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树人学校201005高一09-10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扬中树人学校201005高一09-10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5-07 21:40:00

文档简介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 一 地 理(必修)  2010.5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
读下表,完成1~2题。
某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统计表
年份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出生率(%) 3.95 3.98 3.60 3.79 3.64 2.30 1.82 1.10 0.67 0.65 0.63 0.64
死亡率(%) 1.70 1.08 1.00 0.95 0.76 0.73 0.68 0.63 0.67 0.66 0.65 0.65
1.该地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年份为
A.1950年 B.1955年 C.1965年 D.1970年
2.21世纪以来,该地人口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数量减少
图1为“人口增长阶段示意图”,完成3~4题。
3.人口迅速增长的阶段是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4.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处于第三阶段,其特征是
A.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
B.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C.青少年儿童比例小,劳动力不足 D.人口年龄结构失衡,性别比例失调
图2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5~6题。
5.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台湾省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图3),完成7~9题。
7.图中反映台湾省
 A.60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B.40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C.20岁人口比重呈现先下降再上升 D.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8.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B.人口增长速度快 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9.2031年台湾省解决人口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是
A.大移民 B.一对夫妇生一胎 C.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D.实行提前退休
10.造成古代农业社会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原因是
A.城市化 B.工业化 C.土地开垦的吸引等  D.工程移民和气候变迁
11.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的新特点是
A.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长期定居移民增加
C.短期流动人口减少 D.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读图4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图(变动前,四城市人口相等),回答12~14题。
12.该年,四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13.四城市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区域人口增长的主要指标为:
①出生人口数 ②死亡人口数
③人口自然增长数 ④人口机械增长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近年来,苏南地区各省辖市常住人口因受迁移因素的影响,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长。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因外迁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速度则分别有所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16题。
15.造成江苏各地区之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个人偏好 B.自然条件 C.国家政策 D.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16.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内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A.由平原流向山区 B.由农村流向城市
C.由城市流向农村 D.由人口稠密地区流向人口稀少地区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第17题。
17.我国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为16亿人,则16亿人口的含义是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人口容量
C.最适宜人口数量 D.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18.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19.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影响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经济发达程度
20.“丁克”(DINKS)家庭,也称为自愿不生育家庭,是“Double income, nokids”缩写的音译,其含义为“双份收入,不要孩子”。“丁克”家庭反映的地域文化是
A.传统农业文化 B.宗教文化 C.现代大城市文化 D.政治文化
读图5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21~24题。
21.关于城市的功能分区,叙述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21世纪教育网
D.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22.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其中C区域通常是
A.中心商务区 B.批发与轻工业区
C.低级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
23.图示城市空间结构属于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星状环形模式
24.若在该城建一幢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楼房,应布局在
A.a B.b C.c D.d
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读图6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米2),回答25~26题。
25.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B.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市中心附近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
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26.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 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公路干线交汇,交通便捷
C.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
D.地势平坦,工厂林立
读“某城市土地利用付租能力距离递减示意图(图7)”,完成27~29题。
27.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①不同的功能活动 ②城市环境的优劣
③距离市中心远近 ④交通便捷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8.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交通便捷程度最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9.该处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低级住宅区 C.工业区 D.文化区
30.读图8,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9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1~32题。
31.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32.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20世纪末部分国家城市与乡村人口比例”图(图10),完成33~34题。
33.图示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34.从图中可以看出
A.中国和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
B.巴西和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
C.发展中国家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
图11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35~37题
35.南京、扬州和上海三城市服务范围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A.上海、南京、扬州 B.南京、扬州、上海
C.扬州、上海、南京 D.南京、上海、扬州
36.受自然因素影响,该地区城市形成早期的分布特点
A.沿铁路干线分布 B.沿河分布
C.沿高速公路    D.沿山麓地带分布
37.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① 光污染 ② 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 地下水位下降
④ 土壤污染 ⑤耕地面积减少 ⑥ 噪音污染
A.①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南京夫子庙地区有两千的历史,屡建屡毁,屡毁屡建,至1983的重建夫子庙地区,融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戏剧文化、商业文化于一体,满足人们游憩、娱乐、消费、考古等多层次需求。据此回答第38题:
38.南京夫子庙地区的城建历史说明了
A.一个城市早期建筑风格对现代化城市建设会产生不利影响
B.一个城市早期设立的活动,与后期城市发展活动没有联系
C.一个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城市功能分区有着深远影响
D.一个城市的历史由于时间流逝,对现代城市的建设不会产生影响
图12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完成39~40题。
39.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
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
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40.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是并不是由于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请将叙述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41.人口合理容量在数值上大于环境人口容量
