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现象,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欣赏、观察、操作、分析、想象、创作等教学活动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性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
重难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判定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找出对称轴。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几何图形,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打下了基础。
学生分析
这次的讲课活动,我用的是二年级的学生,不是自己的学生,因此学生对于我来说很陌生,同样我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陌生的。而且《轴对称图形》在原来的旧教材中是六年级才学的知识,无疑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操作学具、学习材料、答题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设疑生趣
1、课件欣赏。
欣赏精美的图片,谈感受。
2、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征?
3、揭示课题:轴对称图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些对称的物体很美,而且初步理解物体的两边完全一样,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知识的准备,思维的准备和心理的准备。这样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审美的教育。
二、读讲探究
(一)读书
1、出示读书要求。
(1)把手中的两个图形分别沿虚线对折,观察对折后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3)把你读书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学生带着读书要求读书。要求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还可以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或不明白的内容。
(二)讲解
1、通过读书你学到了什么?
着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关注学生对“对折”“完全重合”等关键词语的理解,注意区分“轴对称”和“对称轴”。
2、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进行讨论。
“这样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了学生阅读和探究的欲望。同时提出了新的学习任务,指明了思考的方向。
学生读书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发展了学生的内部语言,使学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通过读书,对本节的知识有了表面的理解,接下来用讲来延伸读,强化了学生读取的信息,更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在学生读书、讲解、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说的过程中,凡是学生会说的,就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说的有困难,则可以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试着说。
三、初试验证
1、下图各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猜看,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拿出手中的纸,沿虚线对折后剪下来,看看和我们猜的一样吗?
大家真是太聪明了,再来几个难一点的来考考大家,好吗?
通过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观察、分析、想象等过程,使学生完成从形象——抽象——形象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系统整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分组精练
1、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先判断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再试着画出它的对称轴。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理解,并使学生知道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不止一条,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概括总结
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或体会。
七、我是小小设计师
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设计创作出漂亮的轴对称图形。
创设自主创造的空间,内化所学的知识,感受数学的美。
八、小结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多多发现美、创造美!
《轴对称图形》课堂实录
一、设疑生趣
1、师:孩子们,真高兴我们今天又见面了,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想看看吗?
生:想
师:大家快来看看吧!(课件展示美丽的图片)
2、师:看到这些精美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1:这些图片真是太漂亮了!
生2:如果这些图片是我的就好了!
师:这些图片的确很漂亮,那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生1:上下两边形状一样。
生2:左右两边形状一样。
生3: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对称的。
3、师:是啊,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对称的,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因为具有对称的特性而更加美丽。
4、师:课下老师把一些这样的物体画了下来,藏在了大家的桌子里,快把它们找出来吧!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读书来研究这样的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读讲探究
(一)读书
1、师:这节课是我们第一次尝试通过读书来学习知识,那读书前,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带给大家的阅读提示吧!(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1)把手中的两个图形分别沿虚线对折,观察对折后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3)把你读书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师:下边就让我们打开数学书第3页,读“试一试”上面的内容,边读书边思考,还可以动手折一折,看看你能不能通过读书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解
师:大家看书都特别认真,谁想把你的发现和大家说一说?
生:对折后,虚线两边的形状完全一样。
师:这是他的发现,谁再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对折后两部分能重合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啊?
生:我还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虚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虚线叫做对称轴。
师:读一读书中的这句话,你觉得在这句话中哪个词比较重要?
生:完全重合 对折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呢?可以结合手中的图形来演示。
生1:对折就是沿着中间的虚线折过去。
生2:完全重合就是对折后两边都一模一样。
生3:我认为完全重合就是对折后都重叠到一起。
师:任意的拿一个图形,和你同桌说一说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并试着找出它的对称轴。
同桌交流。
三、初试验证
1、师:这节课,大家学的都特别认真,下面检查一下你是不是都掌握了,先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吧,下图各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猜看,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师:拿出手中的纸,沿虚线对折后剪下来,看看和我们猜的一样吗?
学生动手剪图片,证明自己的猜测。
师:大家真是太聪明了,再来几个难一点的来考考大家,好吗?
四、系统整理
师:现在自己想一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1:通过学习我认识了轴对称图形。
生2: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我们的汉字中也有轴对称图形。
生3:我知道了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虚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虚线叫做对称轴。
五、分组精练
1、师:看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那老师要再考考大家了。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动手画图。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展示给大家?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
生:我数数左边有几个格,右边我也就画出几个格。
师:第二个图形,老师也有一个办法,听听看对你有帮助吗?直接在对称轴的右边找出这个点的对称点,然后再用线连起来,就画出了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师:非常棒,第一个难关被大家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再来看看第二关吧。先判断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再试着画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活动。
师:谁来把你的判断结果展示给大家?
师: 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1:是。
生2:不是。
师:那到底是不是呢?老师这里正好有一个平行四边形,谁来折一折?
找学生动手折。
生:对折之后没有完全重合,说明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其实在这些图形中,有的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课下可以自己再找一找。
六、概括总结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者你想对老师或同学说点什么?
生1:通过学习我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我还知道了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虚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虚线叫做对称轴。
生2:今天我是自己通过读书学到了许多的知识。
七、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下面就让我们用这节课所学的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剪一些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吧!
学生活动,集体展示。
八、小结
师:孩子们,你们创造的轴对称图形可真是太漂亮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物体也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够发现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