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
1、教学目标
1(1)使学生经历从条件出发思考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用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能正确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借助线段图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发展几何直观,在反思中感受从条件想起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2、学情分析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在新知讲授时,线段图是由学生探索尝试画,还是教师启发学生带领学生一起画,成为了在备课过程中改动最大的地方。完全放手有学生探索本题线段图的画法,能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主的理念,但是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已有经验,我还是选择启发带领学生画图,并指图说题意,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例2时,画完线段图理解题意后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你是怎样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的”,让学生体验和作的乐趣,感受合作学习的好处,也让学生加深对从条件想起的策略的思考和感受。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
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会跳绳吗?芳芳和明明在玩跳绳游戏。(出示幻灯片)芳芳跳8下,明明跳了24下。
问题:有这两个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同学们想到的这些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板书课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1.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2.为了将题中三种花的数量关系表示的更清楚,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这里的条件和问题?
????(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入线段图)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能让条件和问题一目了然的方法:线段图。
1.画线段图
(1)学生说一说线段图怎样画。
根据条件和问题,你觉着应该先画表示那种花朵数的线段?然后再画那种花朵数的线段?最后画哪种花的线段?
(2)师生共画线段图。
黄花怎么画?画多长?为什么?
(3)学生完善线段图信息。
请大家在课本上补齐题目信息。
(4)指名学生指图说题意。
2.列式解答
(1)学生独立完成
请大家在课练本上列算式解答。
(2)在小组内交流思路。你打算怎样求出红花的朵数?准备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汇报,评价。
3.回顾反思
回顾解题过程,你觉得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哪一步计算,是怎样想到的?
4.再次感受策略
(课件出示条件“红花比黄花少7朵”)
引导:那如果把条件改成“红花比黄花少7朵”,(出示条件)求红花有多少朵又该怎样想、怎样算呢?
自己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一人板演。
?交流:计算过程对不对?你用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说明解题思路) ?
?5.回顾反思收获。 ??
?引导: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现在回顾、比较一下两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题的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互相讨论讨论。
??交流:说说解决两个问题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内化策略 ?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
(1)让学生看图说说第(1)题的条件。 ??
你能根据条件提出哪些问题? ?(采用小老师提问并点名回答的方式)?????
(2)提问:第(2)题的线段图表示什么意思? ?
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出示问题) ??
提问:求苹果树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 ?
(3)?指出:明白了实际问题的条件,就可以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以计算的问题,这样就能知道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正确解答。 ?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
?让学生读题。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方法理清题意吗? 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评价交流,相机提问:你是怎样理解“月季花的盆数是杜鹃花和茶花总数的2倍”的???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题,?列式解答。
交流反馈。
4.做拓展题
出示线段图,小组合作编题。
汇报交流。
四、课时小结 ????
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