42.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可承载的人口规模相差不大
43.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总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4.“多子多福”的世俗观念,影响了我国人口的发展
45.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46.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工业用地
47.县城的等级高于乡镇,所以县城居民的人均收入一定大于不同地区的乡镇
48.在城市化过程中,第一产业吸引了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
49.当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高于发达国家
50.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3大题,共30分)。
51.读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9分)
材料: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上海黄浦、静安和卢湾3个区(中心区),减少人口69.17万,而浦东、闵行、宝山、徐汇、普陀、嘉定6个区(边缘区),增加人口299.4万,其中浦东增加101.41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为11.5%,比1990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城市分布密集,从自然地理区位分析主要受 、 和 等因素
影响较大。
(2)长江三角洲地区, 是核心城市。
居于第二层次的是 和 。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城市属于第 层次。
(3)材料中上海中心区和边缘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 )
A.郊区的经济发展迅速 B.边缘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于中心区
C.上海的城市化过程中,主要为“郊区城市化” D.边缘区的交通、住房条件变差
(4)上海在未来几年里( )
A.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口的迁入 B.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趋减弱
C.鼓励生育,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D.要更关注社会养老保险、老人医疗护理等工作
52.读下表,完成有关问题(13分)。
国家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韩国 1.5 0.6
印度 2.9 1.0
尼日利亚 4.3 1.3
埃及 2.9 0.8
德国 0.93 1.09
(1)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在右上图14中绘制出印度和德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柱状统计图(2分)。
(2)这些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3)目前埃及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德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
(4)尼日利亚等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对该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德国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对该国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是
,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
53. 读图15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a、b、c曲线都是租金支付能力变化曲线)(8分)
(1)该图反映的是 这一经济因素对城市土地租金、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影响某处土地地租水平高低,除该因素外还有 。
(2)在三条租金支付能力变化曲线中,商业用地租金曲线为 ,住宅用地租金变化曲线为 ,工业用地租金变化曲线为 。
(3)OA区间为城市中心, 支付地租最高,所以OA区间形成 区;AB区间 支付地租能力最高,形成 区;BC区间只有 支付地租最高,形成 区。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答卷纸
高 一 地 理(必修)  2010.5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二.判断题:请将你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三.综合题:(3大题,共30分)
51.(9分)
(1) 、 和 。
(2) 。 和 。 。
(3)( )(4)( )
52.(13分)。
(1)
(2) , , 。
(3) , 。
(4) ,
, 。

, 。
53.(8分)
(1) 、 。
(2) , , 。
(3) , ; , ;
, 。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学校 班 级____________ 姓 名 学 号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_____扬州中学教育集团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 一 地 理(必修)  2010.5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
读下表,完成1~2题。
某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统计表
年份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出生率(%) 3.95 3.98 3.60 3.79 3.64 2.30 1.82 1.10 0.67 0.65 0.63 0.64
死亡率(%) 1.70 1.08 1.00 0.95 0.76 0.73 0.68 0.63 0.67 0.66 0.65 0.65
1.该地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年份为
A.1950年 B.1955年 C.1965年 D.1970年
2.21世纪以来,该地人口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数量减少
图1为“人口增长阶段示意图”,完成3~4题。
3.人口迅速增长的阶段是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4.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处于第三阶段,其特征是
A.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
B.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C.青少年儿童比例小,劳动力不足 D.人口年龄结构失衡,性别比例失调
图2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5~6题。
5.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台湾省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图3),完成7~9题。
7.图中反映台湾省
 A.60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B.40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C.20岁人口比重呈现先下降再上升 D.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8.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B.人口增长速度快 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9.2031年台湾省解决人口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是
A.大移民 B.一对夫妇生一胎 C.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D.实行提前退休
10.造成古代农业社会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原因是
A.城市化 B.自然环境因素 C.土地开垦的吸引等  D.工程移民和气候变迁
11.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的新特点是
A.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长期定居移民增加
C.短期流动人口减少 D.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读图4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图(变动前,四城市人口相等),回答12~14题。
12.该年,四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13.四城市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区域人口增长的主要指标为:
①出生人口数 ②死亡人口数
③人口自然增长数 ④人口机械增长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近年来,苏南地区各省辖市常住人口因受迁移因素的影响,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长。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因外迁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速度则分别有所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16题。
15.造成江苏各地区之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个人偏好 B.自然条件 C.国家政策 D.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16.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内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A.由平原流向山区 B.由农村流向城市
C.由城市流向农村 D.由人口稠密地区流向人口稀少地区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第17题。
17.我国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为16亿人,则16亿人口的含义是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人口容量
C.最适宜人口数量 D.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18.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19.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经济发达程度
20.“丁克”(DINKS)家庭,也称为自愿不生育家庭,是“Double income, nokids”缩写的音译,其含义为“双份收入,不要孩子”。“丁克”家庭反映的地域文化是
A.传统农业文化 B.宗教文化 C.现代大城市文化 D.政治文化
读图5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21~24题。
21.关于城市的功能分区,叙述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21世纪教育网
D.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22.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其中e区域通常是
A.中心商务区 B.批发与轻工业区
C.低级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
