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找规律
第一课时 找规律
教材P85~86的例1、例2,“做一做”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例1、例2情境图
●情意启发,明确目标:
1.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大家开心吗?一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开联欢会庆祝自己的节日,他们做了精心的准备,想不想去看看?
2.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跳舞。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生:有彩旗和灯笼。
生: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师:这些彩旗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生:不是,是有顺序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都有规律的。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1.引导学生描述图中的各种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的语言表达出对规律的理解。
出示彩旗图:
师:彩旗是怎么排列的?
师:如果看不出来规律,怎么办?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引导学生给彩旗按规律分分组,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它们可以一红、一黄分成一组,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
2.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师:你能圈出灯笼和小朋友是按什么顺序依次重复吗?请圈一圈。
学生活动,让学生边圈边说,找出图中重复的部分。
教师总结:彩灯笼是按照一盏红灯笼,两盏蓝灯笼这样一组依次重复出现的,
小朋友是按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这样一组的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
像这样按照顺序一组一组地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地排列。准确地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一组)是找规律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规律。
3.教学例2
(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例2中碗的排列什么规律?与前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全班交流。
碗的个数总是2、3、2、3……依次出现。
教师总结:这里不再是图形颜色上的变化了,而是图形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图形有规律地排列的背后是数字的有规律的排列,图形和数字的形式虽然不同,但它们表示相同的规律,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用语言表述的也非常清楚。
(2)例2中第二小题的教学
师:这一列有什么规律?请两个同桌一组,找一找再互相说一说,把你们发现的规律用数字记录下来。
1.教材P85做一做,集体展示,鼓励学生创造不同的规律。
2.教材P86做一做,集体订正。
3.画一画,填一填:
Δ □ ○ Δ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 3 1 3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练习二十第1题的第一小题:找规律,圈一圈。
图中图形是按照一个心形、一个笑脸的规律依次排列的,数量是按照1、2、1、2的规律排下去的。
5.第2题:图中圆圈和方格数的变化规律是什么?画一画,写一写。
6.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教室的天花板、地板、黑板上的奖品、自己的衣服图案)找一找生活中你有规律的事物?说一说。例如:走路拿步子:左右左右;季节:春夏秋冬……
7.老师做一些有规律的动作,你看出规律了吗?看出来了就一起做。
8.你会创造一些规律吗?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有规律的动作、声音等等。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除了按照事物的颜色、形状、数量来找规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图画、动作、声音的规律,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孩子一定会发现这些奇妙的规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会发现很多很多美的事物,只要我们努力去创造,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二课时 找规律
教材P87例3、例4
1.能根据图形排列的规律找出数字排列的规律。
2.使学生通过观察、计算研究出每一个完整数组中3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现规律。
3.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寻找数之间规律。
小正方体、三角形、圆片、小正方形若干。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图形和数字宝宝们还有很多有趣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看谁会观察,会思考,会计算,会表达。
1.教师在黑板上带学生摆例题3第一道题。谁能找出这道题有什么规律?你能接着往下摆一组吗?
教师:请开动脑筋想一想正方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借助正方形排列,你看到了数字变化的规律了吗?那接着该填什么数?
如果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启发学生:我们用几个正方形摆图形,再用数来表示。
出示第二行的方块图)这行可以怎样表示呢?接下来应该这样填呢?
2.例3第2小题。
教师:没有图形的帮忙,你能找到规律吗?谁会接下来填一组数呢?
师:这些数字是怎么变化的呢?用圆弧和数字标示数变化的规律。(先独立思考,再同桌合作)
师:第一组:每次加5;第二组:每次减4;这样我们通过观察计算相邻数之间变化规律,就能很容易找出后面的数了。
3.教学例4。
教师板书出花朵上的数字,那么花朵上的数之间的规律又该如何表示呢?接下去该如何填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40+50=90
方法二:90-40=50或90-50=40
方法三:40和50组成90
……使学生体会所表述规律背后的共同规律。
(让学生填在书上,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在黑板上)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照书上继续往下摆一组,然后把数字填在书上,并说说为什么第2个是5,第3个是9?后面应该怎么填?将几个同学的书拿上来展示,全班订正。
2.第87页做一做第2题。每个三角形上的数有什么关系?接着怎么填?
3.第89页第2.3题和第5题。每一题都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4.第6题,先观察说一说你发现每个圆里数有什么关系?再填一填。
5.画一画:
●★●★★●★★★●__________ ●★★★★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找规律,比我们前面学习的规律更复杂,不是向以前那样依次重复出现,而是图形和数量随之增加或减少。还有研究一组数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找到规律。
第三课时 用规律解决问题
用规律解决问题
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初步认识稍复杂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规律做出一定的猜想。
2.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出示情境图。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2颗珠子,掉的是哪2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规律解决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条怎样的手链呢?
生观察,指名说一说。
2.问题是什么?
3.怎样解答?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
师:这条手链中珠子的规律有哪些?你认为从左往右看最后面的珠子只有一颗黄色的,说明少了什么颜色的呢?掉了哪2颗珠子呢?
师:从右往左看最后的一颗珠子也是黄色的,说明少了什么颜色的呢?掉了哪2颗珠子呢?师:看来不管从哪边掉2颗,都是一颗黄的珠子,一颗蓝的珠子。
4.解答正确吗?
师:要知道掉的是不是这两颗,怎样检验呢?
(1)摆出她穿的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2)还可以在她穿的手链上一端,根据观察方向,画一画,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1.教材P88做一做。独立完成。
2.教材P89第4题。
哪种颜色的珠子的数量是没有变的?蓝珠子的数量是怎样变的?
3.教材P90第9题。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先要理解题意,再根据题意找出规律,进行解答,最后还进行检验。这样才能保证正确的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 找规律练习课
练习二十7、8、10、11、12、13,及动脑筋
1.通过练习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
2.使学生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师: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找规律,图形、事物、数的规律各种各样,千变万化,这节课我们进行找规律的练习。
1.出示教材P90第10题,每一行的规律是什么?用数字怎么表示?
哪两行的规律相同?让学生说出理由,再由学生来判断对错。
2.完成第7题。让学生找出规律后自己写在书上。3.完成第8题。
跳远冠军小青蛙在这数轴上面跳,对照数1——3——6——10——你发现小青蛙是怎么跳的?每次变化的量是一样的吗?接着小青蛙该跳到哪些数上?
4.学生独立完成第11题。让学生把规律标出来,集体订正。
5.第12题,观察给出的百数表的一部分,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排列规律?从百数表中取出来的一些数,请根据百数表的顺序,填写空格里的数。并让学生多说说你是为什么这样填?培养学生多个角度解决问题。
6.第13题,先让学生观察说明知道了什么?怎么解决?
反馈:(1)画一画;(2)推一推;
1.6、10、14、18、( )、26
2.1、2、4、5、7、( )、( )
3.1、1、2、3、5、8、( )、( )
4.比一比,再判断。谁的规律和别人不一样?
小熊猫:10、11、12、13、14
小鸭子:21、22、23、24、25
小猴子:47、49、51、53、55
小孔雀:27、28、29、30、31
5.教材P91动脑筋,画一画,试一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