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容积的认识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体验空间、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其关系,并掌握比较体积大小的一般方法。
(2)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想象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2学情分析
??? 《体积与容积》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安排在长、正方体的认识、展开图和表面积之后。体积、周长、面积是小学几何教学中三个最重要的基本概念。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教学:例6教学体积的认识,教材首先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第一,让学生感知到空间的存在;第二,让学生感知到空间有大小;第三,先直观判断再验证空间的大小。然后在这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的基础上揭示体积的概念。例7教学容积的认识,教材通过让学生直接观察比较两个体积不同的书盒中所装书的体积,形象而直观的揭示容积的概念。
???针对教材的安排,课前我们提出了如下问题的研究思考:
(1)体积概念的核心要素是空间,学生对空间的直观认识有多少?怎样使抽象的“空间”更显性?
(2)体积意义非常抽象,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体积概念容易与哪些概念混淆,该怎么区分?
(3)比较体积大小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如何结合体积大小的比较,使学生对体积的认识更更深入?
(4)容积概念与体积有着特殊的联系,怎样引入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容积?怎样引导学生清晰地把握容积与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3重点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把握体积与容积概念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一.初步认识体积
1.体验空间
(1)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往装有物体的杯子里倒水,倒的进吗?为什么?
(2)强化:还能继续倒吗?为什么?
(3)体悟: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思考加深对空间的认识。
2.认识体积
(1)实验:教师出示两个同样的杯子,装满水,依次投入两颗大小不同的石子。
(2)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溢出的水多说明什么?
(3)定义:学生交流回答基础上揭示体积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活动2【活动】二.深化理解体积
1.回扣:
2.重量:
(1)实验: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比较两种物体的体积。
(2)小结:教师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作出小结。
3.形状:
(1)观察:比较两块橡皮泥的体积。
(2)设疑:这个面很大,为什么不说它体积大?
(3)小结:教师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作出小结。
活动3【活动】三.比较体积大小
1.观察法:
(1)设问:引导学生观察并设问胡萝卜的体积一定比莴苣大吗?
(2)定名:这样的比较体积大小的方法叫“观察法”。
2.水测法
(1)设问:有什么办法能确定这两个物体谁体积大些?
(2)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办法,并实验比较。
(3)定名:引导学生给这种比较方法取名。
(4)故事:进一步体会水测法的巧妙。
3.计数法
(1)提问:这两个盒子能用水测法吗?学生讨论交流比较方法。
(2)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刚才不好比,现在又好比了?
(3)定名:引导学生给这种比较方法取名。
活动4【活动】四.认识容积
1.出示:教师出示两个体积相等的正方体。
2.说明:这样的两个正方体可以看做是两个容器。
3.实验:现在用这两个容器装米,哪个装的多?
4.定义: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概括容积的意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5.比较:体积与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活动5【活动】五.生活应用
1.“所能容纳”
2. “体积”与“表面积”
3.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