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3.2乘法运算定律 教案(5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3.2乘法运算定律 教案(5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01 19:3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乘法运算定律
第1课时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教材24页例5(乘法交换律)例6(乘法结合律)。

1.知道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师:春天来了,植树的时节到了。瞧,四年级的同学们正在忙着植树呢!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一、学习例5
1.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独立列式解答:(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解答)
列式一:4×25=100(人)
列式二:25×4=100(人)
2.小组讨论: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你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文字和字母表示吗?
板书:两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b=b×a
4.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作用?
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二、学习例6
1.学生自己分析题目并列式解答:
列式一:25×5=125(棵) 125×2=250(桶)
综合算式:(25×5)×2
=125×2
=250(桶)
列式二:5×2=10(桶) 25×10=250(桶)
综合算式:25×(5×2)
=25×10
=250(桶)
2.小组讨论: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根据前面学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能试着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试着用文字和字母表示: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a×b)×c=a×(b×c)
4.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可以使计算简便。如: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8×4×25=8×(4×25)=8×100=800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172+39+28+261=(172+28)+(39+261)
2.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K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K
25×7×4=K×K×7
(60×25)×K=60×(K×8)
3.先计算,再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1 2 6
 ×  3 7

____________
   
4.计算。
25×79×4    185×5×20    125×4×25×8
5.学校食堂运来两车面粉,每车60袋,每袋25千克,共运来多少千克面粉?



第2课时 乘法分配律



教材26页例7(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练习。

1.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能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出示教材26页主题图
师: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四年级同学中的一些问题,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并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2.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4+2)×25=4×25+2×25
想一想:25×(4+2))25×4+25×2
3.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通过这些算式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4.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发现的规律。用什么方法表示这个规律?师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1.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a+a×5=(4+5)×a
2.计算。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3.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
32×(7×3)=32×7+32×3(  )
64×64+36×64=(64+36)×64(  )
4.学校开展植树活动,每人要栽8棵树,四(1)班有48人,四(2)班有52人,这两个班共栽树多少棵?




第3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练习七。第27-28页。

1.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合理运用乘法分配律。




1.复习旧知导入
302=300+K (300+2)×43=300×K+2×K
2003=2000+K (2000+3)×14=2000×K+K×K
什么是乘法的分配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2.25×12有多少种方法来计算这个题。
学生汇报出不同的算法,教师板书:
 12×25
=(3×4)×25
=3×(4×25)
=3×100
=300(个)   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个)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个)
3.在这几种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
4.这些算法都有什么特点?
思考:第一种方法中为什么要把12写成3×4
第二种方法中为什么要把25写成100÷4的形式,
第三种方法中为什么要把12写成10+2呢?
5小结: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1.在K里填上适当的数。
92×203=92×(200+K)
1000-159-K=1000-(K+441)
167×2+167×3+167×5=167×K
28×225-2×225-6×225=K×225
39×8+6×39-39×4=K×K
2.粮店运来一批大米,大小袋各16袋,大袋每袋50千克,小袋每袋25千克。一共运进大米多少千克?




第4课时 连除的简算



第29页例8。

1.使学生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我们已经学过有关加法,减法,乘法的简便运算,那么除法计算能不能也有什么规律可循,使我们的计算简便呢?这节我们就来探讨连除的简算(板书课题)

1.出示P29例8主题图解释什么是“一打”?
问: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出示学生算法12×25=(3×4)×25=175
12×25=(10+2)×25=175
2.讨论:这个算式符合乘法简算的结构形式吗?
师: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或乘法结合律的形式很好。你是怎样想的?(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能使计算简便。)
(分组展示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3.学习第二问: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请列出算式:330÷5÷2
讨论:你想怎样算?
学生汇报算法:师板书(1)330÷5÷2=66÷2=33
(2)330÷5÷2=330÷(5×2)=33
(3)330÷5÷2=330÷2÷5=165÷5=33
4.结合例8,独立解决下面的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1)买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2)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5.观察比较这几个式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a÷b÷c=a÷(b×c) a÷b÷c=a÷c÷b
这样能使计算简便。

1.计算。
81÷3÷3     210÷(7×6)     350÷14
2000÷125÷8 800÷5÷20 (35+45)×12
2.小明练习写毛笔字,3个星期写了420个大字,他平均每天写多少个毛笔字?
3.判断。
书上第31页第6题。
认真读题,细心思考,正确判断。
4.书上第30页第4题。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时,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其结果不变,应用除法的这一性质能使计算简便。
师:遇到计算时要认真分析算式、数据的特点,看能不能进行简便计算,要注意灵活运用简算方法。



第5课时 运算定律综合练习



课本第30-31页练习八。

1.能灵活运用加减法、乘除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会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3.能根据情况把连除算式改写成除以两个数的积的形式。
4.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除法的性质。



谈话导入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运算定律,但是在一些题中我们不能直接的使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要把因数变通后才能用运算定律来进行简算。

1.练习八第1题
板演,全班齐练
2.第6题
请把正确的算式写出来
3.第9题
讨论,请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4.第8题
请用多种方法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一道简单的题目,却有了几种不同的解法,每道题都用了我们以前学习的有关的运算定律。在计算中遇到乘法题目时,我们要学会合理的将几个因数改写成几个因数相乘或相加的形式。在做除法时,要会用除法的性质合理简算。

1.下面的计算哪些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29+22+78=29+100(  )
102×56=100×56+2(  )
35×16=35×2×8(  )
2.下面的等式分别用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
106×25=25×106(     )
5×17×4=5×4×17(     )
13×3×2=13×(3×2)(     )
3.计算。
25×36  25×32×125  26×99  34×103
4.在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大型团体操表演,一共有8个方阵,每个方阵有15行,每行有15人,一共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