23.图示城市空间结构属于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星状环形模式
24.若在该城建一幢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楼房,应布局在
A.a B.b C.c D.d
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读图6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米2),回答25~26题。
25.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B.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市中心附近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
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26.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 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公路干线交汇,交通便捷
C.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
D.地势平坦,工厂林立
读“某城市土地利用付租能力距离递减示意图(图7)”,完成27~29题。
27.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①不同的功能活动 ②城市环境的优劣
③距离市中心远近 ④交通便捷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8.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交通便捷程度最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9.该处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低级住宅区 C.工业区 D.文化区
30.读图8,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9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1~32题。
31.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32.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20世纪末部分国家城市与乡村人口比例”图(图10),完成33~34题。
33.图示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34.从图中可以看出
A.中国和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
B.巴西和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
C.发展中国家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
图11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35~37题
35.南京、扬州和上海三城市服务范围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A.上海、南京、扬州 B.南京、扬州、上海
C.扬州、上海、南京 D.南京、上海、扬州
36.受自然因素影响,该地区城市形成早期的分布特点
A.沿铁路干线分布 B.沿河分布
C.沿高速公路    D.沿山麓地带分布
37.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有
① 光污染 ② 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 地下水位下降
④ 土壤污染 ⑤ 就业困难 ⑥ 噪音污染
A.①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南京夫子庙地区有两千的历史,屡建屡毁,屡毁屡建,至1983的重建夫子庙地区,融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戏剧文化、商业文化于一体,满足人们游憩、娱乐、消费、考古等多层次需求。据此回答第38题:
38.南京夫子庙地区的城建历史说明了
A.一个城市早期建筑风格对现代化城市建设会产生不利影响
B.一个城市早期设立的活动,与后期城市发展活动没有联系
C.一个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城市功能分区有着深远影响
D.一个城市的历史由于时间流逝,对现代城市的建设不会产生影响
右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完成39~40题。
39.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
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
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40.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是并不是由于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请将叙述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41.人口合理容量在数值上大于环境人口容量
42.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可承载的人口规模相差不大
43.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总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4.“多子多福”的世俗观念,影响了我国人口的发展
45.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46.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工业用地
47.县城的等级高于乡镇,所以县城居民的人均收入一定大于不同地区的乡镇
48.在城市化过程中,第一产业吸引了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
49.当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高于发达国家
50.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4大题,共30分)。
51.读下列图片(图13)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上海黄浦、静安和卢湾3个区(中心区),减少人口69.17万,而浦东、闵行、宝山、徐汇、普陀、嘉定6个区(边缘区),增加人口299.4万,其中浦东增加101.41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为11.5%,比1990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城市分布密集,从自然地理区位分析主要受 、 和 等因素
影响较大。
(2)长江三角洲地区, 是核心城市。
居于第二层次的是 和 。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城市属于第 层次。
(3)上海中心区和边缘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 )
A.郊区的经济发展迅速 B.边缘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于中心区
C.上海的城市化过程中,主要为“郊区城市化” D.边缘区的交通、住房条件变差
(4)上海在未来几年里( )
A.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口的迁入 B.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趋减弱
C.可允许生第二胎,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D.要更关注社会养老保险、老人医疗护理等工作
52.读下表,完成有关问题(13分)。
国家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韩国 1.5 0.6
印度 2.9 1.0
尼日利亚 4.3 1.3
埃及 2.9 0.8
德国 0.93 1.09
(1)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在右上图14中绘制出印度和德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柱状统计图(2分)。
(2)这些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3)目前埃及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德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
(4)尼日利亚等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对该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德国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对该国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是
,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
53. 读图15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a、b、c曲线都是租金支付能力变化曲线)(8分)
(1)该图反映的是 这一经济因素对城市土地租金、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影响某处土地地租水平高低,除该因素外还有 。
(2)在三条租金支付能力变化曲线中,商业用地租金曲线为 ,住宅用地租金变化曲线为 ,工业用地租金变化曲线为 。
(3)OA区间为城市中心, 支付地租最高,所以OA区间形成 区;AB区间 支付地租能力最高,形成 区;BC区间只有 支付地租最高,形成 区。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答卷纸
高 一 地 理(必修)  2010.5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二.判断题:请将你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三.综合题:(3大题,共30分)
51.(9分)
(1) 、 和 。
(2) 。 和 。 。
(3)( )(4)( )
52.(13分)。
(1)
(2) , , 。
(3) , 。
(4) ,
, 。

, 。
53.(8分)
(1) 、 。
(2) , , 。
(3) , ; , ;
, 。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学校 班 级____________ 姓 名 学 号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_____扬州中学教育集团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 一 地 理(必修)  2010.5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A B C A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C D B B A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A A A D C C A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A B C A B D C D C
二.判断题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B B B A B B B B B A
三.综合题
51.(1)气候 地形 河流 (顺序可以颠倒) (2)上海 南京 杭州 三 (3)A (4)D
52.(1)(2分)
(2)尼日利亚 德国 1.9% (3)传统型 现代型
(4)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 导致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 人口老龄化严重/ 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过重/ 鼓励生育或移民 。
53.(1)距市中心远近 交通通达度(2)a;b;c (3)商业;商业;住宅;住宅 工业;工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