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总复习
第一课时 因数和倍数
复习“因数和倍数”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掌握因数、倍数的特征,能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2.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能利用其特征解决一些问题。
3.进一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
4.通过复习,对易错、易混题加以区分练习。
明确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间的异同。
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谈话导入: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本册的整理复习阶段。首先复习“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
二、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因数和倍数。
由学生自己回忆知识,用语言表达所了解的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说到下面几个问题:
(1)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2)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 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是相互存在的,不能孤立说因数或倍数。
(5) 什么叫做公因数?什么叫做公倍数?
2.2、3、5的倍数的特征。
(1)提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是2的倍数的数称为什么数?不是2的倍数称为什么数?举例说明。
(2)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
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3)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6的倍数、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吗?为什么?
3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提示:因为6=2×3,9=3×3,可以看出:6包含有因数3,9也包含有因数3,从而得出:6的倍数中一定包含有因数3,9的倍数中也一定包含因数3。所以6、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
3.质数和合数。
(1) 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又称作什么数?
(2) 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
(3) 1是质数吗?是合数吗?
教师指导学生复习。
4.基础练习
(1)写出36的所有因数和其100以内的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你是怎么写的?怎样写才能不少写,也不多写?
教师在集体订正时强调:要按顺序写。
(2)从下面四张卡片中取出三张,按要求组成三位数。
0 5 8 7
奇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2、3、5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要求:
先由学生独立写,能写几个写几个。集体评讲,揭示每一组数的特征。
(3)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和5 6和16 15和25 21和63
(4)教材118页1、2、3、4题
三、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今天我们复习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还有疑问吗?
第二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一些问题。
2.熟练进行约分和通分,认识约分、通分的重要性。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明确约分、通分的不同应用。
巩固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弄清用一个数(或量)与表示两个数(或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梳理知识。
(1)复习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 =a÷b =(b≠0)
(3)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 或等于1。
(4)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5)复习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约分,通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作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6)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基础练习。
(1)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________米,每段绳子是全长的________。
(2)五(1)班有40人,其中13人参加了“春芽杯”书画比赛。参加比赛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________。
(3)完成教材118~119页5、6、7、8题。
生独立完成,师集体订正。
三、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今天我们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还有疑问吗?
第三课时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复习巩固同分母、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巩固对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对易错、易混题进行针对性练习;理解不同类型加减法间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知识整理。师: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中都包含哪些内容?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帮助整理。
1.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2. 计算的方法或步骤。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注: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方法: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法则计算。(注: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练习:
(1)完成教材119页第9题
生独立完成后,师生共同订正。
(2)完成教材119页第10题。
此题是分数加、减运算联系实际的问题。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由学生解决第(1)小题。
解决第(2)小题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提问题,然后全班反馈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并选择一些问题让学生说一说提出的理由和解答的方法。
三、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还有疑问吗?
第四课时 空间与图形、统计
复习“空间与图形”“统计”。
1.复习巩固图形的变换知识,了解物体旋转后的变化,能够照指定的旋转角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图形的旋转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出示模型)看到它们,你想到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旋转及折线统计图这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自主整理。1.师:请同学们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旋转及折线统计图这三部分都学了哪些知识?写在练习本上,注意条理性。
(学生写,师巡视)
2.小组交流,请同学汇报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
(3) 容积和体积的关系。
(4) 图形旋转后有什么特征?
(5) 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学生根据同学们的回答修改自己整理的结果。)
变式练习。
完成教材119~120页的11~17题
(1) 第11题是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习题。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再次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
(2) 第12题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及1升、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练习时,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反馈。
(3) 第13题是有关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进率换算的题目。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
三、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还有疑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