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空气的流动(课件、教案、视频)(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空气的流动(课件、教案、视频)(共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01 20:39:55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暖气片旁边的空气受
热上升之后,留下的
空间被谁占据了呢?
空气的流动
猜想假设
①带孔的玻璃箱
②蜡烛
③线香
材料超市
猜想假设

蜡烛周围的空气受热后上升,上升后变凉又再次下降,最后从侧面下方的开口流出。

蜡烛周围的空气受热后,有一部分向上升,有一部分从侧面下方的开头流出。
用下面的装置模拟一间房子,蜡烛相当于房间里的暖气片。
猜一猜,蜡烛点燃后,“房间”里的空气会发生什么现象。
观察现象
1.把点燃的线香放到装置侧面的开口处,然后点燃装置里的蜡烛。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在图上画出来。
观察现象并绘制表格
2.比较蜡烛点燃前后,线香的烟在空气中流动时的变化,绘制到表格中。
蜡烛点燃前 蜡烛点燃后
线香的烟的变化
总结原因

这是什么原因呢?

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
类比发现
想一想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其它 空气流动的例子吗?
类比发现
车内和车外不同空间的冷热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类比发现
地区之间的冷热差异
也会引起空气流动
扩展阅读
巧妙的设计-风门

下面开了一个口,口可以被遮挡,敞开的空间可以多也可以少,有什么作用呢?
扩展阅读

为了控制炉子里煤炭燃烧的火力,人们在炉子的下方开了一个口,并在口上安装了一个小门 -- 风门。
门开的大一些,流进炉子里的冷空气就会多一些,炉子里的火也就会旺一些。
谢谢!
第四单元 流动的空气
第三课 空气的流动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能在好奇心的趋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了解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空气的流动》。上节课探究了热空气上升的事实性知识,开始从运动的视角关注空气的流动。本节课学生将探究风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道风的成因。本节课仍然会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即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最后增加拓展活动一项。虽然和上节课一样需要经历完整的探究活动,但本节课的重点在“制定计划”上。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观察空气运动的能力,能够观察并操作热空气性质的实验,具有初步的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但实操能力还不熟。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发他们联想,推想和验证风的形成,聚焦问题。
二、学习目标:
1.知道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
2.能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
3.有利用模型搜集证据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对风门作用的了解,探寻工具中的科学原理,体会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三、学习重点: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根据自己的假设,制定出科学严谨的实验计划。
2.通过实验,探究风的形成过程。
四、学习难点: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根据自己的假设,制定出科学严谨的实验计划。
2.通过实验,探究风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风的形成演示箱、实验记录单等。
六、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冬天家里用暖气片来取暖。你注意过暖气片一般安装在房间的什么位置吗?暖气片被加热后,空气会发生什么现象?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会被谁占据呢? 学生回答:安装在墙下边。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猜想假设 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房间模型,带孔的玻璃箱模拟房间,箱子里的蜡烛模拟暖气片,大家看一看,点燃房间墙边的蜡烛空气会发生什么变化? 1.学生思考,进行猜想。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本环节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
搜集证据 老师讲解实验:我把蜡烛放进去空气流动了吗?不知道因为看不见,回想一下我们可以借助什么确定空气在流动?怎样观察? 教师总结可以将线香放在洞口,点燃蜡烛和线香,将线香移至出风口,观察烟的飘动情况,来判断有没有风的形成,并且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1.思考讨论借助线香的飘动判断风的形成方法。 2.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3.完成《学生活动手册》上的相关内容。 培养学生学会用模型搜集证据的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下个环节做准备。
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的结论。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被冷空气占据了。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拓展活动 教师展示课件“巧妙的设计---风门”,提出“炉子的风门为什么设计在底部?如果想让炉火旺一些,该怎样操作风门?如果想让炉火小一些呢?”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思考,并在课下尝试解决问题。 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课下探究。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