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昌乐县实验小学 崔金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青岛版教材第二单元快乐大课间信息窗1的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是新课程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本节课是为以后学习竖式做铺垫。
素材的选取
1.素材的选取。素材的选取以快乐的大课间为背景,着力体现大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充分焕发了学生对大课间的无限向往。3个信息窗的素材都呈现活动的丰富多彩和孩子们幸福的表情。
2. 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3个信息窗。依次是:
跳圆圈舞——艺术体操、扇子舞——转呼啦圈
二、单元知识分析
知识基础有三个:一是表内乘法,二是加法
知识构成:
信息窗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不进位笔算
信息窗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
信息窗3:乘加乘减(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
【课标分析】
1.课程标要求
知识技能:能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数学思考:会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題解决: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2.课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分句中的第一个行为动词“能”,它的同类词是“掌握”,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用于新的情境”。核心概念是“一位数乘乘两位数”,“口算”是其限制条件。第三分句的行为动词是“体验”,即“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综合分析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与合作作交流时间,以此进步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第二个层次是在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能掌握算法并进行口算,提高运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这是小学三年级学生首次接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调动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意义,两位数乘一位数能熟练正确地口算。
技能目标: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
理解: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小棒、投影、课件。
教法学法:
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表内乘法。
目的:知识生长点。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利用课件展示快乐大课间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课件展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目的: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快乐大课间,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通过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而且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三、探究新知
1.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
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个问题并列式,可能出现20×2=或2×20= 。以20×2为例,先让学生选择学具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理解算理。
学生在交流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a. 20×2表示2个20相加,20+20=40. 这是根据乘法算式的意思来算的。
b.直接通过摆小棒数出结果。
c. 2×2=4, 2个十×2=4个十, 4个十是40,所以20×2=40.
引导学生重点掌握最后一种方法:整十数乘一位数,先不看0,先算2个十乘2得4个十,而4个十是40,因此再在后面写零。
d.练习,提升方法
20×3= 20×4= 20×5=
e.算法优化
学生可以有自己喜欢的方法,通过对比总结,老师要重点强调便于大多数学生理解并掌握的方法。
f.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
(1)引导学生列式(两种列式方法)
(2)合作探究
要求:
从信封中轻轻的拿出算式。
摆一摆:想一想怎样摆。
交流: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展示。
a.边摆边说,先算10×3= 30再算2×3=6 最后算30+6=36所以12×3=36。
b.学生展示:12+12+12=36
c.最后教师可结合课件操作摆小棒的动态过程,结合课件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一部分和课件中的哪一部分相对应。
目的: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学生先选择学具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具体问题解决过程中借助学具有效地沟通算理和算法之间的联系,同时借助课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从而实现算法的有效建构。
3.闯关练习。
第一关:初露锋芒
1.争当口算大王
40×6= 4×40= 20×8=
22×3= 13×3= 42×2=
第二关:争分夺秒
21×2= 22×3=
23×2= 22×2=
21×4= 21×4=
11×5= 11×9=
第三关:火眼金睛
6×2= 11×3=
60×2= 12×3=
9×2= 22×3=
90×2= 33×3=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
第四关:脱颖而出
哪辆坦克能过桥?
课堂小结:
回顾今天的学习历程,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
迁移
20×2=40 12×3=36
10 2
【评测练习】
第一关:初露锋芒
1.争当口算大王
40×6= 4×40= 20×8=
22×3= 13×3= 42×2=
第二关:争分夺秒
21×2= 22×3=
23×2= 22×2=
21×4= 21×4=
11×5= 11×9=
第三关:火眼金睛
6×2= 11×3=
60×2= 12×3=
9×2= 22×3=
90×2= 33×3=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
第四关:脱颖而出
哪辆坦克能过桥?
【效果分析】
本节课从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出发,从表内乘法的复习作为知识的生长点,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快乐大课间,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整堂课的课堂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经历快乐大课间的具体情境,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意义,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口算方法,学生能熟练正确地口算。
(2)学生经历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具备了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了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从问题入手。
(3)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具体问题解决过程中借助学具有效地沟通算理和算法之间的联系,同时借助课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通过分类-对比-归纳的过程进行算法的优化。在这一环节学生学到了自己喜欢的算法。
(4)通过丰富多彩的闯关练习活动:算一算-抢答-对比总结-解决问题四个环节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算法的掌握,学习效果很好。
【课后反思】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
1.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设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经历快乐大课间的具体情境,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意义,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口算方法,学生能熟练正确地口算。学生在各种情境中,主动参与,达到学习目标。
2.学生经历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具备了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了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从问题入手。
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具体问题解决过程中借助学具有效地沟通算理和算法之间的联系,同时借助课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通过分类-对比-归纳的过程进行算法的优化。在这一环节学生学到了自己喜欢的算法。
4.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培养合作意识
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全班范围内以小组汇报形式说算法,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了不同程度的思考与讨论,在交流、比较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他人的想法,从而优选适合自己的算法。
5.通过丰富多彩的闯关练习活动:算一算-抢答-对比总结-解决问题四个环节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算法的掌握,学习效果很好。
总而言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并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新问题。组织学生合作发现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口算方法的多样化。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我认为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