的春天”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原因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4.萧条发展
18401860188019001920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萌芽和艰难发展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再度受挫凋谢萎缩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时期 特点 原因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辛亥革命后 发展
一战期间 “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 再度受挫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洋务运动的推动,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临时政府的支持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特点:轻工业多、
重工业少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
《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先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作响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视。”
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
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轮船
火车
电车
汽车
飞机
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
新式交通工具传入的意义: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剪辫、废缠足:
辛亥革命
时间轴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清末民初男装的演变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服饰的变迁:
清朝旗袍
民国旗袍
清末民初女装的演变
饮食、婚丧、休闲方式日益开放
民国时期上海西餐厅
洋酒
西餐
西式婚礼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不平衡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是什么?
问题思考
原因:(1)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3)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推动;(4)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推动。
特点: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发展:甲午战争后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工业发展
社会生活变化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风俗习惯的改变
新式交通的出现
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新式婚丧礼节的出现
社会生活变化特点
课堂小结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A
课堂练习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 )
A.采矿业 B.机器制造业
C.轻工业 D.造船业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 )
A.东北地区 B.北京周边地区
C.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D.铁路沿线地区
C
C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
A.抗日战争胜利后 B.大革命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洋务运动期间
6.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落后的习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缠足
B.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C.取消“先生”、“君”之类的称谓
D.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