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加法结合律的过程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请同学们快速的填写下面的空格填写完整。
20+34=( )+( ) 36+( )=64+( )
A +700=( ) +( )
如果有三个数相加,这个规律还成立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些三个数相加的规律。
出示自学要求:
1.你能照样子再写一组吗?说一说你的发现
2探究出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3运用发现的规律进行计算
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自学内容
观察下面的式子,你能照样子再写一组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8)+6 4+(8+6) (19+62)+38 19+(62+38)
=12+6 =4+14 =81+38 =19+100
=18 =18 =119 =119
(4+8)+6=4+(8+6) (19+62)+38=19+(62+38)
请你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
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怎样计算简便?想一想,算一算。
57+288+43
学生要围绕问题,独立思考,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独立完成之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组内交流。
展示质疑
小组交流后汇报
1,学生口头列示:
A.口头列式:(88+104)+96 88+(104+96)
B.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C.判断,得数会相同吗?(相同)
D.计算结果。 得出(88+104)+96=88+(104+96)
再找不同小组说一说你的发现
相同点:两个算式的加数相同,和也相同。
不同点:计算的顺序不同。
2、完成问题二: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前面的发现。
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
(30+40)+50=30+(40+50)为什么可以这样写?
3、完成问题三。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讨论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写法:(a+b)+c=a+(b+c)和 a+b+c=a+(b+c),
两种形式都是可以的,加小括号是更强调“结合”的意思。
4、完成问题四。怎样计算简便?想一想,算一算。
(1)出示:57+288+43
先仔细观察数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和不变。
不同点:加法交换律是交换加数的位置,而加法结合律加数的位置不变,只是添加了括号。
达标检测
1、结合下面的例子说明等式为什么成立。
/
10+7+13=10+(7+13)
2、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填一填。
25+13+87=25+( +87)
(51+29)+71= +( + )
15+34+85+66= ( + ) +( + )
观察每个算式中加数的特点并计算。
88+156+44 28+69+172 91+34+109+366
4、观察每个算式中加数的特点并计算。
/
a-b-c=a-(b+c)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颍东区枣庄镇中心小学:张艳灵
2016.10