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复习题
选择题
1.“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生动的写照。说它“畸形”,从行业看,是因为主要集中在( )
A. /轻工业 B. 重工业 C. 造船业 D. 冶铁业
2.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这段话反映了张謇
A. 赞成商务立国 B.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主张学习西方教育思想 D. 提倡实业救国
3.下图是毛泽东对近代史上两位人物的评价,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 都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C. 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 都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①北洋政府加大对民族工业的扶持力度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西方列强忙于应付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快速发展的途径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5.枣庄中兴煤矿公司是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矿业,并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哪一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抗日战争时期
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列强的坚船利炮带来了屈辱的条约。下列条约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冲击最大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瑷珲条约》
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下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男子之间的称呼改用“先生”或“君”。这表明
A. 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B. 传统习俗被彻底打破
C. 平等的观念得到传播 D. 盲目祟尚西方文明
8. 服饰,自古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与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密切相关。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体现了()
A. 自由思想B. 平等思想C. 博爱思想D. 专制思想
9.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 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 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 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10.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可以做到的事是( )
①看《申报》 ②吃西餐 ③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④乘坐轮船外出旅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下列现象共同反映了近代社会某一方面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指的是( )
A.政治民主化 B.经济工业化 C.思想民主化 D.生活近代化
12.1897年成立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这家出版机构创办于 ( )
A. 中华民国成立的所在地 B. 袁世凯复辟的地方
C. 黄埔军校创办地 D. 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13.当“戊戌政变”后的第五天□□□□□正心惊胆战地等待噩运降临,不料慈禧太后在谕旨中却说道:“□□□□□为培植人才之地”,应予以继续兴办……就凭她这一句话,就使它化险为夷,得以幸免于难,成了“戊戌变法”诸多新政的唯一幸存者了。“□□□□□”应指的是( )
A.京师大学堂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轮船招商局
14.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
A. 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 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 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 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15.《申报》记录了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想了解《申报》早期创办的历史,应该去
A. 广州 B. 上海 C. 北京 D. 南京
16.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晚清状元张謇的真实评价,其“兴国之梦”是指( )
A.实业救国 B.民主科学
C.民主共和 D.变法图强
17.下面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z处的发展状况的是( )
/
千呼万唤始出来 B. 小荷才露尖尖角 C. 忽如一夜春风来 D. 无可奈何花落去
18.下图是中国民族工业1912—1918年发展示意图,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 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D. 西方列强加大对华资本输出
19.下列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有( )
①《新青年》杂志的创刊 ②《申报》杂志的创刊③商务印书馆成立 ④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20.近代中国人民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得益于哪件大事的发生(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21.中国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五年,最早由左宗堂在福州船政学堂实施,初称“实业教育”,1917年改称“职业教育”。百日维新期间创办的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是( )
A. 京师大学堂 B. 北洋西学堂 C. 时务学堂 D. 京师同文馆
22.下图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3.文艺作品能折射出时代的印迹,下列作品反映同一历史题材的最佳选项是( )
①《黄河大合唱》 ②《义勇军进行曲》 ③《狂人日记》 ④《愚公移山》
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24.下图为近代一位伟大人物,以下简短说明与图片人物相吻合的是( )
/
A. 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B. 发表《新纪元》一文,歌颂十月革命
C. 创作《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D. 创办《新青年》,率先举起“民主、科学”大旗
25.鸦片战争后,中外联系曰益增多,中国近代化进程逐步推进,人们的传统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人们初看它,感到很新奇,“人物动作,惟妙惟肖,属目者皆以为此中有,呼之欲出也”。这里的“它”指的是
A. 电报 B. 电话 C. 电影 D. 照相
26.下面绘画作品蕴含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忍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其作者是
A. 鲁迅 B. 徐悲鸿C. 聂耳 D. 冼星海
27.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有明显历史错误的是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⑤
2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这首歌曲是( )
A.《大刀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C.《游击队之歌》 D.《义勇军进行曲》
非选择题
29.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孔子的私学中,纯属贵族出身的弟子寥寥无几,多数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而且来自不同的诸侯国。可以说,他创办的私学,扩大了招生范围,冲破了“学在官府”的束缚,适应了“文化下移”的要求,县有历史的进步性。
材料二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人们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以致没能产生如同期的西欧在天文、数学等方面的近代科技成就。
——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材料四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1949年《共同纲领》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孔子对教育做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这一贡献在教育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科举制开创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说科举制是公平的制度?
(3)根据材料三回答,八股取士有哪些消极影响?
(4)从材料四中的清朝《奏定学堂章程》可以看出,清朝的课程设置和传统教育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通过以上材料分析,我国教育发展有何变化趋势?
30.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材料二 割让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节选
(2)材料二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殖民大国的军队开入北京,其中也发生了一些针对平民的野蛮报复行动,之后他们分区占领了北京城,然后继续与分散在中国北部的义和团作战。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1901年9月7日所谓《辛丑条约》签订。
——《中国近代史纲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840—1901年两次派军队侵入北京战争名称。《辛丑条约》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如下图所示
/
材料五 由于外国资本凭借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早期民族资本工业在与他们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同时这些民族工业还受到政府的束缚和压制。因此许多民族资本家为了寻求发展,不得不托庇于外国资本,或攀附于官僚势力。
(4)请为材料四示意图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曲折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3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代中国教育的改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2年开始,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到美国学习,连续四年共派出120人。这些幼童的年龄段在10到16岁之间,将在美国进行为期15年的留学生涯,经费全部由清政府负责。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中国海归》,杨秦、梅彬、柯建刚主编
(1)请问材料一中所指的时间是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的哪个时期?
材料二 “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2)康有为对近代教育持怎样的态度?
材料三 1898年7月,光绪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它的办学原则是: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一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
(3)据材料三概括京师大学堂课程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材料四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
(4)材料四是严复对某件事情的评价,请问此事指的是哪件事?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看法。
参考答案:
1-5:ADCCC; 6-10:CCBBD; 11-15;DDABB;
16-20:ACBAC; 21-25:ABACC ; 26-28:BBD
29.(1)兴办私学。打破了教育垄断,促进了教育公平。(意思相近即可)
(2)隋朝。因为它坚持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意思相近即可)
(3)禁锢了人的思想,压制了人的创造力;忽视自然科学的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4)增加了自然科学内容;增加了外语;增加了财经、法律内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5)内容不断丰富;越来越趋于大众化;越来越走向公平;等等。(2分,任答一点得1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
30.(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或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或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或者按照材料答出外国资本,政府,官僚势力也可以得分,)
31.(1)洋务运动;
(2)优先发展教育(或者:急迫发展教育);
(3)中西结合;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
(4)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5)应重视教育;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