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除法——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中的第一课时。平均分是除法的核心概念。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6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思维模式还处在由形象具体到抽象的转化过程,大部分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逆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都相对较差。根据知识学习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以动手操作为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知道将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动手能力,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教学准备:1、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或20个花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较大的圆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做题有奖。
请两名学生口算两个乘法算式。做完后给学生发奖,甲同学4份,乙同学2份。
提问:大家对这样发奖品满意吗?(学生表示不满意,认为这样发奖不公平。)
指名说出解决办法,并追问该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产生公平意识,认识到公平的重要性,为学习平均分打下基础。】
教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就连小动物们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瞧,两只小松鼠为分松果泛起了愁,大家愿不愿意帮帮它们呢?
2、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情境图。
两只小松鼠分10颗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
(2)鼓励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或花片代替松果,把自己的想法用学具摆一摆,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3)汇报交流。
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和不同的分法。
(4)归纳整理。
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呢?(生:第一种分法,两只松鼠分得同样多)
教师小结:像这样把10个松果分给两只松鼠,每只松鼠都分5个,也就是两只松鼠分得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平均分物品的情况?谁能举个例子?
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同时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既有趣又有用。】
二、加强应用,深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动手操作。
按照老师的要求动手摆一摆:把6平均分成3份。
2、汇报交流
学生讲述摆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在黑板上用圆片及时进行演示)
【设计意图:及时帮助学生巩固刚学的新知识,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回头看”的过程,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教师演示能有效的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示范,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更加规范、迅速、准确。】
三、巩固练习
出示教材中的练习题,提醒学生:弄清题意后,先用小棒或花片摆一摆,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做的,然后再写答案。
四、回顾新知
1、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让知识再现,进一步帮助学生熟悉平均分的含义;谈收获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条理性】
课堂小结:生活处处有学问,处处有数学,平均分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希望大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发现、多观察,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