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革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青年杂志》 《新青年》
二、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陈独秀
陈独秀
陈独秀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陈独秀
1917年初,陈独秀接受新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不久也迁往北京。
陈独秀
胡 适
李大钊
鲁迅
四、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五、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内容1: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和旧文化”指的是儒家伦理道德 ,它宣扬的是君父臣子等观念,维护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孔子像
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构成了中国封建统治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在在思想领域反封建,就不得不把斗争矛头指向孔子为首的儒家道德,以达到摧毁封建统治基石的目的。因此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从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和后世的进步影响上来看,是正确的。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陈独秀
内容2:
口号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什么是文学革命?
提倡文学革命
内容3: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须言之有物” 、“不摹仿古人”
“不做无病之呻吟”
—胡适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陈独秀
旧观念、重形式、难理解
新思想、重内容、好理解
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鲁 迅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新文化运动“新”的声音
提倡民主和科学
提倡新道德
提倡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对东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和绝对的否定
社会环境
思想解放
社会进步
《大换血》
没有好的了,全部坏掉了,必须全部换掉!
不会全坏了吧,总有些还好的,应该留下吧!
消极意义(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性质:
材料:据我个人的观察,新思潮的根本意义是一种评判的态度。 —— 胡适
对于新文化运动,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
应该持一分为二的态度: (1)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2)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4)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国文化。
课堂小结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
1、背景2、标志3、代表人物4、主要阵地5、口号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意义
1、主要内容2、进步意义3、消极意义
课堂练习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敬告青年》 B、《每周评论》 C、《新青年》 D、《民报》
2、 我们纪念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它大力提倡( ) A.自强、求富B.自由、平等
C.民主、科学 D.民族、民权
\
4、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的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 ( )
A、三民 主义的“民权思想”
B、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