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
0×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指名口答)
14×3= 42×2= 25+0= 0+28=
32-0= 28-28= 17×5= 21×5=
2.竖式计算。(指名板书)
113×3= 314×5= 224×3=
学生独立练习后全班交流。
二、探索新知
1.教学0×5=?
(1)设境引入。
教师摆出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这里有几盘苹果?每盘几个?要求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算?用乘法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口答,教师分别板书: 3×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个盘中拿去1个苹果,继续提问: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要求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算?用乘法怎么算?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2×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口答后,教师再从每个盘中拿去1个苹果,继续提问: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要求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1×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口答后,教师再从每个盘中拿去1个苹果,问:现在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
要求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2)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的口答,教师板书: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得数(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个0相加是多少)应等于几?(等于0)
(3)推理归纳。
根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
学生口答后,让学生做课本第34页“算一算”3道小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口算结果。(0×3=0,7×0=0,0×26=0)
提问:通过刚才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
(4)小结、深化。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0乘以几和几乘以0都是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0个或1个也没有。
2.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学生计算。
观察,发现规律。
3.下面是一组与0有关的算式,请你用竖式算一算。
(1)计算前两道
此题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这样想:因为13×5=65,所以130×5=650。这样想的学生可能已经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认为只要在65的末尾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13×5和130×5这两个算式,使学生理解13个十乘5等于65个十,也就是650。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竖式算法,可先请学生板书竖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三种算法。
(2)计算后两道
此题是加数中间有一个0的乘法,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让学生公布各自的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三、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巩固练习
依次完成练习题2、3、4、5,交流订正。
五、课堂检测
1、直接写得数
3×0= 240×0= 201×0=
402×0= 0+180= 120×4=
2、竖式计算
250×4= 360×3= 102×9=
周玉琦
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